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4698 4
2007-04-11
<P><FONT size=4><STRONG>教育是民生之基</STRONG></FONT></P>
<P>        4月上旬,国家发改委通报显示,教育收费居去年全国价格举报之首。而在过去6年中,关于教育收费的举报有5年是居于首位的。群众反映的教育乱收费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不执行“三限”政策违规收取择校费、赞助费;“一费制”外自立项目乱收费;以改制为名举办“校中校”、“校中班”乱收费。 </P>
<P>  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也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教育政策措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千家万户。对于教育,我们既应着眼于国计,也应着眼于民生,多从民众的角度去考量。</P>
<P>  “人不可以无学”。今天,鲜有人相信“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能够改变人们的命运,成就其未来的,正是教育。因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无论家庭是贫还是富,自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始,莫不把相当的精力与钱财投在孩子的教育上。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那一个个贫困学子的身影,激起的总是人们最朴素的情怀:求学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P>
<P>  受教育的权利,是现代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它为懵懂孩童慢慢开启着一个新奇的世界,又导引着他们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最终才成长为有益于社会、把握自己未来的人。从孩子到成人这个时期,则是接受教育的黄金阶段。也正因为如此,国家在不遗余力地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P>
<P>  就业是民生之本,决定着每一个家庭的生计。而拥有社会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则是实现就业的前提。目前群众关心的一些大学生就业困难、每年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说到底,是教育结构与发展模式存在偏差。只有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实现每一个家庭的就业权益。</P>
<P>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无论是教育的机会公平,还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对每一个家庭、个人来说,往往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择校费”、“赞助费”等乱收费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教育存在不公平。如果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搞“锦上添花”,强校愈强,弱校愈弱,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不均等,必然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禁止教育乱收费就会“按下葫芦起了瓢”。</P>
<P>  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今天,比这个“人才”概念包容更广的人力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比这个“教化”涵义更丰的教育,已是民心所系,民生之基。我们应该为此做出努力也应该有所作为。
<P>    《人民日报》 (2007-04-11 第04版) </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4-11 17:01:00
以下是引用tuyun11在2007-4-11 16:31:00的发言:

教育是民生之基

教育又是各行业最省经费之一,省因没有出处,并非不需要.2%左右的GDP比例,能提高全民素质吗?许多责任都推卸到了民众本身上来,看来国家责任感有多强,并不见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1 17:11:00

笑话那些观众,他们以为教育是不需要花钱的,其实现在教育收费的数字如果折扣也不能算得上是GDP的多少,只是这教育经费由国家转移到了民众身上,由"可以做,不可以说"的方式向教育部门授意,只是最近由于社会中低收入阶层财富越快越难挣取,把矛盾转移到了教育和医疗上面,虽然这两大行业也有不规范的行为,本来就是不列入法律许可的行为,一经煤炭炒作,必然引起轰动.

为什么楼房价格那么贵,你们也只得一声讨伐而已,能有什么见效?

还是政府舍不得投入,因为这教育的收益是需要长远投资,为官者,有几个能为之心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1 17:20:00

教育收费既然是授意但不能公开,这就形成了是社会的潜规则,必然滋生腐败,为利益所驱使,教育部门的一些负责人也就很明显地受贿贪污,甚至是设计门槛,提高机会成本,抹杀服务理念,

你要办一件事情就需要某某费用,上面下来视察工作又要什么什么招待费,本来这一点点所谓教育收费是用来补充学校工作所需的经费,并非来自招待上面的,上面却虎视眈眈般牢记这"教师福利"

最后学校成了民众攻击的目标,而上面领导很轻松的几句命令口语就可以把自身过失推卸得一干二净.

学生和老师之间就因为如此很难深入沟通.两者之间都很难形成崇高品质.

[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1 17:26:2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2 19:57:00

由于60年代至70年代接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教育处于极左的阴影之下,当时教育体制下面培育出来的人大多有左的倾向,下面从人口结构方面分析一下:

假定60年代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孩子平均年龄为6岁,那么现在这批人应该年龄在53岁(2007-1960+6=53)。

假定70年代末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孩子平均年龄为6岁,那么现在这批人应该年龄在37岁(2007-1976+6=37)。

假定66年之前完成大学教育的人平均年龄为22岁,那么现在这批人应该年龄在63岁(2007-1966+22=63)。

那么目前年龄段处于37岁至53岁之间的人,应该是在完整的畸形左倾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年龄处于53岁至63岁之间的人没有受到正规的大学教育。而这些人大部分处于现在中国的决策领域(小到家庭决策,大到国家决策)。

假定60岁为退休年限,那么,现在37岁的人还将工作23年,也就是说他们会在2030年(2007+23=2030)退休。也就是说从2030年起,在左倾教育体制下培养的人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从2030年起,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中国会彻底地呈现在世界面前。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30年之前,与社会各种体制改革一样,各种涉及到大学体制的改革势必不会彻底,这是人口结构在社会决策领域的客观分布决定的。

更多的结论大家自己最体会,无需我繁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