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007-5-1 16:36:00

比尔正在认真地进行一项全新的生物实验。
  他把一只跳蚤的脚切断两只,发声叫它跳,于是这只跳蚤跳了跳。他再切断它的另外两只脚,再叫它跳。跳蚤又跳了一跳。接着比尔又切断了它仅剩的两只脚,再叫它跳,可怜的跳蚤这次再也跳不起来了。
  实验终于有了结果,比尔十分满意地在总结报告上写道:“新试验得出了全新的结论--跳蚤在被切断六只脚后,就会变成聋子。”

这个故事很有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6 21:18:00

中国人口占了近世界的1/5,有长达5000年的历史,人才济济,却没有中国人获过诺贝尔奖.这的确是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我觉得问题出在中国教育的体制.

中国历来的教育都是灌输式的,简单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记下理解,却没有深入的却探寻内在的原因和本质.久而久之,学生们已经习惯于把知识当作一种现象去接受,漫漫丧失了思辨的能力.

虽然现在社会都在呼吁教育要改革,但是改革的结果是什么呢?学生升学的负担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这样下去恐怕中国可以出个诺贝尔奖得主的时间不是50年,而是100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7 11:39:00

“关键在于文化差异。现代经济学是一种西方文化,而我们生活在中国文化之中。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希腊文化,其主要特点是征服自然、个人主义和强调思辨。中国文化的源头可以认为是《周易》,主体是儒家文化,其特点是天人合一、集体主义和道德礼教。文化的主要载体是语言和思维。”———文化差异束缚了思维发展,影响了理论的升华。

我以为这正是症结所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7 13:17:00

中国为什么多草民而少公民?

这是根本吧。人都不存,奢谈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0 11:44:00
是多经验而少理论? 有何经验可言?经验和理论都少的可怜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0 12:29: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7-3-29 17:47:00的发言: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对上述现象和理论,是如何表述的呢?为什么有人说中国的真正经济学家不会超过5个?为什么得不到理论呢?

因为他们说谎!连真话都不愿意说,怎么能得到真理和正义?!

本来,“不受约束地使用纳税人的收入”,不过是缺乏公民之问题,是缺乏公民的人权之问题,是缺乏对宪法的落实之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有规则而不执行,是有法不依,是这样的问题,从而导致从大到小的方面都缺乏诚信。反过来说,国际先进之国家,为什么发达?从制度上来说,那不是因为私有制,不是因为私有财产这种物品的神圣不可侵犯,不过是由于法治,是由于法治搞得好,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等上面,都有规则,都有秩序,都有章法,导致了诚信的发扬光大,进而信息真实可靠、快捷全面,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普遍存在,大大降低了监督费用,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据说,国外有公仆因为搭一次公车而判刑的。

但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说了,国有企业的问题,(不是人权问题,不是官员的问题,不是缺乏公民、公仆的问题,不是缺乏公民对公仆的约束问题,不是有宪法而不依的问题),不是缺乏约束的问题,而是天生的问题,而是产权问题。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说了,国有的东西,天生就不会有约束,必然就会不清晰。这就是在说谎了,他们无视国际先进国家的存在,无视既有的经济理论。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又说了,由于国有的东西,其产权的必然的不清晰,因此要改革,要清晰(给能人,集中到能人)。这又是在说谎,他们“无视”自己说过的话,自相矛盾。假若非要故意无视人权问题,而用产权概念来表述,来鼓吹产权清晰的话,那也应该清晰给国有产权的合法主人啊!而清晰给国有产权的合法主人,其实根本不是什么改革不改革的问题啊,而不过就是落实既有的宪法而已。换言之,这仅仅不过是,去有法必依,不去违法犯罪,而已。

对于产权改革,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又说了,什么吐痰论,腐败次优,能做不能说-----------有法不依,又口是心非,有什么诚信可言!

