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老师的每一篇文章都能使我陷入沉思。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外文文献翻译不太正宗;
我们也缺乏对诺奖获得者经历及其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
中国人爱评头品足,是一种感性认识,总是只有结果而缺乏分析过程;
缺乏一种气氛,尤其在大学里面,也许是没有激励吧。
也许这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可是究竟谁更优越在理论上是没办法比较的。
也许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是西方的科学思维更优越,但是过些时间是否是这样啊。因为大多是经济理论都是可以证伪的。
在不同的背景下,其价值不一样。
就比如现在西方经济理论对现在的国际金融投机没办法解释一样。
现在西方经济理论对现在的国际金融投机没办法解释一样。
不是这样的吧,不是没办法解释,是没有很好的解释
看了后,可以更好得理解为什么虽然李敖学的是中国史和文化,却坚持要全盘西化了。当初历史选择了西方,我们所谓的五千年的优良传统文化如果能引导我们国家走向成功,我们早就成功了。
我们的思维多归纳法。西方多以演绎法。
上楼网友帖子有道理 读后颇有感触
泱泱中华人才多
多多过多过多多
凤毛鳞角多被盖
聂师[原创]却不多
涛浔 慨赋13日
分析的很好
好文章,好回帖。
中国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太注重技巧的培训了,像经济学这种如果灌输以各种模型的熟练应用要求,人很快就陷入思维定势.不过这几年好多了,CCER 人大经院 上海财大 浙大 都以夏里营的形式来对经济学教育进行改革了 这是一种很好现象...这样能鼓励本科生阅读除新古典经济外更多新理论...国内的经济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太老了,要把一个学生带向世界最前沿,至少到博士,CCER好些吧我想.
多经验,少理论,这里面有思维习惯、文化传统等多种原因,但就我们现实中了解到的看,在中国,创新激励是不足以激励理论的诞生,中国是长官意识浓厚、官僚体制森严的国家,在这里只有长官、君主的话才是“真理”。那些干提出新的想法的普通人,大概理论没有传播出自己的居住地就被灭掉了。
中国的企业家,我觉得大多数都不能够称其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更是不多,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要么是依靠权力起家的高干家族,要么是依靠走政府关系的;再看中国的国有企业领导者,大多数都是一些政府官员,一身官僚气息,只能说是政治家,不能说是企业家或经理人,他们追求的目标:民营企业家向政府靠拢,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追求政府的政治待遇,还要应对来自于上级主管政府部门、党的组织部门的管理(这种管理不是因为你做得好而得到认可,是要把关系处理好,把领导招待好,跟对人),你说这样的环境还能谈什么所谓的理论创新吗?能够不把企业搞得死掉就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说到底,中国目前的经商环境还是没有摆脱政府的色彩,政企分开,不单单是企业经营管理权的政企分开,首先是要在企业经营者选择上分开,实现市场化,说到底,这是与党的党管干部原则相冲突的,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意愿相冲突的。
看来仁兄比我们多见识.
比上更有见地/
中国人比较在乎的是看到实际的成效,因此忽略了理论体系的建立。
简单的说,是国人传统的思维、行为习惯所致
无语
这个问题,
最好还是把历史分成一段一段来看,
否则,
存在内在地假定"5000年皆为一统"的嫌疑:比如,文献思想技术等三个条件,在古代是怎样的(自变量/因变量)?
不加区分,容易"关公战秦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