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3070 10
2007-04-10
<P><STRONG><FONT color=#0909f7> </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4>我国高校不断合并数量仍在急剧增加</FONT></STRONG></P>
<P><FONT color=#0909f7><STRONG> 编者按</STRONG>:近8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加速了扩张的脚步。招生规模以每年百万的速度递增。当前高校在校生近2400万,每5个适龄青年中就有1个能够上大学。扩张,使中国高等教育在短短几年间,完成了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FONT color=#000000> </FONT></P>
<P><FONT color=#0909f7><STRONG>  然而,高速度的扩张与高效率的发展并不重合。规模急剧膨胀使教育资源、教育规则等出现了新的波动,扩张中积累的问题已经逐渐显现。扩张是否有序?贷款如何偿还?资源如何整合?质量如何提高?发展中的问题引人关注!前不久,《新闻纵横》记者分赴各地高校,历时一个月,调查揭示高校群体在扩张中的发展轨迹。</STRONG></FONT></P>
<P><STRONG> (记者 杨博 杨路 申玉彪 陈秉科 邓文华 何伟奇 刘源源)几天前,吉林大学公布的财务危机,揭开了高校巨额负债问题的一角。中国高校近些年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以扩招、扩建、合并为主要方式的扩张,使校园规模、招生数量、基础设施等方面超常规突飞猛进。迅速地扩张增加了社会的教育资源,人们受高等教育的几率上升,可以说成效显著。同时,高速扩张过程中积累的问题正逐渐显现。并校热潮、高额负债、重复建设、质量波动,这些普遍存在于各地不同高校的相同问题,为高等教育继续发展埋下的隐患。</STRONG></P>
<P><STRONG>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1999年后高校扩大招生,随之而来合校并校,规模大幅扩张。如今,全国高校在校生总规模接近2400万,比1999年翻了三番。毛入学率从9%上升到22%。中国用短短几年,就完成了一些发达国家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完成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到2005年,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近2000亿元,巨额债务已经严重制约高校健康的发展。</STRONG></P>
<P><STRONG>  近些年在高校的合并扩张中,好像是每个学校都想办成哈佛、牛津,都想办成北大、清华。小的做中,中的做大,大的再大,理想虽好,但并不现实。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合并扩张的1加1,未必都能得到大于2的高效益。</STRONG></P>
<P><STRONG>  吉林大学校长助理付景川说:“ 合校为了调整力量,思路动机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下现有高校的基础,更多是ZF行为,目标只是为了作大、作强。一个学校要真正融合,没有几十年是不行的。”</STRONG></P>
<P><STRONG>  吉林大学一位青年教师说:“数学式的相加,只能达到量的突破,却达不到质的改进,并且在质的方面,带来了负面因素。比如说,两个学校都有MBA这一学科,并且都是教育部的重点学科。那么这两个学科在一起是不是能变成一个超大规模的重点学科呢?显然是不行的,其中一个学科是建立在工业企业管理基础上的,而另一个是由经济学理论这一学院模式转化而来的。而如果强加在一起,就不伦不类了,最后还是各归各位。这种合并只能是昙花一现。”</STRONG></P>
<P><STRONG>  像吉林大学这种几个学校合而为一、规模得以急剧扩张的现象,不只是局限在教育部直属院校,其他的省属市属院校合并扩张近年来也是遍地开花。</STRONG></P>
<P><STRONG>  我国高校虽然不断合并,但数量仍在急剧增加。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刚超过1000所,2005年达到近1800所。今年3月又有13所高校升格、更名或新设立。其中,中国民用航空学院、长春中医学院、云南财贸学院、浙江中医学院、西北政法学院等5所高校由学院升格为大学;涪陵师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鞍山科技大学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锦州医学院更名为辽宁医学院;大同大学正式成立,毕节学院成立,四川警察学院成立,钦州学院成立。</STRONG></P>
<P><STRONG>  不难看出,以地级市命名的高校升格为省命名,以省命名的升格为中国某某大学,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本科,中专和职业学校升格为专科,学院升格为大学。在扩张中,级别的提升、形象的提升往往比质量的提升来得更快。</STRONG></P></FONT>
<P><FONT color=#0909f7><STRONG> 编者按</STRONG>:近8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加速了扩张的脚步。招生规模以每年百万的速度递增。当前高校在校生近2400万,每5个适龄青年中就有1个能够上大学。扩张,使中国高等教育在短短几年间,完成了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FONT color=#000000> </FONT></P>
<P><FONT color=#0909f7><STRONG>  然而,高速度的扩张与高效率的发展并不重合。规模急剧膨胀使教育资源、教育规则等出现了新的波动,扩张中积累的问题已经逐渐显现。扩张是否有序?贷款如何偿还?资源如何整合?质量如何提高?发展中的问题引人关注!前不久,《新闻纵横》记者分赴各地高校,历时一个月,调查揭示高校群体在扩张中的发展轨迹。</STRONG></FONT></P>
<P><STRONG> (记者 杨博 杨路 申玉彪 陈秉科 邓文华 何伟奇 刘源源)几天前,吉林大学公布的财务危机,揭开了高校巨额负债问题的一角。中国高校近些年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以扩招、扩建、合并为主要方式的扩张,使校园规模、招生数量、基础设施等方面超常规突飞猛进。迅速地扩张增加了社会的教育资源,人们受高等教育的几率上升,可以说成效显著。同时,高速扩张过程中积累的问题正逐渐显现。并校热潮、高额负债、重复建设、质量波动,这些普遍存在于各地不同高校的相同问题,为高等教育继续发展埋下的隐患。</STRONG></P>
<P><STRONG>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1999年后高校扩大招生,随之而来合校并校,规模大幅扩张。如今,全国高校在校生总规模接近2400万,比1999年翻了三番。毛入学率从9%上升到22%。中国用短短几年,就完成了一些发达国家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完成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到2005年,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近2000亿元,巨额债务已经严重制约高校健康的发展。</STRONG></P>
