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基金与课题申请
8625 9
2012-10-09
个人感觉,两者最大额不同点在于如何处理循规蹈矩与创新求异之间的关系——
无论从选题、方法和分析来看,论文首位是创新求异,循规蹈矩是次要;
而以同样的标准来看待标书,则首要的是循规蹈矩,其次是创新求异。
  有趣的是,同样是海量的备选稿件,标准竟然有如此大的差距!难道仅仅因为评价人员的年龄是青年和中老年的原因?即便聊斋中的陆判重生,恐怕也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0-9 08:44:51
这个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9 08:47:47
这样的比较有意思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9 08:51:00
当然有了,除非你不涉足这个领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9 08:53:50
以前有个师兄,写文章是把好手,国内期刊只差经济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了,厉害吧!但是标书上就吃了很多亏。同样也有很多人,几乎没什么像样的文章,但是标书屡试不爽!相信大家都有同感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9 08:56:54
再补充一点,一篇好一点的文章,写完觉得酣畅淋漓,意犹未尽,即便一时被某些期刊拒稿,但对自己仍有信心;但是标书呢,你弄上十年(稍微夸张一点),就一定有上述的感觉和信心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