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12-9-21 10:11:58
sdczxyxq 发表于 2012-9-20 10:48
吕教授,您好,我想请教两个问题,1、企业所得税虽然已经下调为25%,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较高,在原材料、 ...
感谢你的提问,我的回复如下:
1.我国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并不高,如英国为30%,美国为15%、25%、34%、39%四档,日本为34.5%,法国为33.3%等等。
2.我国税负高低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要结合公共物品提供来回答。例如,你到饭店就餐,结账为500元,请问价格是贵还是贱?如果你吃的是满汉全席,那么不算贵,如果吃的是大白菜,那么就是贵了。
3.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很多,税负的影响不明确。因为我国税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体,大部分税收企业可以转嫁给消费者。
4.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媒体说法,正确说法是“生计费用扣除额”,简称“扣除额”。偏高与否,要看它是否能够涵盖个人“生计费用”支出,你可以计算不同地区的合理支出,以此判断扣除额应是多少。我认为相对整体个人所得税改革而言,扣除额的高低实在是一个小问题,没必要长期纠缠于此。
5.如果个人所得税以家庭为征收单位会导致征管成本大幅度提高,我认为目前暂不宜实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0:24:46
dahai229 发表于 2012-9-20 11:33
老师
    您好,我想请教几个问题。从您的研究看,中国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对经济的作用历年来有怎么的变化呢 ...
学术界就财政税收政策的经济效果有很多争议,这里面有很多待研究的主题,你可以选择某一点突破。就你的问题而言,我的回复是:
1.1998~2003年第一次积极财政政策成功抑制经济下滑,2008~2010年第二次积极财政政策也抑制了经济下滑,但是导致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延迟、通货膨胀率高等副作用。这是在预料之中的,因为凯恩斯式的财政扩张政策,会产生不少副作用。
2.依我判断,我国财政政策是逆周期的,税收政策总体是顺周期的。举一例便可知,在经济不景气时期,税收增长速度仍远远高于GDP(2009年除外)。不过象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率调整等措施,是ZF有意识采取的逆周期操作措施。
3.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体现在所得税和以失业救济为代表的转移支付。其关键影响变量是个人的边际消费倾向,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和失业救济等规模太小,个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因此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很弱。
4.我国扩张性政策以财政政策为主角,货币政策为配角。从ZF角度看,肯定是想协调两种政策的运行,不过,由于我国金融抑制的特点,货币政策效果不如财政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0:38:06
Stakiny 发表于 2012-9-20 16:35
吕老师,您好!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我国财政收支分类2007年进行了改革,其中支出明细项目在2007年前后发 ...
  你的提问很好,这是困扰研究者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尚未写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论文,不过认为可行的做法是,假设2006年前有预算内投资,2007年后有基本建设投资,那么可以用2006年前的数据将两者进行回归,得出回归系数后乘以2007年后数据就得出2007年预算内投资。以此类推可能会克服数据连续性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0:50:36
xjb19870126 发表于 2012-9-20 17:16
吕老师,您好!我想请教2个问题:(1)刺激经济增长有2种方式,即减税和增加公共投资,你觉得当前中国应该选 ...
感谢你的提问,我的回复如下:
1.减税可能产生的效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针对居民减税会增加居民收入从而增加消费需求,这是需求管理政策;二是针对企业减税会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企业产出,这是供给管理政策。两者都是所得税政策调整。就中国而言,税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体,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比重仅为6.8%,减税难以起到增加居民收入效果。对减征企业所得税空间不大,因此减税政策效果有限,应以财政支出政策调整为主。
2.减税政策有限不意味着税收制度、税收政策不需要调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改革即是税制改革的热点问题。其改革理由很多,恕不一一分析。
3.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征管水平、纳税意识等因素,我国当前税制结构仍然要以间接税为主体。我反对激进式的改革,税制结构的调整应循序渐进。例如,即使开征房产税,也不能指望它在10年内成为地方的主体税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0:58:18
李世石 发表于 2012-9-21 10:50
感谢你的提问,我的回复如下:
1.减税可能产生的效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针对居民减税会增加居民收入从 ...
