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007-9-12 19:56:00

聂老师的每一篇文章都能使我陷入沉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2 22:45:00

外文文献翻译不太正宗;

我们也缺乏对诺奖获得者经历及其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

中国人爱评头品足,是一种感性认识,总是只有结果而缺乏分析过程;

缺乏一种气氛,尤其在大学里面,也许是没有激励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3 00:10:00

也许这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可是究竟谁更优越在理论上是没办法比较的。

也许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是西方的科学思维更优越,但是过些时间是否是这样啊。因为大多是经济理论都是可以证伪的。

在不同的背景下,其价值不一样。

就比如现在西方经济理论对现在的国际金融投机没办法解释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3 10:50:00

现在西方经济理论对现在的国际金融投机没办法解释一样。

  不是这样的吧,不是没办法解释,是没有很好的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3 11:28:00
想想科学应该不是唯一只有欧美这样一种途径吧!lz所说的有关抽象思维,其实中国哲学实质也是从具体抽象而得来,不能因为西方哲学思维的贡献就忽略了东方哲学的魅力所在。另外学科研究上,不同的起点也导致了路径分叉,而我们却并不能说哪个分叉所导致的方向就是正确,而另外那个就是错误。其实这样将科学往唯一的途径上推,那才真是违背的科学的本意。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3 11:39:00
中国人的思维就是浮于表面,从不深入探讨和思考,这可能跟中国国情有关,中国的学术知识份子都在贫穷的时候读书,为的是将来有一份好工作,而不是为了学术,等他们稳定下来有些积蓄时 ,却又承担家庭沉重的负担,从而没有理论的延伸。而中国的有钱人都是从小就辍学白手起家,他们哪有理论的兴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3 12:10:00

看了后,可以更好得理解为什么虽然李敖学的是中国史和文化,却坚持要全盘西化了。当初历史选择了西方,我们所谓的五千年的优良传统文化如果能引导我们国家走向成功,我们早就成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3 12:28:00

我们的思维多归纳法。西方多以演绎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3 12:46:00
不是太懂。参考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3 15:12:00

[回复:上楼网友评聂辉华尊师帖子]

上楼网友帖子有道理 读后颇有感触

泱泱中华人才多

多多过多过多多

凤毛鳞角多被盖

聂师[原创]却不多

涛浔 慨赋13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3 16:17:00
见仁见智,非常佩服各位的高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3 19:02:00

分析的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3 23:42:00

好文章,好回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4 01:36:00

中国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太注重技巧的培训了,像经济学这种如果灌输以各种模型的熟练应用要求,人很快就陷入思维定势.不过这几年好多了,CCER 人大经院 上海财大 浙大 都以夏里营的形式来对经济学教育进行改革了 这是一种很好现象...这样能鼓励本科生阅读除新古典经济外更多新理论...国内的经济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太老了,要把一个学生带向世界最前沿,至少到博士,CCER好些吧我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4 03:04:00
跟中国传统文化有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4 09:38:00

多经验,少理论,这里面有思维习惯、文化传统等多种原因,但就我们现实中了解到的看,在中国,创新激励是不足以激励理论的诞生,中国是长官意识浓厚、官僚体制森严的国家,在这里只有长官、君主的话才是“真理”。那些干提出新的想法的普通人,大概理论没有传播出自己的居住地就被灭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4 09:55:00
如果不是对外战争的致命一击,我相信中国一定变成复活节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4 10:49:00

中国的企业家们,有几个是真正在考虑管理问题?

中国的企业家,我觉得大多数都不能够称其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更是不多,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要么是依靠权力起家的高干家族,要么是依靠走政府关系的;再看中国的国有企业领导者,大多数都是一些政府官员,一身官僚气息,只能说是政治家,不能说是企业家或经理人,他们追求的目标:民营企业家向政府靠拢,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追求政府的政治待遇,还要应对来自于上级主管政府部门、党的组织部门的管理(这种管理不是因为你做得好而得到认可,是要把关系处理好,把领导招待好,跟对人),你说这样的环境还能谈什么所谓的理论创新吗?能够不把企业搞得死掉就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说到底,中国目前的经商环境还是没有摆脱政府的色彩,政企分开,不单单是企业经营管理权的政企分开,首先是要在企业经营者选择上分开,实现市场化,说到底,这是与党的党管干部原则相冲突的,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意愿相冲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4 11:45:00
- -楼上的- -跑题了-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4 18:22:00
很不错的帖子。很受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4 18:36:00
以下是引用boweicw在2007-9-14 9:38:00的发言:

多经验,少理论,这里面有思维习惯、文化传统等多种原因,但就我们现实中了解到的看,在中国,创新激励是不足以激励理论的诞生,中国是长官意识浓厚、官僚体制森严的国家,在这里只有长官、君主的话才是“真理”。那些干提出新的想法的普通人,大概理论没有传播出自己的居住地就被灭掉了。

看来仁兄比我们多见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4 18:38:00
以下是引用boweicw在2007-9-14 10:49:00的发言:

中国的企业家,我觉得大多数都不能够称其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更是不多,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要么是依靠权力起家的高干家族,要么是依靠走政府关系的;再看中国的国有企业领导者,大多数都是一些政府官员,一身官僚气息,只能说是政治家,不能说是企业家或经理人,他们追求的目标:民营企业家向政府靠拢,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追求政府的政治待遇,还要应对来自于上级主管政府部门、党的组织部门的管理(这种管理不是因为你做得好而得到认可,是要把关系处理好,把领导招待好,跟对人),你说这样的环境还能谈什么所谓的理论创新吗?能够不把企业搞得死掉就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说到底,中国目前的经商环境还是没有摆脱政府的色彩,政企分开,不单单是企业经营管理权的政企分开,首先是要在企业经营者选择上分开,实现市场化,说到底,这是与党的党管干部原则相冲突的,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意愿相冲突的。

比上更有见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4 23:38:00

中国人比较在乎的是看到实际的成效,因此忽略了理论体系的建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5 09:56:00

简单的说,是国人传统的思维、行为习惯所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5 13:1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5 16:42:00
应该客观的分析这个, 与时俱进,分析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吸取好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6 13:46:00
中国缺乏科学思维与东西方文化差异没有关系,是制度的长期积淀和惯性所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6 22:05:00
受到了一点启发!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6 23:23:00

无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7 10:26:00

这个问题,

最好还是把历史分成一段一段来看,

否则,

存在内在地假定"5000年皆为一统"的嫌疑:比如,文献思想技术等三个条件,在古代是怎样的(自变量/因变量)?

不加区分,容易"关公战秦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