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477 4
2007-03-29
大家好,小弟正在撰写毕业论文,突然发现,马老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似乎没有关于公共品的论述,好像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相关言语,希望大家能给一些帮助,最好是原文的论述,感激不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3-30 12:59:00

如果我们把”劳动所得”这个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末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

@@现在从它里面扣除∶

@@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份。

@@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份。

@@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後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从”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里扣除这些部份,在经济上是必要的,至於扣除多少,部份地应当根据概率论来确定,但是这些扣除根据公平原则无论如何是不能计算的。 @@

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其它部份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

@@把这部份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

@@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

@@和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份将会立即极为显著地缩减,并将随著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减少。

@@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份,如学校,保健设施等。

@@和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份将会立即显著地增加,并将随著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加。

@@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於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份。

@@只有现在才谈的上纲领在拉萨尔的影响下偏狭地专门注意的那种”分配”,就是说,才谈的上在集体中的个别生产者之间进行分配的那部份消费资料。

@@”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已经不知不觉地变成”有折有扣”的了,虽然从一个处於私人地位的生产者上扣除的一切,又会直接或间接地用来为处於社会成员地位的这个生产者谋福利。

@@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份存在著。於是,”劳动所得”这个由於含意模糊就是现在也不能接受的用语,便失去了任何意义。

@@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的了,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各方面都还带著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後,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例如,社会劳动日是由所有的个人劳动小时构成的;每一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所提供的部份,就是他在社会劳动日里的一份。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份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

@@显然,这里通行的就是调节商品交换(就它是等价的交换而言)的同一原则。内容和形式都改变了,因为在改变了的环境下,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它任何东西,另一方面,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至於消费资料在各个生产者中间的分配,那末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

@@所以,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虽然原则和实践在这里已不再互相矛盾,而在商品交换中,等价物的交换只存在於平均数中,并不是存在於每个各别场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30 13:09:00

不太清楚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30 13:27:00

没错的,就是哥达纲领批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30 13:47:00
谢谢,帮助很大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