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958 12
2007-04-09

用人单位:"同等条件下 我们选择农村孩子"

本报兰州4月5日电 3月31日,在兰州大学举办的双选会上,来自甘肃庆阳农村的苏爱民和其来自四川泸州农村的女朋友,双双与新疆鄯善县人民医院签订就业协议。

  当天,该院和8名大学生签署了就业协议,8名学生几乎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2006年,鄯善县招收了一批来自甘肃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当老师,总体反映是“虚心好学,反响很好”。

  整整一上午的采访,20多家用人单位都相继表示“同等条件下,我们选择农村孩子”。

  多年从事招聘工作的黑龙江密山市八五七农场的人事科科长夏德贤道出原委:“城市孩子呆不了两三个月,大多吃不了这份苦,便悄悄跑了。”

  让夏德贤自豪的是,自己所在的八五七国有大型农场200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场。但同时让他感到头疼的是,之前招收的一些学农业、林业的城市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夏德贤表示:“城市大学生确实留不住。”

  同来双选会的陕西育才专修学校校长阎东云也担忧:“在大学生心目中,我们这样的民办学校并不是最佳选择。花大力气培养的大学生并不安心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没多久便攀高枝去了。”

  阎东云说:“在艰苦地区、偏远地区生活过的大学生,吃苦精神要比城市孩子强,会更加珍惜机会,责任感也更强。”

  而西安惠安医院的李森院长表达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是一个错觉,能踏踏实实工作与是不是农村孩子没多大关系。作为医院这样的服务性行业,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并驾齐驱,给病人看不好病,说什么也白搭。”

  记者注意到,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忠诚度已成为众多用人单位考察人才的重要标准。另外,一些来自地县一级的用人单位在备注栏里填着“限本地区生源”的字样。他们表示,这也是考虑到其他地区的学生留不住这一因素。

  招聘会举办方负责人分析指出:“表面看,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越来越苛刻,其背后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跳槽的恐惧,隐藏着‘跳槽有理’论。致使有些单位打出了奇怪的招牌,‘过了四级的不要,太优秀的不要’。”

  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密切注视就业动态的兰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建恩认为,这是新一轮就业市场反思的结果。“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对就业市场过度依赖市场调节手段、高流动率现象的反思,越来越明显。相比上一轮‘读书无用论’抬头的反思,恰恰出现了一种回潮,尽管这种反馈略微趋向于表层,但对于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来讲都是利好消息,标志着就业市场的更加理性,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健康”。

  他同时表示,随着就业市场反思的逐渐深入,以及城乡两元户籍制度的打破,衡量人才稳定性的标准将不再停留在表层,用人单位的目光将更多地投放到学生的综合能力上。(记者 狄多华 实习生 张鹏 朱海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4-9 11:42:00
以下是引用bbmmff在2007-4-9 8:47:00的发言:

用人单位:"同等条件下 我们选择农村孩子"



  
  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密切注视就业动态的兰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建恩认为,这是新一轮就业市场反思的结果。“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对就业市场过度依赖市场调节手段、高流动率现象的反思,越来越明显。相比上一轮‘读书无用论’抬头的反思,恰恰出现了一种回潮,尽管这种反馈略微趋向于表层,但对于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来讲都是利好消息,标志着就业市场的更加理性,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健康”。

  他同时表示,随着就业市场反思的逐渐深入,以及城乡两元户籍制度的打破,衡量人才稳定性的标准将不再停留在表层,用人单位的目光将更多地投放到学生的综合能力上。(记者 狄多华 实习生 张鹏 朱海燕)

呵呵,人才的高流动和人才聘用中的差别对待竟然成了就业市场理性和健康的标志,这样话也就是从那些官僚的口中说出来,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是一个单位成功的必要条件,这是公认的道理。唉,也难怪,我们的这位领导也是现有的教育官僚体制下的产物,他能对领导层指定的政策说什么反对的意见呢?他还想保住他的红帽子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9 12:26:00
是啊,农村出来的孩子,没有关系,没有金钱,只能靠自己去找工作,所以对机会比较珍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9 18:51:00

也许用人单位认为农村出来的孩子能吃的下苦,并且农村的孩子从农村走出来,他们也许已经很满足了,对于单位的一些要求,例如加班啊,高强度工作啊,也不会有什么怨言吧,并且可能对于单位开出的工资,农村的孩子也许不会轻易嫌少吧。所以用人单位就倾向于招农村的孩子。

其实,这没什么,不是说在同等条件下吗!所以也不存在对谁歧视了,谁更能适合单位,单位就用谁,天经地义吗!

可是,现在的学生真的很可怜啊!上学如投资,投了这么多的资,如果发现那些没有进行该项投资的比他们过得还好,初中生就是因为台球打得好而已,竟然就被某大学邀请去上学,我想不通台球打得好与上学之间有相关性吗?

我觉得现在的社会已足可以写一部《目睹现今社会之怪现状》了!

其实,如果让读书无用论盛行后最吃亏的是谁?是国家!国家总是要靠科技才能强大的,不是说出几个歌星、影星,或者初中毕业去打台球的人能带来的!就是每次都打赢了,又能如何?悲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9 20:29:00
以下是引用zhangchenxihust在2007-4-9 18:51:00的发言:

也许用人单位认为农村出来的孩子能吃的下苦,并且农村的孩子从农村走出来,他们也许已经很满足了,对于单位的一些要求,例如加班啊,高强度工作啊,也不会有什么怨言吧,并且可能对于单位开出的工资,农村的孩子也许不会轻易嫌少吧。所以用人单位就倾向于招农村的孩子。

或许他们更能吃苦,或许他们更安心工作,可以说他们肯定会听话一些。

但也有时,偏偏是那些不太驯服的人更有创造能力。我说这话,只是说凡事不可“绝对”。

唉!何苦要分城市与农村的孩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0 09:45:00
呵呵,这也没有什么,农村出来的孩子踏实,肯干,能吃苦,单位就是需要这样的埋没自我,集体至上的员工。企业都相信“兵强强一个,将熊熊一窝”的格言,大老板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人都是他的提线木偶而已。呵呵,看看“太平洋集团”,“娃哈哈”吧,给人落下了不尽的骂名和笑柄。这样的企业,进去也可,不去也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