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984 0
2007-04-19

关于利率的重要发现(兼论银行在货币现金流通中的作用)


作者:弈源 博客:http://blog.eastmoney.com/sxtyxy2006


货币现金是国家发行的, 是国家以信用担保的, 商品流通的中介比率工具.


银行以自有资金或者"吸储"资金, 通过放贷的形式获得"息差"。
息差=贷款利息--储蓄利息

由于银行经营的是"货币现金", 是一种比率工具, 具有一种"购买期权"性质.


给出货币现金的"延期购买期权"性质的定义:

是指货币现金在在进入流通之后, 货币现金就有了"交换权力", 由于购买与付款之间的时差, 使货币现金滞留一段时间, 选定商品后付款, 也就是延期行使"交换权力"的现象称为货币现金的"购买期权"性质.


同时货币现金具有"同质性", 也就是性质比率具有相同的特征.


所以, 银行就可以利用这些特性, 进行"杠杆"经营.

给出银行"杠杆"经营的定义:

是指银行可以通过利用货币现金的"延期购买期权"性质, 在同时将一笔款项, 贷给数个客户,
也就是同一笔款,可以增加数倍的货币现金流量。同时也收到了数倍"息差"。

从理论上推测,银行可以把现金放大到任意倍,但这是在现实中不可能,因为这样风险也放大到不能想象。 应有一个极值。


把杠杆经营而”增加数倍的货币现金流量“,称为”杠杆倍数“。

银行的理论上获利=杠杆倍数*息差


综上所述,表明利率(货款利率与储蓄利息)并不代表特殊含义,也不是社会平均利润率。

社会平均利润率>利率

说明储蓄利息是银行的成本之一,货款利率是银行的收益之一。


利率是通胀的指示指标之一。是观测通胀程度的工具。


银行作为一个企业,是在利用货币现金的特性, 在赚取数倍的息差。这就是银行可以用较低的货款利率, 放款给企业。




那么银行的杠杆经营,是否会对商品“价格”有影响呢?

是有的, 但是影响有限的,因为“银行的杠杆经营”,只是增加了货币现金的流量,并没有增加货币现金的绝对数量。分析如下:

1。货币现金的绝对数量。是由央行控制的,央行才是货币现金的流通数量的决定性因素。
在发行过程中应使“新增的商品净总量.商品价值.货币复式平衡”。

关于“新增的商品净总量.商品价值.货币复式平衡”请参阅:

《详论集权经济条件下的"新增的商品净总量.商品价值.货币复式平衡理论"》



2。银行的杠杆经营的“杠杆倍数”是可控的, 央行可以利用“准备金率”来调节。

3。银行的内部也是有调节机制。

4。储户的提现与转帐,也限制了“杠杆倍数”。




纵上所述:

货币现金的存量=央行每年新增发的货币现金+在银行外的货币现金+银行的净货币现金量


银行的净货币现金量是不等于“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银行的净货币现金量*杠杆倍数

银行的净货币现金量=银行的自有货币资金+吸收的净存款

吸收的净存款是指:(假若世界上只有一家银行)在吸收存款与放贷时,每放一笔款,又同时收到这笔款为存款,又再次放出,又同时收回,但借贷相抵后,只是一笔款的金额。



总结:
价值(能量)永恒定律

新增的商品净总量与商品(物质)价值及货币(现金)复式平衡理论


自然价值与人类创造价值的平衡(守恒)定律


银行"杠杆"经营


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货币现金”发行与流通的理论。它打破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观点,统一了

凯恩斯与费氏货币理论。可以进一步论证生产与消费创造了条件

补充一下流量的问题:

从银行角度观察:
每次的收付款,都会引发银行的现金流量, 但总体的现金绝对量是不会变的!

也就是银行的"钱"是不会变出"钱"的, 只是增加了银行的现金流量.

会变出钱的只有央行的增发.

这个观点不知大家是否认同,欢迎反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