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0日,因与苹果的“iPad”商标之争而重新进入大众视线的唯冠公司,宣告破产!
其实,早在今年3月初,就在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纠纷闹得如火如荼之时,深圳唯冠的债权方之一富邦公司突然向深圳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深圳唯冠破产清算。而法院认为,“iPad”商标只是唯冠公司名下无形资产之一,商标价值尚未确定,所以不能认定唯冠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6月20日,唯冠破产案再次开庭,庭审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并且由于案件重大,法院未当庭宣判。
9月19日,这场持续了半年的破产拉锯战终于尘埃落定,广东高院经审理认为,唯冠公司的资产状况现已明晰,其资产价值低于原审自认的债务2.8亿美元,资不抵债的事实可以确定。尽管通过“iPad”商标从苹果手中拿到6000万美元,但是深圳唯冠还是没能扭转破产清算的结局。
唯冠也曾有营收百亿的辉煌
Cas在开头提到了唯冠是“重新”进入大众视线,没错!“重新”……
很多人了解唯冠,是因为自2011年开始逐渐升温的,与苹果之间的商标大战。而“唯冠”这个名字,就在几年前还是世界显示器市场上响当当的牌子。
唯冠国际曾经是全球第四大显示器生产商之一,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然而,这家1989年成立,2006年达到企业繁荣顶峰的企业,没能撑过金融危机的“洗礼”,2010年被法院颁令破产。两年后,深圳唯冠公司,这家曾经在2004年上半年就为母公司贡献了4亿美元出口营收的全资子公司,最终也没能逃过破产的命运。
一面是曾经营收百亿的显示器巨头最终负债累累,轰然倒下;另一面,苹果新“iPad”早已登陆内地市场,股价一路飙高,有分析师预计其股价本年内将突破1000美元。
一个是商标的创立者,另一个是商标的培育者和品牌的建设者,背后折射出的,是商标和品牌之间的距离。
创立商标与塑造品牌的差距
2000年,唯冠国际旗下的台北唯冠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iPad商标,第二年,深圳唯冠又在中国大陆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
2009年,台北唯冠将iPad全球商标权通过苹果的一个壳公司英国IP公司以3.5万英镑转让给苹果。但深圳唯冠表示,iPad的中国大陆商标权并不包含在转让中,台北唯冠也无权将其出售。
此后,苹果与深圳唯冠就开始了漫长的商标诉讼。
很多资料上说唯冠注册ipad就是为了卖一个好价钱,这一点Cas倒是有自己的看法。因为在注册ipad商标之后的8年里,唯冠也确实曾经尝试着开发过自己的ipad,但以失败告终。
在今年初,就在双方激战正酣之时,唯冠就拿出了当初注册iPad时推出的唯冠牌的iPad~
据唯冠称,这个酷似第一代iMac的唯冠牌iPad,是唯冠 “iFamily”概念的当家产品,“iFamily”概念还包括isystem、itermind、iweb、inote、idvd和iclinet。
可是,苹果第一代iMac早在1998年就推出来了……
诸多名人在网上调侃过唯冠家的iPad,李开复先生更是在自己的微博中开玩笑说“消费者状告苹果iPad商标欺诈要求退一赔一。我建议把他的“冒牌iPad”回收,还他一台“正牌”的唯冠iPad”。
让我们再来看“商标盗窃者”苹果,2009年购买了商标之后,2010年的1月27号,乔布斯就推出来后来号称“撬动了2010年的IT世界”的iPad,迅速填补了iPhone和Macbook之间的空白。
有人说,当乔布斯看好一个市场时,这个市场就会火起来。为了追赶iPad,戴尔和惠普转而使用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但苹果家的iPad一直在全球平板电脑市场独占鳌头,2011年其市场份额已经占到73%。而其高达30%的利润率更是让其他平板电脑望尘莫及。
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是乔布斯和他的智囊团渗透到每个细节的努力。在2009年6月病愈返回后,乔布斯就亲自上阵,主抓从设计到营销的所有iPad相关项目。乔布斯甚至对产品内部也有一种苛刻的美学迷恋。他坚持要求,哪怕消费者看不到,苹果产品的内部也必须美观。
与苹果公司合作多年的Chiat/Day创意总监肯·舍加尔曾这样描述说:“在新产品发布前,甚至是在对广告组介绍产品之前,他会说‘第四段第三个字用得不好,最好还是换一个’。”
科技分析公司Enderle Group总裁罗波 ·安德鲁也认同了iPad的商业的功利性,“苹果的产品在设计之初就一心想着销售问题。结果就是,他们总能够让消费者排起长长的队伍,这一点其他人根本做不到”。
事实上,iPad已经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平板电脑的代名词。在iPad推出之后, 消费者们把其他厂商推出的竞争产品也都成为Pad。这就是品牌的价值,这就是苹果不惜花6000万美元也要将iPad商标所有权拿回来。
……
后记
很多人在听到唯冠破产的消息后,都纷纷想到今年以来不断升级的广药PK加多宝,广药和加多宝之间的商标大战,案例库在8月份推出的战略管理子库中的“加多宝的品牌之困”一文给出了客观的分析,已经购买了案例库使用权和成功申请到案例库免费试用权限的各位老师,可以进库查看包括授课知识点和使用说明等更详尽的案例内容。
