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11792 55
2012-09-20
热烈欢迎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吕冰洋教授9月21日9点至11点接受人大经济论坛的在线访谈活动。大家现在可以在下面回复提问。
欢迎大家热烈提问。 非常感谢吕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大家进行在线的学术交流!

PS:的问题提问者会获得50论坛币的奖励
VIP,不止是论坛币!!!


教育背景
1991年9月至1995年7月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1年9月至2003年7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3年9月至2006年7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5年8月至2006年6月,山东省威海市地税局工作,主任科员
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活动
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George Mason大学进行访问交流
2008年7月至今,于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从事教学研究


学术和社会兼职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税收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中文权威学术期刊匿审专家


讲授课程
财政学
税收理论与政策
税收经济学



代表性学术成果
著作:
2011,《税收分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中国资本积累:路径、效率和制度供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及淡出策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中国资本积累:路径、效率和制度供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论文:
2011,《财政扩张与供需失衡:孰为因?孰为果?》,《经济研究》第3期
2011,《中国税收高速增长的源泉: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框架下的解释》,《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
2011,《中国税收高速增长的源泉: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框架下的解释》,《新华文摘(转载)》第7期
2011,《中国税收高速增长的源泉: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框架下的解释”》,《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13期全文转载
2011,《财政扩张与经济失衡:孰为因?孰为果?》,《经济研究》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7期转载
2011,《论税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经济研究》第6期
BingYang Lv(2011),Expensive Fiscal Policies and Supply-Demand Imbalance: A Chicken and Egg Problem?Journal of China Economist, Vol.6. No.4. 26-39
2010,《中国税收负担的综合分析》,《财经问题研究》第12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全文转载。
2010,《质疑省际生产率测算:空间视角下的分析》,《中国软科学》第3期。
2010,《中国生产率争论:方法的局限性与结论的不确定性》,《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2010,《我国税收制度与三类收入分配关系分析》,《税务研究》第3期,《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09,《中国梯度发展战略下经济效率的增进:基于空间视角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3期转载。
2009,《ZF间税收分权的配置选择和财政影响》,《经济研究》第6期
2009,《我国税收负担走势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动》,《财贸经济》第3期
2009,《收益递增和中国工业资本积累》,《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3期,《复印资料•产业经济》2009年第8期全文转载
2008,《中国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1978~2005》,《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2期
2008,《以居民部门为目标进行减税的原因和效果分析》,《税务研究》第10期,《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
2008,《要素积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转轨经济增长的动力》,《经济科学》第1期
2007,《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经济研究》第11期。
2007,《财政投资的外溢效应分析》,《财贸经济》第10期
2007,《中国税收超GDP增长之谜的实证解释》,《财贸经济》第3期
2007,《资本流动、资本供给和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中国软科学》第12期
2007,《市场拥挤、财政支出与税后资本平均产出关系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7期
2006,《分税制改革以来税收征管效率的进步和省际差别》,《世界经济》第10期
2006,《财政支出政策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时滞分析》,《财贸经济》第10期
2006,《中国要素产出弹性估计》,《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6期
2006,《中国资本有效税收负担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2期
2005,《ZF生产性支出对产出-资本比的影响》,《经济研究》第11期
2005,《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实证分析》,《财贸经济》第6期
2005,《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本积累趋势与地区差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6期
2006,《解决市场拥挤的ZF支出对经济内生增长的影响》,《财政研究》第3期
2006,《分税制改革与税收快速增长:基于分权契约框架的分析》,《税务研究》第8期
2006,《税收征管效率测算及对税收增长的影响》,《税务研究》第2期
2005,《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经济因素分析》,《财经论丛》第5期

科研项目:
2010,税制结构、税收管理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9,税制结构与要素收入分配,人民大学明德学者培育计划项目
2009,促进经济增长的非中性技术进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6,税权划分的契约性质和税收激励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  


学术奖励
2009,《中国经济增长进程中资本积累路径研究》,人民大学博士论文
2009,《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及淡出策略研究》(第四作者),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2008,《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及淡出策略研究》(第四作者),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9-20 08:44:37
坛友hexingbangde:
吕教授,我们都知道ZF的重要功能是财政的分配。你认为当前我国财政分配是否合理,比如行政管理费是否过高?科教文卫是否分配过少?ZF花钱是要考虑社会效应。而很多社会效应是很难量化的,如何衡量ZF分配财政支出的合理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08:45:02
坛友红楼结社:
吕教授:       您能来回答疑问,我真是太高兴了!非常欢迎!
      
      我最近忙于毕业论文正好写得是《地方性税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X省经济发展数据的动态均衡分析》。
      论文的大致内容:以x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先进的计量方法(基于回归的协整、误差修正、VAR脉冲影响、方差分解)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地方性税种结构上具体分析以下几个问题:哪些税种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即期关系,哪些税种结构成分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这种均衡关系达到何种程度?x省税种结构成分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即税种结构是否有利于地方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x省税种结构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均衡?在本文以上关于x省的实证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之上,笔者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有些老师的观点是研究地方性税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没有研究价值。而且我只是研究了一个x省。他的判断原因是我国的税制改革主要是税率,而税率在全国是同一的。所以他说一般研究税收是研究国与国(OECD)之间比较有价值。
     请您谈谈你对我文章的看法,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08:45:20
坛友zhugg:
吕教授您好,我最近在关注税制结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研究的人很多,您也写了不少这方面文章。我想问一下税制结构还有哪些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比如经济发展水平、税收管理能力等对于税制结构的影响这个问题是否值得研究?如果研究的话如何进行计量分析,请教吕教授了,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0:26:4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0:48:20
吕教授,您好,我想请教两个问题,1、企业所得税虽然已经下调为25%,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较高,在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同时,所得税下调有限,个人认为目前企业经营困难,税负过高是一个原因,您是否赞同这一观点?2、虽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到3500,但个人认为还是偏高,现在又学者指出以家庭收入为个税起征点,您认为是否合理,如果合理,起征点多少合适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