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64 1
2007-04-20

毫无疑问,新一轮的宏观调控正在中国一触即发。

毫无疑问,新一轮的经济趋热也将在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中继续攀升:不是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就是资产泡沫继续攀升。

过去三年的中国宏观调控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每次宏观调控的结果,都是新一轮经济过热的“引擎”,而且调控的力度越大,反弹得就越厉害。

这不是偶然的巧合。在“储蓄-投资=经常项目顺差”这个著名的宏观经济恒等式中,在储蓄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和经常项目顺差,按下任何一个葫芦都会浮起瓢。

在过去的几年中,每次中国按下投资这个葫芦,最后都是经常项目尤其是贸易顺差迭创新高,顺差的结果,就是外汇占款的源源流入、银行系统流动性泛滥、于是贷款投放冲动和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自然接踵而至。

这在今年一季度表现尤甚,根据周四召开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虽然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回落四个百分点,但是贸易顺差却比上年同期增长231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同期顺差总额的一倍。

顺差的结果就是流动性的注入,虽然目前中国实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被压缩,但是外汇占款的源源流入却将中国资产价格泡沫迅速吹大:中国A股指数一去不回头,房地产价格愈调愈高。现在等待中国调控的不仅是固定资产投资,还有被吹出来的资产价格。

从表面上看,自2002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偏快增长,主要由出口和投资驱动,但是,将宏观调控重点放在控制投资和减少出口,这只是治末不治本。自2004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屡屡低头,并不是中国宏观调整部门的措施不到位,最根本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宏观调控的药不对症。

中国自2002年以来启动的这轮经济周期,有其高速增长的合理性:加入WTO后全球化的深入、以住房、汽车为主导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引起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当然,不合理的,还有地方政府GDP崇拜引起的投资膨胀。

在这种背景下的国民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自然不能类比此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而“刻舟求剑”的宏观调控,不但使本来就是瓶颈产业的产能紧张,而且导致国内吸收能力下降以及进口下滑,从而使顺差加大。

而且,中国国民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除2004年外,基本对价格没有产生压力,近年来中国的核心CPI指数基本稳定在1%左右。

当然,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贸易品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多,其负面效应也相当明显:投资率过高、产能加大、一旦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滞长,经济可能陷入通货紧缩。另外,如果国内不能吸收其巨大的产能,出口顺差也会输入流动性。

但是,从目前中国的投资结构看,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目前的瓶颈产业:煤、电、油、运、房地产,以及这些行业拉动的重工业,相对而言,产能可能加大的终端制造业,在投资总量中占比却非常少。

事实上,即使根据去年或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无论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投向还是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增长,非贸易品的投资和产出都是名列前茅,而这种产业的投资和产出,基本不会加大产能,只会缓解目前的产能瓶颈。

以一个五岁小孩的饭量来喂一个正在发育的青壮年,这就是目前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现实,虽然不能否定,如果放开这个青年的胃口让其饱食,将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国不正视这个青年的发育情况,而控制其食量,这个青年虽然不会饿死,但绝对会营养不良,更会产生很多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4-21 19:07:00

在“储蓄-投资=经常项目顺差”这个著名的宏观经济恒等式中,在储蓄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和经常项目顺差,按下任何一个葫芦都会浮起瓢。

切中要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