非常感谢您的回答!按照您的意思,如果不尽快启动我国税制的顶层设计改革,那么税收在调节我国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将得不到发挥,此外,我国现在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无论是从当前我国的收入不平等状况来看,还是从培养我国宪政财政来看(李炜光),似乎构建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势在必行,不知您怎么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1:02:13
李世石 发表于 2012-9-21 09:21
财政支出的合理配置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研究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针对你的问题,我的回复如下:
...
“实际上,经济研究很少做价值判断,一般告诉人们“是什么?”而慎言“对不对”。例如,根据当前的税制结构,我们可以说它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什么,但不能说税制结构对不对,好不好,因为后者牵扯多种价值判断标准。”
精辟,学习了!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1:03:21
泥巴BROTHER 发表于 2012-9-20 21:40
吕教授,现在增值税扩围工作正在进行中,您如何看待增值税扩围过程中某些行业税负降低,但行业内部某一链条 ...
增值税扩围的“6+1”方案,到底会导致哪些行业税负提高,哪些行业税负降低,需要实证研究来回答。
增值税扩围可能引起的最大问题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保障问题。如果提高增值税的地方分成比例,会刺激地方ZF推动工业投资扩张。如果不改变分成比例,地方财政收入得不到保障。这点学界讨论的较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1:07:14
李世石 发表于 2012-9-21 09:30
感谢你的提问,我的回复如下:
1.        研究税收的经济效应,所用的税率是实际税率,而非名义税率,各省实际税 ...
吕老师,请问您为什么觉得从税收结构视角研究经济增长效应不妥?是因为内生决定吗?此外,您觉得若要从税收结构视角研究问题,目前有哪些切入点呢?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1:18:15
ssjj12345 发表于 2012-9-20 21:54
教授:您好!请问:我国许多地方的财政收入是靠开采资源的收入,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许多地方不停的开采煤 ...
当前分税制体制的总体特征是事权下移,财权上收,这自然导致地方ZF入不敷出,于是地方债务扩张、非税收入增加等问题随之出现。平衡地方财政收支仍需从调整纵向ZF间财权和事权入手,但是财权和事权涵盖内容很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我的角度看,应从确立稳定的地方税系入手。
生态修复的资金分配,全由中央ZF和地方ZF出资均不适合,应按比例配置,或者中央ZF对地方ZF的转移支付资金要求地方ZF配套。其资金配套比例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后两个问题均与地方税系建设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有关。关于这两个问题,学界已有大量探讨,可以看看相关论文。但是依我所见,现在制度框架难觅破局良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1:20:59
lsfjinlin 发表于 2012-9-20 22:36
吕老师您好!我是财政学专业的一名博士研究生,最近想写一个税制结构方面的文章,想请教您哪里可以找到细化 ...
  省级税收数据在《中国税务年鉴》中统计最详细。更微观的数据要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或者各大数据库中关于企业的财务数据。不过企业数据的取得较难,有的可能需要付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1:30:59
walkfreely 发表于 2012-9-20 22:45
吕老师,您好。
想问一下,现在地方财政竞争现象比较研究,现有实证研究较少考虑区域间的溢出与数据的空间 ...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财政竞争是一个有意思的选题,我刚审的一个稿子就是这样做的。不论是税收还是财政支出,很容易发生空间联系,即存在空间相关性。我的建议是,空间计量模型应以县域经济为主,如果空间距离过大,例如以省级为主,那么空间相关度会减弱。例如,很难想像广东和湖南的经济联系会强于广东和江苏的经济联系。另外,空间权重距阵有几种做法,可综合使用。
  至于说引入空间计量模型会不会推翻既有结论,这倒不必担心。因为计量研究方法如万花筒,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不同,空间计量模型只是众多计量方法的一种,只是增加了某种角度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1:37:13
数量化分析是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1:44:09
财经学友 发表于 2012-9-20 22:51
尊敬的吕教授:
我们知道,税收的作用是税收职能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的外在表现。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税收职 ...