真话都没有,还真知呢。不是无知,而是无耻啊。不是无能,而是无耻啊。都不讲理了,还奢谈什么理论,什么理论创新。

咱与老顾不熟,不说也罢。想起一个小笑话,复制一下,

新实验

  比尔正在认真地进行一项全新的生物实验。

  他把一只跳蚤的脚切断两只,发声叫它跳,于是这只跳蚤跳了跳。他再切断它的另外两只脚,再叫它跳。跳蚤又跳了一跳。接着比尔又切断了它仅剩的两只脚,再叫它跳,可怜
的跳蚤这次再也跳不起来了。

  实验终于有了结果,比尔十分满意地在总结报告上写道:“新试验得出了全新的结论--跳蚤在被切断六只脚后,就会变成聋子。”



哈哈,不是有本书叫《丑陋的中国人》吗?敢于面对现实的有几个?国人回避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3 15:17:00

学究+羊=这个帖子

国内年轻一些的经济学者,在研究生时代就开始熟悉本领域的英文文献了

不觉得太晚了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4 16:53:00

为什么中国人多经验而少理论?

道理很简单,在封建社会延伸至今,潜规则的运用可以替代MBA,简单实用的管理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财富,再说扩大企业经营是需要很大风险,其不在市场而在地方官员的伸手.所谓树大招风.这种安分守己的作风成了求自存的习惯方式.现在我国有几个能象麦当劳般抢滩国际市场,就中国的美食还是不能做到人人分享.其中缘故值得深思,日本的豆腐都成了我国许多消费者的青睐,而国内美食啊,不出安全则乌呼!为什么中国人多经验而少理论?经济理论起步晚,现在相对专业就业也不太好,何况过去,买鸡蛋比学经济有用更多,因为前者已经解决自身生活问题,而后者还在瞻望,现在为大众经济的学家少了,这更说明中国人多经验而不需要脱离大众的经济理论.高深难明.许多还雇故弄玄虚,欺骗大众,其目的难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5 23:29:00

中国人喜欢说 不喜欢做 更不喜欢思考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6 10:22:00

单纯用汉字去表达复杂的数学关系,这是很麻烦的。即使表达了,也很难进一步进行单纯的符号推理,从而获得新知。

全世界估计只有“汉字”才可以称为有“书法”吧?

作为思维的工具,“汉字”在中国人心中同样是一种艺术品,同国画、诗词一样,其形象本身即成为中国人欣赏、玩味的对象。中国人在追求字、画、诗、境、意的高度统一,运用符号进行推理则弃之一边了。

没有发展出一套成熟的符号运算体系(单纯表达逻辑关系,其本身并不是被欣赏之对象),推理的严密性、完整性很难保证,理论的出现就很难了(理论最起码的要求是逻辑严密性)。

没有符号运算体系,数域推广也很困难——伴随着快捷解方程问题。勾股定理本身直接启示人们去设想“无理数”,从而去设想“实数”;对方程的解的设想启示人们再去设想“虚数”……

本来中国人巧妙地提出了两种基本算符(“阴”与“阳”),并想以此概括或表达“天地万物及人本身”,但这种“二进制”式的运算没有进行下去。当然,只有充分的理论准备并达到某种技术条件后,人们才可以利用二进制设计计算机——这一环中国人自己并没有实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6 10:25:00
以下是引用梦想成真在2007-5-15 23:29:00的发言:中国人喜欢说 不喜欢做 更不喜欢思考 !

不是如此,而是中国人的说、做、思常常难以一致。

古人彼此天天说“文言文”吗?恐怕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使用“白话文”。两种语言的区别,就比较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6 13:59:00
以下是引用joewoo1982在2007-3-29 15:58:00的发言:
这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关。中国人不重逻辑重直觉,主张天人同构。看看中医就知道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中国人是天生的艺术家,而不是自然哲学家。不要觉得没有“理论”就不好。世界是缤纷多彩的,没有必要把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当作我们前进的目标。如果你总把别人的特点当做先进,那你永远超越不了别人还丧失了发挥自己优势的机会。论天分,他们的艺术直觉比我们差的多,中国是诗的国度。

历史上最险恶的殖民莫过于告诉一个民族“你们的文化和思维模式不好,我们的才是对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6 14:01:4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7 18:56:00

在中国,成功来自勇气!

