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逃课更值得重视
“这堂课点名你们同意吗?同意的举手。看到到课学生数量明显不足,程老师主动和学生沟通起逃课问题。 “现在的学生变了”,程老师感叹。 几年前,还有学生跑上讲台质问他:为什么这么多年了,学的内容还是一成不变?学生很不服气,“同样的东西,我爷爷学的这个,我爸爸也学的这个,为什么都没有更新?” 学生说:“我购买了教育,可不想要过期的产品。”程老师笑着摇头,现在不同了,都没有人来问,干脆不来了。 没有人举手,关于逃课的交流不了了之。 当然也没有点名,“其实没有老师愿意点名的,行内来看,点名意味着你上的课不受欢迎”。 即使自己也逃过课,一从学生身份转换成老师,北京吉利大学辅导员章媛媛立刻觉得“逃课”面目可憎起来。 为了“整治”逃课,章媛媛搞起了主题班会,“我是谁?”“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为什么逃课?”每周一次,每人都要在讲台上发言。 “有一次一个同学上去讲他为什么逃课的理由,他说自己实际上每次不去上课都会觉得非常内疚,呆在寝室里也没想像的那么快乐,可就是不想去上课。那些课程非常枯燥,好像和自己都不是一个世界的。说着说着,那个1.8米的大男孩站在那里哭了。”章媛媛后来明白,学生的逃课也不是全无理由,“青春期的叛逆再加上课程枯燥,学生自然就会逃课”。 其实,老师在讲课中只要稍微花点心思,学生立刻就能感受到。 五六年前,武汉大学法律基础的任课老师李柯“并不受欢迎”。 “我很认真第参照教材备课,课堂所覆盖的知识面也足够。那时候我真是不明白,为什么课堂上的人会越来越少”,刚登上讲台的李柯没了信心。 直到有一名自称不想逃课的学生给他发了一封邮件,“老师,下次上课的时候,你能不能抽空讲讲你为什么一直戴着帽子来上课?” 第二天,李柯用生活中很风趣的语言解释了一番,意外地得到了上课以来的第一次掌声。 “既然能有趣一点,为什么要端着个架子呢?”李柯改变“策略”,一改过去念讲义的方式。现在,他的课基本“每堂都有掌声”,课后学生还会积极地与他讨论一些热点话题。 不过,除了这方面能改一改,教学手段上想创新太难了,“扩招以后,教室里从来都是乌压压一大片人,除了我一个人讲,其他教学手段都很难应用”。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学教授表示“现在大学老师太难当了”,既要搞科研,又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授课的质量可想而知。 “现在的大多数情况,主要责任在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老师坚定地认为,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说学生有责任实际是老师在推卸责任。 顾海兵说,老师首先需要做的,是用提高上课质量来吸引学生,和解决身体逃课相比,学生心理逃课更为重要。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有一次一个同学上去讲他为什么逃课的理由,他说自己实际上每次不去上课都会觉得非常内疚,呆在寝室里也没想像的那么快乐,可就是不想去上课。那些课程非常枯燥,好像和自己都不是一个世界的。说着说着,那个1.8米的大男孩站在那里哭了。”章媛媛后来明白,学生的逃课也不是全无理由,“青春期的叛逆再加上课程枯燥,学生自然就会逃课”。 其实,老师在讲课中只要稍微花点心思,学生立刻就能感受到。 顾海兵说,老师首先需要做的,是用提高上课质量来吸引学生,和解决身体逃课相比,学生心理逃课更为重要。
上述观点赞成!
以下观点不赞成: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说学生有责任实际是老师在推卸责任。”
已成年的大学生,是完全应该对自己负责的。“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这是“混账”逻辑。
只要不点名就有很多人不去,不管课是否重要。但是即使去了,睡觉、发短信、看小说比比皆是。
点名不是一个好方法。
出现这种现象大家都很迷茫,很多同学逃课也都没有原因,就是不想去,成习惯了。可惜的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好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从学生角度,或许是教材教法有些问题,或许是学生自己并没有学习目标与学习毅力。
从教师角度,或许是教材单调枯燥,或许是教师基本功不扎实与缺乏亲和力。
从学校角度,或许是学风长期不正的后遗症,或许是平时疏于管理与考试管理不严。
至今还记得大一我除了毛概什么课都翘过,但毛概课却连迟到都没有!这门课并不重要,有的老师讲起来就是照本宣科,但我们的任课老师就讲得很生动有趣,很多人都是因为被他的课吸引了才去的.
所以不管教材多枯燥无味,老师只要用心点还是可以讲得很有意思的.其实很多时候并不真的想逃课,每一次逃课都会有点愧疚,可与上课的痛苦程度相比,宁可逃课.
逃课也是一种无奈,甚至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最起码不去上课,可以做很多自己愿意做的事,远远好于在教室混时间.
我是一个比较守规矩的学生,到现在还没有翘过课,不知道翘课是啥滋味?
现在大学生翘课的现象可以说是比较普遍的。为什么呢?我觉得还是和一些学校的本科教育阶段的质量不高的有联系的。一些学校最多把翘课看作是平时成绩的一小部分,现在大学生奉行的是考试只要过就可以,就是总评达到60分就OK了。本科阶段的教育改革我觉得也应该势在毕行。真正提该大学生的素质!
纵然你有千般手段,心理逃课是无法阻止的。
而实际逃课者就我观察来看,能成“逃课”族的学生多数是的富家子弟;贫家子弟即便面对最不想上的课,也只能坐在教室里选择“心理逃课”,因为他们没钱请人代为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