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触养老社区,外出拓展了一个养老地产的项目,这个项目是省重点扶持项目,开发商外还引入了险资入股做投资方,在沟通后发现中开发商被困扰的依旧是养老社区运营模式的问题。
当下很多企业扎堆开始做养老地产,比如万科,先有北京幸福汇,现在又在长春斥巨资修建健康产业园,再有一些机构,比如世联地产都开始涉足养老地产业务的试水。各个企业进入养老地产的声势丝毫不亚于当初在商业地产卷起的巨浪和产品线兴起之初的热潮。但是环视之后各个开发商除去销售部分物业用于现金快速回流,再无更好的盈利方法,部分土地由于土地性质问题虽然开创了会员制的先潮,但是从会员制的创始者上海亲和源的现状来看,开发企业还是在为钱发愁“7年下来,投入的资金已有6亿多元,今年的财务报表刚刚持平,所以我们还活着”亲和源总裁奚志永如是说。而且近来也开始遭到非法集资的质疑。
部分险资仗着钱袋子比较足,开始试水保险和养老的结合,如泰康推出的“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不过受制于门槛过高,200万起步,其实成交谈不上很理想。而且囿于保监会年中的通知:“险资投资不动产,禁止分拆销售养老项目产权,后续经营只能采取只租不售的方式”险资同样面临巨大的回款压力。
而那些在售的项目如燕达健康城、卓达香水海等的销售算不得立项,环顾整个市场依旧,在营的养老项目鲜见成功者,多数企业都面临在前期投下巨大的开发成本之后短期难以有现金回流。
目前国内没有专门的养老用地,多数都是工业类用地等等,所以地价成本均不便宜。而当初民政部颁发的一些优惠政策,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是体制内的公立养老院能照顾到,其它的依旧无法通行。“国家虽然有政策说无论何种土地性质的养老项目可以享民用住宅水电的优惠,但往往在报批的时候当地直管部门都不会批准”。希望这次可以把这个项目拓展下来然后做为一个课题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