<P><STRONG>  近些年在高校的合并扩张中,好像是每个学校都想办成哈佛、牛津,都想办成北大、清华。小的做中,中的做大,大的再大,理想虽好,但并不现实。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合并扩张的1加1,未必都能得到大于2的高效益。</STRONG></P>
<P><STRONG>  吉林大学校长助理付景川说:“ 合校为了调整力量,思路动机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下现有高校的基础,更多是ZF行为,目标只是为了作大、作强。一个学校要真正融合,没有几十年是不行的。”</STRONG></P>
<P><STRONG>  吉林大学一位青年教师说:“数学式的相加,只能达到量的突破,却达不到质的改进,并且在质的方面,带来了负面因素。比如说,两个学校都有MBA这一学科,并且都是教育部的重点学科。那么这两个学科在一起是不是能变成一个超大规模的重点学科呢?显然是不行的,其中一个学科是建立在工业企业管理基础上的,而另一个是由经济学理论这一学院模式转化而来的。而如果强加在一起,就不伦不类了,最后还是各归各位。这种合并只能是昙花一现。”</STRONG></P>
<P><STRONG>  像吉林大学这种几个学校合而为一、规模得以急剧扩张的现象,不只是局限在教育部直属院校,其他的省属市属院校合并扩张近年来也是遍地开花。</STRONG></P>
<P><STRONG>  我国高校虽然不断合并,但数量仍在急剧增加。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刚超过1000所,2005年达到近1800所。今年3月又有13所高校升格、更名或新设立。其中,中国民用航空学院、长春中医学院、云南财贸学院、浙江中医学院、西北政法学院等5所高校由学院升格为大学;涪陵师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鞍山科技大学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锦州医学院更名为辽宁医学院;大同大学正式成立,毕节学院成立,四川警察学院成立,钦州学院成立。</STRONG></P>
<P><STRONG>  不难看出,以地级市命名的高校升格为省命名,以省命名的升格为中国某某大学,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本科,中专和职业学校升格为专科,学院升格为大学。在扩张中,级别的提升、形象的提升往往比质量的提升来得更快。</STRONG></P></FONT>
<P><FONT color=#0909f7><STRONG>        编者按</STRONG>:近8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加速了扩张的脚步。招生规模以每年百万的速度递增。当前高校在校生近2400万,每5个适龄青年中就有1个能够上大学。扩张,使中国高等教育在短短几年间,完成了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FONT> </P>
<P><FONT color=#0909f7>  然而,高速度的扩张与高效率的发展并不重合。规模急剧膨胀使教育资源、教育规则等出现了新的波动,扩张中积累的问题已经逐渐显现。扩张是否有序?贷款如何偿还?资源如何整合?质量如何提高?发展中的问题引人关注!前不久,《新闻纵横》记者分赴各地高校,历时一个月,调查揭示高校群体在扩张中的发展轨迹。</FONT></P>
<P> (记者 杨博 杨路 申玉彪 陈秉科 邓文华 何伟奇 刘源源)几天前,吉林大学公布的财务危机,揭开了高校巨额负债问题的一角。中国高校近些年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以扩招、扩建、合并为主要方式的扩张,使校园规模、招生数量、基础设施等方面超常规突飞猛进。迅速地扩张增加了社会的教育资源,人们受高等教育的几率上升,可以说成效显著。同时,高速扩张过程中积累的问题正逐渐显现。并校热潮、高额负债、重复建设、质量波动,这些普遍存在于各地不同高校的相同问题,为高等教育继续发展埋下的隐患。</P>
<P>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1999年后高校扩大招生,随之而来合校并校,规模大幅扩张。如今,全国高校在校生总规模接近2400万,比1999年翻了三番。毛入学率从9%上升到22%。中国用短短几年,就完成了一些发达国家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完成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到2005年,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近2000亿元,巨额债务已经严重制约高校健康的发展。</P>
<P>  近些年在高校的合并扩张中,好像是每个学校都想办成哈佛、牛津,都想办成北大、清华。小的做中,中的做大,大的再大,理想虽好,但并不现实。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合并扩张的1加1,未必都能得到大于2的高效益。</P>
<P>  吉林大学校长助理付景川说:“ 合校为了调整力量,思路动机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下现有高校的基础,更多是ZF行为,目标只是为了作大、作强。一个学校要真正融合,没有几十年是不行的。”</P>
<P>  吉林大学一位青年教师说:“数学式的相加,只能达到量的突破,却达不到质的改进,并且在质的方面,带来了负面因素。比如说,两个学校都有MBA这一学科,并且都是教育部的重点学科。那么这两个学科在一起是不是能变成一个超大规模的重点学科呢?显然是不行的,其中一个学科是建立在工业企业管理基础上的,而另一个是由经济学理论这一学院模式转化而来的。而如果强加在一起,就不伦不类了,最后还是各归各位。这种合并只能是昙花一现。”</P>
<P>  像吉林大学这种几个学校合而为一、规模得以急剧扩张的现象,不只是局限在教育部直属院校,其他的省属市属院校合并扩张近年来也是遍地开花。</P>
<P>  我国高校虽然不断合并,但数量仍在急剧增加。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刚超过1000所,2005年达到近1800所。今年3月又有13所高校升格、更名或新设立。其中,中国民用航空学院、长春中医学院、云南财贸学院、浙江中医学院、西北政法学院等5所高校由学院升格为大学;涪陵师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鞍山科技大学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锦州医学院更名为辽宁医学院;大同大学正式成立,毕节学院成立,四川警察学院成立,钦州学院成立。</P>
<P>  不难看出,以地级市命名的高校升格为省命名,以省命名的升格为中国某某大学,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本科,中专和职业学校升格为专科,学院升格为大学。在扩张中,级别的提升、形象的提升往往比质量的提升来得更快。</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4-10 16:25:00

