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收入分配的第一个环节,或者是基础.
政府通过税收与财政分配,调节力度要不同社会是不同.比如,中国财政年收入占GDP30%,西方高至60%--70%.
以上两点是经济学人从经济学教课中了解到的,也是静态的.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主要是为了挣分,急于下载杨春学老师的讲义.),供大家参考:
以下是以企业为中心来分析的,我认为这坚持了经济学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1、比较静态.政策、制度从来影响收入在劳资分配比例。好比马克思的‘资本的线索’因政策、制度而放松。
2、动态。在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可能存在不涉及生产效应的,单纯资本重新配置——由于内部人控制导致的所有者资产流失。这种情况,会影响所有者资本供给意愿,但在本期中因激励经营者而产生‘生产效应”,有助于社会财富创造。下一期中,则由影响所有者资本供给意愿、影响资本的风险承担能力从而会导到效率损失。这将会有一个市场竞争的均衡。这无疑是一个制度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将会有一个劳资分配比例的动态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