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1687 7
2012-09-28

做生意我们都有一个合理预期,那就是要尽可能快的收回成本,并利用剩下的时间,通过利润和分红获得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投资的底线,在稳定的大环境下,简单地讲,就是争取5-10年左右收回成本。如果一笔投资,十年都收不回成本,请问这笔投资的真正价值在哪?如果你要买下一个店面,卖家告诉你,十年后才可能收回成本,你买不?你肯定不会买。如果你的朋友开了家公司,需要筹钱发展,请你入股,可你一算,投入的钱十年还收不回,你会投吗?不会的,你会婉言谢绝。

   如果说,五年回本过于苛刻,十年又太长,而七年恰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年限。

   公式:七年利润总和=现在的利润*PE=>PE=七年利润总和/现在的利润

   含义:用七年的时间为限,以相应的增速,现在出多少的价钱比较合理?比如说,如果今年的利润是1块钱,我想七年收回成本的话,如果净利润增速为10%,现在用10.43元买入比较合理。那么反过来算,10.43就是它的PE

   所以七年利润总和就是允许买入的最大PE

  具体取值如下列表:

增长率 今年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七年七年累计   PE    PEG

-10%   1.00  0.90   0.81    0.73     0.66     0.59     0.53     0.48    4.70         4倍   ---

  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7.00          7倍   ---

10%   1.00  1.10   1.21     1.33     1.46     1.61     1.77     1.95   10.43       10倍   1.0

15%   1.00  1.15   1.32     1.52     1.75     2.01     2.31     2.66   12.72       12倍   0.8

20%   1.00  1.20   1.44     1.73     2.07     2.49     2.98     3.58   15.49       15倍   0.75

25%   1.00  1.25   1.56     1.95     2.44     3.05     3.81     4.77   18.83       18倍   0.72

30%   1.00  1.30   1.69     2.20     2.86     3.71     4.83     6.27   22.86       23倍   0.76

50%   1.00  1.50   2.25     3.38     5.06     7.59    11.39  17.08   48.25       48倍   0.96

100%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254.00   254倍   2.54


    一般地说,上市公司能多年保持30%的净利润增长实属不易,大多数情况下最多能维持25%左右增长,那么市盈率最高只能给18倍市盈率左右,20倍是极限。

   由上可见,PEG<=1.0比较合理。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投资低市盈率、低增长同时又是高ROE、高分红的公司呢?

   可能有人要说,投资低增长的公司其投资回报一定不如高增长的公司,或者说投资者想取得超越市场的回报是否必须投资高成长股?其实不然,投资低增长的公司也能取得超额回报。

   下面借用修远求索老师的文章来分析:

    两家公司:

1、一个25%ROE70%分红,增长率7.5%,增长10年,10年后零增长,其后给10倍市盈率

2、一个15%ROE  完全保留盈余,增长率15%,增长10年,10年后零增长,其后给10倍市盈率

   取10%折现率。

   哪个的内在价值更高?一般人凭直觉会选择公司2。我们做一个简单推导,看结果如何?

图片1.jpg


527.68=52.77*10倍市盈率,用10%折现率折现为527.68/2.594=203.42.最后内在价值是203.42元。

   结果是:公司1的内在价值328.54.大于公司2203.42元。

    ②:如果公司210年后零增长,其后给15倍市盈率,又会怎么样呢?52.77*15倍市盈率=791.55,用10%折现率折现为791.55/2.594=305.15,最后内在价值是305.15元。

   结果仍然是:公司1的内在价值328.54.大于公司2305.15.

   以上证明:公司1的内在价值大于公司2的内在价值,所以不要以为想取得高回报便需投资成长股。

    大家可能都发现了,以上公司1ROE比较高。所以以上举例是一个高ROE、高分红、低增长的案例,象上市公司中可口可乐、帝亚吉欧等等皆符合以上模式。这是高ROE公司的魅力所在,低增长期还能创造超额回报。其实巴菲特对这个情况早有论述,很典型的案例便是喜诗糖果。巴菲特在2007年致股东信中讲过的great企业。其1972年税前利润是500万,到2007年是8200万,共35年时间,年复合增长率是8%。典型的低增长企业,如果是上市公司,大家对这类企业还是不太看重的。但是其有很高的内在价值,和其高ROE、高分红有关。

     想不到吧,而且投资低增长公司还有一个好处,市场给这类公司的预期不高,给的估值也不高,你可以进行红利再投资。(或者为取得10%的投资回报率,将红利只投资指数),最后复合的结果可能更好,而投资高增长公司则不然。市场预期高,估值高,一旦业绩不如市场预期,则会遭遇戴维斯双杀,所以认为取得高回报必须投资高成长股其实是一个投资误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9-28 09:32:34
跟前辈讨教如何判断公司贵还是便宜的问题,做下笔记两则:
1. 一个公司现在股价贵不贵,不仅跟同类公司是多少倍市盈率无关,也跟这个公司过去的市盈率水平关系不大,它只跟从今往后公司能够实现的业绩增长有关。而未来某个时候它应该值多少钱?这只跟你想从它那儿获得的回报率有关。假定你希望有10%的回报率,那你最好推算的是它10倍市盈率时的市值。

2. 在评价某公司市盈率是高还是低时需考虑到公司的债务情况。举例,假定有A和B两家公司,年利润都是10个亿,市值都是100亿,A公司没什么债务而B公司有不少债务,那么A公司其实是比B公司要便宜的。这个不难理解,假定我们有机会用100亿把B公司给收购下来,B公司明里只需花100亿,但因为同时也承担了它的那些债务的,这样下来相对于实际给B公司出的价是不止100亿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8 09:37:20
1)为什么会有这两则?

