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33 0
2007-04-22
从“国际劳动节”到“五一黄金周”!
我头一回知道“劳动节”是1951年读初中二年级,还是少先队员的时候。当年的报刊这样介绍劳动节的来历:“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国际首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突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每年五月一日全国各地都要隆重庆祝。虽然是放假一日,但若有幸轮上参加集会游行,就只好和大家一起去扛着红旗,敲锣打鼓热热闹闹的度过了!一天下来,真是筋疲力尽煞是辛苦。用句时髦的话说,那时是“累,并快乐着”。此后逐渐地就不再集会游行了。
我退休后大约是1996年开始,据说是与国际接轨实行双休日制,每周只需上五天班了!我们真是生不逢时的一代,一生都在加班加点或上义务班中度过,很为新一代职工感到庆幸。大约是1999年开始,劳动节放假增加到三天!加上前后两个双休日掉换到一起,“五一”居然前后能休息7天,称为“黄金周”。这对坐班公室的公仆和白领脑力劳动者是再好不过了,可大大的方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外出旅游购物。据说这种假日经济效应能全面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可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劳动节”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淹没在为民航、铁路、水运、公路交通和商家旅游业创造高额利润的“五一黄金周”里,节日本来的重大历史意义反而被逐渐淡忘了!几年过去,随着人们意识的潜移默化,神圣的“劳动节”就被浮华的“黄金周”取而代之!
然而,“人有人不同,花有几样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幸运。众多的农民工仍旧是在劳动中度过“劳动节”的,他们照样在建筑工地流大汗促大干。那些40、50、内退、“买断工龄”的下岗职工还要忙于寻求生计,无论“劳动节”、“黄金周”都与他们无关;还有那些在无证开采的黑矿井下挖媒的职工,他们既没有“劳动节”的休假,更无缘“黄金周”的热闹,时刻提心吊胆的是担心会不会发生矿难!一些特区的中外合资或私营老板开办企业情况就更糟糕了。
据称,在中国制造一个圣诞节畅销的“布拉兹”玩具娃娃,工人的工资是17美分,仅占在美国售价15.89美元的1.06%!工人们平均每小时工资仅51美分(约合人民币3.98元)。工人们每天要工作13~15小时,每周平均工作94小时!按马克思老夫子的学说,老板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几乎是工人工资的100倍!老板只需拿出一小部分去贿赂官员,就可以让他们失语,让劳动法在这些地方变成废纸而失去效力!早几年深圳一家服装厂因老板紧锁铁门,以致百多名女工在发生火灾时无法逃生而死于非命,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了!
120年前工人们“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赢来“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权益”,竟然在改革开放中失去了,岂非咄咄怪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写得何等清楚明白,可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有谁来保护?!他们还能过个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节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