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872 6
2005-04-03

  汇率的间接标价法公式:Er=Pf/p,其中Pf代表国外价格水平,P代表国内价格水平.当国内价格水平上升时,根据此公式有汇率下降的结论;   但是换一种思考方式:国内价格水平上升,交易用的货币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会升高,而利率升高,国际资金会流入国内,本币需求上升,而本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本币升值,汇率升高.   两种思考方式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望高手能指点迷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4-3 16:28:00

我的思路:

思路一:作用时间不一样。价格的变动对真实汇率的影响是直接的、立刻的,而你所说的利率的影响则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思路二:“国内价格水平上升,交易用的货币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会升高”这是凯恩斯对封闭经济的结论。如果考虑开放经济并且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那么“国内价格水平上升”不一定会导致“利率上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17:13:00

“间接标价法”与“购买力平价”可是两码事。

“购买力平价”的含义是,实际汇率“应该”等于1。而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各自可以有两种标价法。

“购买力平价”不看资本市场,利率不在考虑之列。想考虑利率,可以考虑“利息率平价”(当然不只这个“平价”)。

如果你想把两种平价综合在一起形成“*氏平价”,完全可以,但要说出详细的前提条件,这直接决定你的应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19:05:00

我对开放经济不熟,随便说两句。尽管本国价格水平变动不是一个好的分析起点,但是楼主的两种思路基本上代表了汇率决定理论的主要争论。第一种思路大概可以看作汇率决定的现代货币分析法(本国利率上升导致本币贬值)——从货币供求的角度。之所以可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这种方法的前提。第二种思路是汇率决定的传统流量法(本国利率上升导致本币升值)——从外汇市场的角度。据我所知,这两种理论孰优孰劣,似乎并无定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4 22:10:00
楼主描述的两种思考方式都有合理性。但在利率升高的情况下,流入的外国资金产生的本币需求,不一定会推动本币的升值。如果外国资金追求的就是中短期的高利率,那么当大量资金流入国内,经过一段时间,新增投资产生效益,抑制这种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同时,过多的资金就会导致国内利率下降,恢复原来的水平;此时的外国资金就会退出。如果物价仍比最初高的话,本币仍然是贬值的。当然,不否认在这个过程中本币可能经历,首先贬值,然后升值,最后仍然是贬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21 21:28:00

国内价格上升时,Yd上升,对国外商品需求上升,商品进口上升,出口下降,经常项目逆差,而利率上升,资本逐利,资本项目顺差,定性分析不出本币是否贬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