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以为,这种“原创”,还不算改进。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是不是原创,是不是改进,只是主观判断。
像我,在传统一教课书里,没有看到过把需求量区分成有质、无质与委托的,因为这样一区分,可以解释许多现象了,不区分的话,解释不了。
在传统的教课书里,我看到的生产成本理论中,只是作了固定成本与直接变动成本的区分,没有从租值的角度看固定成本,也没有具体的可以验证的理论说明边际成本为何成“U”形,张五常说了,解释到了传统没有解释的现象。
这个角度看,我说他是原创。
经济学里,过去的付出,究竟有没有“沉没”(成为“沉没成本”),就看它是否影响你对将来行为的决策。
影响了,就没有沉没;反之,就沉没了。
http://tel.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replyID=70155&id=228335&skin=0
http://tel.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replyID=161402&id=25760&skin=0
http://tel.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7&replyID=185709&id=139781&skin=0
看样子这个“沉没成本”的确是个重要概念,引来了这么多讨论,我得好好看看、学学,有机会来讨论,谢谢提供上述连接。
同意以下说法:“如果一个人上街看见一个价高的物品,且买的人很多这时他有两种反应:一是他对该物品很了解即它的效用功能他能准确评估,其结果自然是他不肖一顾,即是价越高而买者少;二是他不了解,且由于他要进一步了解是麻烦痛苦的,是一生活代价,故他从众,相信大家的判断,产生买的欲望,从而试图以少的代价实现较大的效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生活常式妈何必想得太多。经济学游戏与迷宫不就是大家不用简单与现实的思想而闹出来的妈。”
不知道你说的“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人们对市场经济学有较多的认识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一方面又发现市场经济学的局限性,于是出于本能与经济性需要,将市场经济学的研究模式用于研究人的各种生活行为,而人的行为又是复杂多变的,使人们始终感到不真实。因此重新思考以新的起点来研究认训经济学就很有必要。”怎么解释?是说现有理论解释不了复杂的现实还是理论不能解释现象?“本能”是指什么?
呵呵,生手来说两句:
这个规律倒是很实在可是我初想,这似乎没有什么使用价值啊!难道这是后面提到的自助餐定价可以根据这个来?
呵呵,麻烦指点!
呵呵,打错了几个字,是“实用价值”!
这个领域不太熟悉,需要学习。仅就个人感觉而言,整一大堆新名词,并不是一件好事,重要的是能说明一些道理。
拿前面一个网友举的例子吧。如果年薪从100万降到40万,工作量什么都没变,雇员也接受了怎么办?并且这种现象现实中很常见啊。
另外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成本问题;一个供求问题。我认为成本问题,预期问题并不是主要问题,供求才是根本问题。住房的预期成本高了,那又怎么样,你想买吗?可你有钱吗?当人们一门心思去借钱买房的时候,是因为他有钱可借,如果没钱可借,成本高又怎么样?子弹没了。之所以出现大家排队买房的现象是因为从根上说,当时的购买力足够;反过来,当购买力不够,也就是需求不够了,价格自然下来。成本预期只是一个表象问题,它顶多能决定的是泡沫价值的大小,而不能决定均衡的价值的大小。
个人之愚见。
我也发表一下我的看法,我也是刚学经济学的,很多都不懂,观点肤浅别见怪,
我觉得排队这个低效率的行为已经排除了时间成本高的人,剩下的排队的人时间的机会成本肯定不高.
为什么排队等候的时间越长,人观看的时间就越长,我觉得这个是偏好的问题,看画是喜欢的,而排队是厌恶的
消费的厌恶品越多,那么就需要更多的喜欢的东西去补偿.就像是我们小时候喝苦茶要吃糖这样的道理吧...
自己都觉得很肤浅...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