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两个多月前,一名男子闯入北京一幢政府大楼企图自焚。在被保安扔出去后,他再次尝试,警察随后赶到并制止了他。
有关部门拒绝透露这名男子的姓名。他不是抗议侵犯人权的行为,也不是抗议肆无忌惮的地产开发商夺走了他的家,尽管这类冤屈常令中国普通老百姓有勇气违抗权力至上的政府。令他怒不可遏的却是证券市场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CSRC),而且他企图在该机构的总部大楼内自杀,据报道,原因是他已对中国股市最近的惨淡表现感到绝望。
转型失败
中国一直以令怀疑论者吃惊的速度,从指令性经济向半资本主义巨头转型。但这一转型过程中有一部分严重失败:在过去10年中,中国建立一个强大国内资本市场的努力未能奏效。
上世纪90年代末,证券市场迅速增长,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劝说人们购买股票。一些观察人士当时预测,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将取代香港股市,成为中国领先企业的首选市场。
今天来看,这一观点显得很牵强。尽管政府声称,有数千万中国人已在某个时候购买了股票,但由于股价一路下跌,政府支配着上市公司,加上本地证券公司腐败丛生,竞争力低下,令散户投资者被迫离市,因此该国股市在过去4年里一直下滑。
尽管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达到近10%,但上证综指去年跌去15%,使之成为全球各大股市中表现最差的股市,而且今年仍在继续下跌。股市暴跌如此显著,以至自2000年以来,尽管有513只新股上市,但中国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仍然下降了。
“中国的资本市场确实困难重重,有关当局似乎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中国私有化》*(Privatising China)一书的作者之一弗雷泽•豪伊(Fraser Howie)说。
股东怨气
虽然问题并不新鲜,但股市低迷和证券行业机能不全的后果却在快速累积。上述证监会大楼中的自杀企图是表明中产阶级股东怨气的一个迹象。存下的钱消失在股市中,人们对此的抗议日益增加,这让中国政府领导人看到一个令人担忧的前景,因为他们对权力的掌控,基本上取决于确保社会凝聚力和财富不断增长。
这也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影响。由于股票市场功能不健全,因此中国错失了一个机会,无法为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提供融资机会。对于每年向中国投入数十亿美元的外国投资者而言,更令人担心的是,资本市场下挫加重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压力。该体系已因陷入坏账和违规操作的银行业而压力沉重。
怎会变得一团糟?
中国股市怎会变得这么一团糟?问题始于被挑选上市的公司。从一开始,政府就把股市视为国有企业(包括许多步履维艰的企业)的一个新的融资来源,进而是一种缓解银行负担的方式,让银行摆脱为政府企业提供廉价资金的繁重任务。
“股市帮了银行一个大忙,帮银行卸下了为平庸企业提供资金的担子,”中国央行前官员张化桥(Joe Zhang)表示。他现在是瑞银(UBS)驻香港研究部门的联合负责人。“这些公司从普通老百姓、而不是银行系统那里筹资。”
为使这一过程顺利进行,并吸引散户投资者投资于质量有问题的公司,中国政府设立规定,确保首次公开发行(IPO)定价低估,从而保证投资者在股票上市后最初几个交易日里大赚一笔。但在把股市变成国家经济计划工具的过程中,政府也播下了股市未来下跌的种子。
政府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不愿放弃对“它们”公司的所有权,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在上市公司的股份中,只有三分之一是可在证交所交易的自由流通股。其余股份多数直接由国家或国有企业所有。“通过首次公开发行窃取资金的公司(发行者)购买其它国有公司的股份,从而把一些资金还回去。这是抵消那些不义之财的一种方法,”一位驻香港的银行家悲哀地表示。
国家占据支配地位,因此少数股股东受到上市公司的冷落。“公司从不来访问我们,除非它们打算增发新股,”华安基金管理公司(Hua An Fund Management)驻上海的首席投资官姚毓林(Frank Yao)表示,“它们认为,它们已从这些人手中筹到了资金,所以不必再注意这些人了。”
中国证券行业机能不全使这些问题更为复杂。公司债券市场几乎不存在。几乎没有哪家券商有技能或财力来承销股票公开发行。管理不善如此普遍,以至中国130家券商中有许多濒临破产。独立评论人士表示,券商销售亏损产品(如承诺保障证券回报的投资基金),并挪用客户资金进行自营交易,导致券商的毁灭。这种怠慢投资者的做法和长期的熊市令大量投资者损失资金,被迫回避股市,并因此加剧了股市的下跌。(zt 金融时报)
[此贴子已经被siemens_wo于2005-4-1 10:20:0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