昨儿有朋友看到后立马联系我说觉得这是很basic的东西呀,为什么我还这么慎重的把它们列出来呢,难不成蛰伏了一段时间已经严重退步了?

我说我退步了是很正常的,凡事不进则退嘛,都闲散好一阵子了。接着,我问他两个问题:第一,能否做到在任何时候都不考虑同类公司估值水平,以及公司历史上的估值水平?第二,10倍PE的格力和20倍PE的茅台相比较,能否不假思索的说茅台未必比格力贵?他没有正面回答。

我想,所有觉得这两条很basic的亲们,都可以问问自己这两条问题哦。其实我在这上面也是没过关的,比如我也曾一闪念过:为什么国外的酒类公司增长不如茅台可是市盈率还跟茅台差不多哦?

2)现金流贴现才是王道吧?

是的,没错的,非常对,现金流贴现是王道,它是思维方式的王道。其实在第一则中,“一个公司现在股价贵不贵,不仅跟同类公司是多少倍市盈率无关,也跟这个公司过去的市盈率水平关系不大,它只跟从今往后公司能够实现的业绩增长有关。”,这种跟过去划清界限、跟同侪划清界限的行为后头,体现的就是现金流贴现的思维方式哦。

3)10%和10倍是啥意思?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说我为什么反复强调现金流贴现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具体的估值方法呢?做过DCF模型的同学们应该清楚,模型里的值只要有小小的变化,结果就会有大大的不同哦。尤其是永续增长率,除了“拍脑袋”这一神技之外,估计找不到其他的技术去预测这个数值。因此,如果哪位较真了非得用DCF算出来一个结果,很遗憾这可能就是巴老所说的“精确的错误”哦。

既然DCF给不了我们公司究竟该值多少钱的结论,那可行的方案是什么?按照该前辈的指导思想,公司该值多少钱,是自己能看到的公司未来能赚到的利润乘以PE。那么,既然我们不能借鉴公司过往PE和同类公司的PE,我们该如何判断未来公司的合理PE水平呢?答案是:如果我们在当前并不清楚那个时点之后公司的业绩增长,其实我们是无法判断那时公司“合理”的PE水平的。

找不到“合理”的,就只能主观了。主观的就是,如果我们在投资时期望能获得10%的回报,那我们就可以接受公司以10倍PE来作价。同理,如果希望有12%的回报,那么就用8倍的PE作价。

举个例子,假定我们看得到茅台在2020年之前有机会赚到600亿的单年净利润,那么我们从主观上接受它的6000亿市值。当然在从现在到2020的过程中,我们对茅台的跟踪也会让我们对它形成新的判断,包括对更远的未来的判断,这个并不是静态和一成不变的。

4)第二则讨论的是什么?

有必要说明一下,第二则讨论的并非“企业该不该负债经营”的问题,而是“我们评估企业价格时要不要考虑负债“的问题。

大部分亲们的回复中说的其实都是前者哦,很抱歉那是跑题了呢。

5)为什么要考虑净负债?

首先,什么是净负债?一般来说是金融负债(主要是有息有偿还期的负债)减去金融资产(主要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如果要更加谨慎些,可以再考虑一下应付预收的类负债项减去应收预付的类资产项。

好了,为什么要考虑净负债呢?有人在我微博上回帖说,债权人不享受利润分配,所以不用考虑它...我有点无语。

我们都知道,巴老投资体系的核心是买生意买企业而不是买股票。假如我们是按照这个理念指引的话,又怎么能不考虑负债的问题呢?

一个用100亿收了一家企业的收购方,在享受了利润分配的同时,同时承担了偿还债权人债务的义务,这是收购方的隐性成本呀。

6)企业该不该负债经营?

鉴于大量回复中其实讨论的是这个问题,这里也就单列出来谈一谈。这实在是个复杂的问题,我能力有限给不出答案,不过有几条或许是common sense:

第一,当资本回报率高于债务成本时,可以适当举债。

第二,想活的长,尽量不负债或是少负债。任何企业的经营,都会必然在某个时候遇到困境,高负债的企业很有可能因为负债而迈不过这道槛。

另外,用前辈的话说,企业负债经营相当于我们用margin做投资,如果我们能认同投资时不用margin,为何却能认同我们投资的企业在经营时用margin?

7)两则的本质是神马?

本质是,买公司而不是买股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8 09:46:48
在投资中,更需要研究和关注资产负债表,特别是企业的现金流,而损益表的利润数字只是过去一个阶段的表示,但资产负债表是衡量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指标。只有建立在现金流好、资产负债表是良性的基础上,再研究损益表才是有用的。
如果只是简单地按照EPS论英雄,那只能是一个陈旧、落后的思维。关注公司的每股现金流,关注公司账面现金,关注公司业务的现金变化趋势,可能是投资的重要和简单有用的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8 22:32:29
谢谢作者提供的学习心得。虽然我不是非常认同这种方法,但是,仍然非常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8 23:01:39
很好的帖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