我也考人大经济学博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7 13:24:00

我也有这样的疑问,不仅仅在经济学上,在管理学上一样!

反思,不争气的中国管理理论研究?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公司的规模越大,个人在公司所处的级别越高,对管理学知识的需求就越大.除此外,很多公司的失败,都或多或少与管理经营不善有关.因此,了解管理理论的研究前沿,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特别是文科类院校的学生,我觉得将十会重要.

  对中国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发展,我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人家欧美国家,在100多年前,就是因一次工业革命,就可以发展出那么多管理理论.而一直到今天,我们都仍还在学,还在用。而我们中国所进行的改革开放,无论是从影响还是规模,丝毫不亚于当年浩浩荡荡的工业革命.但为什么却难以产生对全世界有影响的管理理论呢?呵呵,可能很多人说,中国式管理,不是那样的理论吗?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觉得他里面的理论太虚、太玄.而且其理论给管理者的导向作用我认为是灰色的。从我自已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中国并不缺乏管理思想与经验,缺乏的反而是能沉下心来一心一意做总结的巨人或大师.

 呵呵,不知人大经济论坛的朋友的有什么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3 16:44:00
是的,很多文科的文章我看不出逻辑,偏重模型的则还好,老天我可是科班经济学出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8 09:14:00
我认为还是在于制度问题,中国的制度不能将经验转化为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8 17:56:00

这也许是受我们的传统的思想的影响了

主观的东西也不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1 09:06:00

满头大汗地

满头大汗地来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1 09:31:00
以下是引用zya66666666在2007-6-8 9:14:00的发言:
我认为还是在于制度问题,中国的制度不能将经验转化为理论

我都认为那时制度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0 12:18:00
可是我觉得中国人理论太多了,对历史的教训却遮遮掩掩从来不总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0 14:10:00

别那么迷信国外,虽然他们在细节上做得不错,但从许多外文文献看来,倒浆糊的也不少的,喜欢“大而化之”的人也是有滴。咱们中国人,注重“义理”、“格物致知”的犟牛和大师也不少,乐观一点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0 15:35:00
孔夫子“述而不作”的思想的影响太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0 18:23:00

不能以偏概全,拿两个例子可以代表一切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08:53:00

每个人的预期都是短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0:28:00

能看到大家的这些讨论,我太高兴了

[em01][em2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1:35:00

楼主想的真深刻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6:29:00
思维习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2 09:31:00
很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2 13:36:00
不会吧中国人是经验太少理论太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2 15:25:00

[回复:聂辉华网友帖子]

楼主文章写的好 提问的也妙 妙在触及了中国经济学界的主神经 记得前些年 有位学者耻指中国经济学界连个规律性的论文都没有 原因何在他却指不出来 而今聂先生之文却能明显指出其因 确实难得 至于文中某些观点与看法之对与否 自有仁者见仁智者去见智的

在全国所有{包括港澳台及各大学学刊}经济论坛上 只见到人大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拦发表了一篇题为[原创 改革与和谐社会规律]文章中 写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规律论述 而此论述是建立在一元多极竞优的宇宙观哲学基础上的 此文中独特之处 是西方经济学界碰都不敢碰的烫手山芋 如人类经济社会是在对立统一规律下的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呢 还是在一元多极竞优中发展起来的呢 次如宇宙的本源物质{也含人类经济社会 市场经济 人体自身}是怎样优选 伏配 优化 优生出优效之人类经济社会的呢 再如"神"在人类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与功能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包括获诺贝尔奖者}那一位明确指出其玄机了呢 如此等等并非中国人只有经验而无提到理论高度[规律]之识 至于此[原创]文对与错难道不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吗

经济评论人 ci宋搏 2007.09.1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