  “地级市命名的高校升格为省命名,以省命名的升格为中国某某大学,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本科,中专和职业学校升格为专科,学院升格为大学。在扩张中,级别的提升、形象的提升往往比质量的提升来得更快。”

于是这其中的校领导就可以享受更高一级的行政待遇,这意味着“坐骑”可上一个档次,住房、办公标准也可以同步上升,甚至连“洗脚费”都可以报销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0 16:39:00

不断合并与升级需要财力支撑,所以乱收费不止。

据报道,2001年至2006年,教育乱收费举报和查处案连续5年在各类价格违法违纪案件中位居第一,其中许多乱收费属于高校的“功劳”。更令人担忧的是,教育质量每况愈下,学生投入巨额学费“买来”的“教育产品”存在“缺陷”,物不所值。

都是高校急功近利惹的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0 19:27:00
小舢板能绑成航空母舰 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0 20:25:00
合并学校我个人认为是一个不好的措施。民办高校要是能真正发展起来,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才是最关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0 20:29:00

我国现在最大的毛病就在于人们都太浮躁了!什么都急于求成,想一步登天,可能吗?在一个并不牢靠的基础上的疯狂扩展是病态的,是恶性的扩张,不是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迟早会出问题!

国外的各大名校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经过了几辈人的不懈努力,不断发展的结果,并不是简单靠合并几个院校就能达到的。

合并院校确实能在短时间内使松散的教育资源集中到一块,使一个院校瞬间就能拥有庞大的学科与教育资源,但是,每个院校都有各自的文化,能否成功的融合,不是能够相当然就行的!这就像企业的并购一样,不是所有合并的企业都能成功,相反,因为合并产生负面影响的例子太多太多,比如惠普与康柏的合并等等,所以说,在合并之前好好地进行可行信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通过合并取得成功的大学也有,最出名的应当是浙大和吉大了吧,但是,不成功的例子同样要比成功的例子多的多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