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1217 1
2012-10-01
“天价月饼”盛行是传统文化之殇

每年这个时候,很多地方公职人员都会扎堆进京,拜访上级单位或合作单位,北京城里的京外车辆也会明显增多。这些人基本不会空手而来,一盒包装精美甚至堪称奢华的月饼,往往是最基本的“道具”。正是这样,曾以“合家团圆”为主题的中秋节,从一个增进家庭情谊的传统节日,慢慢变成了维系社交资源的重要契机。

中秋节的“异化”,最直观的表现在于月饼的“异化”。月饼原本是一种普通的时令食品,如今却越来越精致和昂贵。商场里的月饼价格动辄数百元,售价超过千元的也不在少数;不仅有用檀香木盒、玉盒包装的“天价月饼”,还有用真金白银打造的“金银月饼”。看着这些贵到普通民众都舍不得买的月饼,相信很多人都会怀念十多年前那些物美价廉的中秋美食。

中秋节的“异化”,还表现为节日文化传统从注重情感“异化”为注重形式。在以前,中秋节和春节的文化传统大都与“团圆”有关,离家在外的游子会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回家,与亲友相聚一堂,在吃喝玩乐中增进感情。但在当下,节日传统变得非常庸俗,送礼变成了中秋节的“例行公事”,很多人都为给关系户送礼绞尽脑汁,失去了享受节日的闲情雅致。

中秋节已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中秋节,套用一种比较滥俗的说法,如今的节日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劫日”。那些“天价月饼”、“金银月饼”,很难再让我们品味到中秋节的文化意蕴,反倒因为过度商业化而让我们闻到了铜臭味,因过度包装而让我们尝出了腐败味;那些传承了千百年的节日传统,则因为变形走样而失去了色彩和生机,甚至变得有些面目可憎。

可实际上,无论是节日食品的“异化”,还是节日传统的式微,都不是中秋节这一个节日遭遇的困境,而是几乎所有传统节日都正在面临的危机。一方面,传统节日的魅力越来越淡,尤其对年轻人来说,传统节日已几乎等同于几天假期和单位发放的节日福利;另一方面,人情交际的压力、给关系户送礼的压力,让很多人每逢节日来临都不堪重负,难言轻松。

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也是维系社会交往和国民认同的重要纽带。当“异化”改变了公众对节日的情感认知,蚕食了公众对节日价值的认识,很多传统文化都将无可依附。正因如此,我们要从当前的“异化”迹象中觉察出危机意识,从文化传承的高度来化解传统节日所面临的危机。

让月饼回归简单在我们对种类繁多、包装繁复的月饼大甩钞票时,其实忘记了月饼本身的简单——寓意团圆的食品。在这个美好的佳节,应该让月饼回归简单。一方面,我们要提倡节约为上。虽说民以食为天,越来越美味的月饼确实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日益甜美,但是,对月饼的“追求”还是应该量力而行,要理性购买。在价格方面,特别是近年出现的“天价月饼”,没必要盲目跟风,选自己买得起的,选自己想要的,吃得快乐就好。另一方面,我们要提倡简约为美。曾记得,儿时的月饼按个买,然后用纸包着再用红绳捆上,简单,又很有节日的味道。可是这些年,“两斤月饼‘穿马甲’后价涨三倍”之类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所谓的包装标准也没能杜绝过度的包装。过度的包装,很多时候是“好面子”造成的,并不能增加月饼的品质和品饼的乐趣。花哨的包装既是金钱的浪费,更是资源的浪费,不值得提倡和追捧。所以,在这个中秋佳节,商家要凭良心卖饼,作为消费者要以实惠为原则购买。月饼只是孩童解馋、大人抒怀的节日食品,它承载的是团圆心愿,与贵贱无关,与多少无关。只要和亲人团圆,在月下品着月饼时,能品出生活的美好,能怀着感恩之心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为节日符号的月饼也就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0-1 16:34:39
让月饼回归简单,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