你好!我的回复如下:
1.我不明白你所说的税收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意思是什么。税收本身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统计自然离不了税收数据的支持。企业每月在交税时,需要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至于税收数据的可信度,这与逃税问题密切相关,如果逃税率下降,自然税收数据的可信度会提高。
2.我国税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是累退性较强的税制结构。衡量税收的收入分配效应有多个指标,常用的有MT指数,通过比较税前和税后的基尼系数来判断税收的收入分配效应。如果从收入分配角度考虑,应缩小间接税的规模。不过,调节收入分配的主攻手不应落在税收上,应从调整城乡分割政策、降低垄断、扩大转移支付规模、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等角度入手。我国税收主要起的作用是保障财政收入,在此前提下,可行的方案有个人所得税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方向调整,以及房产税改革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1:59:07
phill 发表于 2012-9-21 01:30
地方ZF的X万亿计划,如何在其财政约束下完成?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实施?
地方ZF的负债和中央财政赤字将如何化 ...
  财政约束有多种,针对地方ZF投资计划的约束,我认为可行的有加强预算管理、加强项目审批管理、加强审计管理等,当然,这都是早已有之的做法,关键是落到实处。负债和赤字的化解,无非是利用增税、发新债、国有资产收益上缴比例提高、货币化四种手段解决。财政问题货币化当然会引发严重的经济后果,实际上,由于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及通货膨胀率高,当前货币化的空间有限。
  依我之见,化解风险较好的措施是逐渐的化解,一是税收每年增长,二是国债发行的空间较大,三是未来货币化仍有较大空间,四是可提高大型国企上缴利润的比例。随着经济增长,这些问题会逐渐解决。这些做法卑之无甚高论,其关键在于《笑傲江湖》中岳不群所言:在于“渐”与“顿”而已。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最危险的时期已过去,只要不躁、不乱,大多数问题在历史中只是一缕轻烟而已。钓鱼岛问题也是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2:02:54
xjb19870126 发表于 2012-9-21 10:58
非常感谢您的回答!按照您的意思,如果不尽快启动我国税制的顶层设计改革,那么税收在调节我国收入分配方 ...
不宜过于强调税收的调节收入分配功能。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手段是缩小城乡差距、减少垄断、扩大转移支付规模等。构建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做法。税制改革是重大问题,调节税制结构需经几十年努力才能达到。研究不能尚空谈,博虚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2:03:57
感谢大家提问!今天回复就到这里。——吕冰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2:15:29
李世石 发表于 2012-9-21 11:44
你好!我的回复如下:
1.我不明白你所说的税收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意思是什么。税收本身是国民经济核算的 ...
谢谢吕教授富有水平和启发的解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2:36:24
niure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2:56:1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3:22:44
李世石 发表于 2012-9-21 12:03
感谢大家提问!今天回复就到这里。——吕冰洋
感谢吕老师的交流:)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3:23:27
李世石 发表于 2012-9-21 11:03
增值税扩围的“6+1”方案,到底会导致哪些行业税负提高,哪些行业税负降低,需要实证研究来回答。
增值 ...
个人觉得,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增值税扩围顺利推进。从上海的增值税扩围试点来看,服务业作为一个大的产业税负的确有所降低,但是服务业产业链条内部由于不同部分的产业结构不同,导致“行业整体税负降低,而部分企业税负升高的现象”,抑制了增值税扩围的积极性,我的意思是,您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4:05:24
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5:24:50
吕老师,您好!请问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测算方法是什么呀,大致讲讲其方法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4 20:54:05
李世石 发表于 2012-9-21 11:20
  省级税收数据在《中国税务年鉴》中统计最详细。更微观的数据要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或者各大数据库中 ...
呵呵,非常感谢您的回复,谢谢。这个活动也很赞,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直接向各位老师学习和请教的机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0 15:55:52
怎么只有问题,没有答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9-14 13:20:15
感谢楼主慷慨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