最后,Cas想说的是,商标不等于品牌,在众多企业纷纷以商标战略为重心,在打造“知名商标”、“驰名商标”上下功夫的时候,忽略了商标所依靠的、企业的核心——产品本身,与品牌塑造渐行渐远。
如何将商标打造成企业的品牌,无疑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案例中涉及到的名词解释】
1. 商标战略
是指企业将商标工作及商标手段运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以带动和影响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企业经营战略的组成部分,并随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而调整。
对于注册商标的查询,可以登录中国商标网http://sbcx.saic.gov.cn
2. 品牌战略
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中竞争的产物。战略的本质是塑造出企业的核心专长。
3. 商标战略与品牌战略的区别
品牌是目标消费者及公众对于某一特定事物心理的﹑生理的﹑综合性的肯定性感受和评价的结晶物。人和风景,艺术家,企业,产品,商标等都可以发展成为品牌对应物。
因此,品牌战略绝不等同于商标战略,品牌是建立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的。
4. 品牌租赁
又称品牌许可,是一种品牌授权方式。是指授权者(品牌所有权方)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或品牌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权者(品牌租赁方)使用权,并约定租凭的使用期限。
这种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品牌可能存在发展良好后的品牌归属或者收回的问题,对于租凭方可能只考虑短期利益,而忽视品牌的长期发展;对于出租方而言,需要企业强化其对租凭品牌的监控能力,或许会因为出租品牌的好与坏影响企业自身。
广药和加多宝之间的鏖战主要是品牌租赁产生的矛盾,而苹果和唯冠之间的诉讼,是商标购买与商标使用上的法律症结。
附:唯冠苹果iPad纠纷大事记
2000年,唯冠集团注册了iPad在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商标。次年,唯冠大陆子公司深圳唯冠注册了iPad中国商标。
2009年12月,苹果通过旗下英国子公司IP Application支付3.5万英镑(约合5.5万美元),从唯冠台湾子公司唯冠国际手中买下了iPad全球商标权。由于深圳唯冠员工袁辉与麦世宏参与谈判,苹果认为转让协议也包括了iPad在中国大陆的使用权。
2010年1月,苹果正式发布iPad。2月,苹果以深圳唯冠连续3年停止使用iPad商标为由要求中国商标局撤销1090557号商标。但3月,民生银行拿到深圳唯冠的资产保护令,向中国商标局递交资产保护书,深圳法院查封了深圳唯冠持有的两个iPad大陆商标。
2010年4月,苹果在深圳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深圳唯冠,认为基于之前转让协议,自己持有iPad商标在大陆的所有权。但深圳法院驳回了这一诉求,认为苹果是与唯冠国际达成协议,并未与深圳唯冠签署合约,而也没有证据表明深圳唯冠批准了这一协议。
2011年,唯冠在深圳与惠州两地起诉苹果经销商,要求禁售iPad。2月,苹果在深圳法院起诉深圳唯冠,要求深圳唯冠进行赔偿并确认苹果在大 陆拥有iPad商标权,这是双方首次正面交锋。3月,深圳唯冠向北京工商局投诉,要求对商标侵权的苹果实施罚款。12月,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苹果败诉,其赔偿与商标要求均被驳回。
2012年2月22日,深圳唯冠在上海浦东新区法院起诉苹果总经销商侵权,但法院未宣判。2月29日,苹果在深圳起诉深圳唯冠要求获得iPad在大陆商标权的二审在广东高等人民法院开庭。
2012年4月1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富邦公司(唯冠科技债权人之一)申请唯冠破产清算要求遭拒。
2012年5月9日 美国加州高级法院法官马克·皮尔斯5月4日应苹果的请求,驳回了唯冠起诉苹果iPad商标侵权一案。
2012年7月2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外宣布,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权问题达成和解,苹果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和解费用。
★ 本案例来源:人大经济论坛案例库《战略管理》子库
试用案例库的老师,可以点击 https://bbs.pinggu.org/z_anli.php?action=view&gid=7177查看使用说明与相关知识点详解~
尚未申请案例库免费试用权限的老师,请看这里https://bbs.pinggu.org/thread-155224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