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now_ball在2005-4-3 16:12:47的发言: 汇率的间接标价法公式:Er=Pf/p,其中Pf代表国外价格水平,P代表国内价格水平.当国内价格水平上升时,根据此公式有汇率下降的结论; 但是换一种思考方式:国内价格水平上升,交易用的货币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会升高,而利率升高,国际资金会流入国内,本币需求上升,而本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本币升值,汇率升高. 两种思考方式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望高手能指点迷津!
提供你几点建议,以供叁考!
首先、International Economics, Krugman & Obstfeld, 4E 5E 6E, Addison Wesley,提供适合的解释,4~6版均可 ;不过,最好原文,曾有机会拜读过中国大陆翻译的中文本,惨不忍睹。
其次、简单地说,这是 绝对PPP 与 IRP (Uncovered较适宜此) 的应用,前者为长期、後者为短期;此外,物价水平与物价成长率的变动也需厘清;而特别值的一提的是,你对於内外生变数的观念好像有点分不太清楚,等式与函数也没分清。
网友阿莫西林,所提的,有点混淆,特别是第二点;
网友sungmoo,所提的,"“间接标价法”与“购买力平价”可是两码事。" 与 "“购买力平价”不看资本市场,利率不在考虑之列。" 这两段话,不太通吧! 这种说法由谁提出过呢?!
建议多思索版主 一刹春 所提的重点,不过应该是可以厘清的 (以Krugman的语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2 1:04:1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