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Financial Times
人民币未低估 不必调整汇率 作者:刘遵义(Lawrence Lau )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 2005年04月28日 星期四 西方国家不断施压,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但是,目前没有可信证据表明人民币币值被显著低估,而且在我们看来,此时调整人民币汇率既无正当理由,也不符合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稳定的最佳利益。
人民币不应升值
一国货币低估的两个症状,应当是多边贸易的巨额顺差及国内的高通胀率。中国经测算的贸易平衡一直保持略有盈余(该盈余无疑因高报出口发票价格和低报进口发票价格而被夸大);但由于石油价格波动和国际总体经济形势动荡不定,这种盈余可能会迅速逆转。而且,虽然中国的贸易顺差有所增长,但其多边贸易顺差却远非世界最高。美国将中美双边贸易赤字归咎于中国,但实际上,美国的贸易赤字是由于其巨额财政赤字和美国居民没有储蓄习惯造成的。美国辩解说,其消费支出远远超过国民收入是在为世界作贡献,但这仅仅是一己之言,理由并不充分:事实上,美国的财政政策和低国民储蓄已经成为全球贸易不均衡的根本原因。
中国吸引了巨额资本流入,其金额超过了外国直接投资。但这是国际资本投机的表现,这种投机压力始终在威胁着整个发展中世界的稳定。通过人民币升值,从而使投机者获利,这并不明智,而且只是权宜之计。
在中国,有人希望调整人民币汇率,并不是他们认为国家经济基本面存在问题,而是为了摆脱来自布什政府的压力。然而,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显著减少美国对中国及对世界其它国家的国际收支逆差,因此中国即便以人民币升值为代价,也只算得是权宜之计。由于人民币升值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也随之降低,并且中国对美出口商品中所含的进口成份高达70%至80%,因此,人民币升值10%也无异于杯水车薪。
而且,中国应当因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得到一些鼓舞或帮助:因为国际法治规则已经在实践中开始起作用。美国单边收取进口税的做法很可能会违反世贸组织法规;并且人们很难把一个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称为货币操纵国。
出口税优于升值
如果中国考虑调高(实际)汇率,那么它应当考虑把对出口商品征收出口税作为一种替代手段。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征收出口税通常是允许的,并且中国的确也已经对其部分纺织品出口征税。主动征收出口税可能要比提高人民币汇率要好,这有几方面原因。
征收出口税和提高人民币汇率会对中国出口产生类似的效果:使出口商品在其它国家看起来价格更高。由于效果相近,因此,征收出口税对于调整汇率能否奏效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但可避免提高汇率所带来的一些重大代价。
与提高汇率不同,即征收出口税不会给中国居民和机构(如中国人民银行、各商业银行和相关企业)持有的美元资产带来损失。目前,中国中央银行拥有大约6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假定其中只有75%为美元计价资产,那么人民币汇率上浮10%,就会导致中央银行的资产损失达480亿美元(约合4000亿元人民币)。
通过征收出口税,中国还可以避免提高汇率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即收入分配状况可能大大恶化,包括目前已经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调整汇率还会给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带来下降的压力,而征收出口税则不会。
征收出口税还会带来一个有利的附加效应:给中国政府带来相当可观的财政收入。由于中国向美国出口商品的进口成份很高,因此,征收5%的出口税相当于使人民币汇率上浮约15%至25%,相当于每年新增财政收入300亿至420亿美元(约人民币2400~3500亿元)。
最后一点:征收出口税不会给货币投机者带来好处,甚至还能抑制干扰中国经济宏观管理的货币投机行为。如果潜在投机者相信,中国宁愿征收出口税而不会调整汇率,那么流入中国的“热钱”(hot money)就会减少。相反,“投机得手”对投机者的激励作用无以复加;尤其是在中国,投机行为对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毫无助益。
一旦中国国际收支状况需要,出口税能够立即取消。可以这样规定:如果中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出现大幅逆差,那么可以降低或取消出口税。而美国对华政策更多来自国内政治影响,而不是经济上的切实考虑,也不是经过仔细考虑的冷静的外交行为。
如果国际法规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并且中国可以在遵循国际法规的前提下单方面征收出口税,那么全世界都将受益——当然,美国能否征收进口税尚让人怀疑。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让恶劣的政治行为取代良好的经济政策。
刘遵义为斯坦福大学发展经济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译者/郭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2 12:10:3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