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7 18:26:40编辑过]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记者打开浙江大学的BBS......
就吹吧。。。。。。
改革没这么快的 希望有点盼头
国外很多著名学校 教授是没几个的 可跟中国评定教授的制度不一样
国外某些学校的讲师 可能比中国的某些教授 水平还高
教师,教师, 首先是教学生,然后才是研究。国内的教育制度太僵化了。
http://www.hzjnxy.com/wz/news/new5.htm
追捧课外讲座,《西方艺术欣赏》获满堂喝彩
爱因斯坦个人生活基本可称混乱,但不影响其为伟大人物,更何况这类小人物呢,不喜欢就别考他的,要找个导师不是也容易吗?
教书还是教研?
这是个问题
目前的体制并不鼓励大学教师专注于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尤其是一些大学定位为所谓“研究型”大学后。
其实中国需要更多的优秀教师,并不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费孝通对三十年代和新中国建立以来出现的知识分子看不上几个,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知识份子,费老可能一个都看不上,这些人都是做案头文章,都是做文抄公的活,都是做粘贴匠人的。
本来制度就不是很合理,需要修改
对于教师的考核,我认为应该分教学岗和科研岗,有些老师适合教书,不适合作研究,有些老师则相反,那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选择岗位呢?
还有,中国现在一般是以发表论文的数量来作为各项考核的依据,应该转变为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作为依据。
现实永远是对的。
我欣赏朱淼华老师的心态,但为什么不适应一下现状呢,不就是论文和其他一些需要打通的小关节吗,为了自己的理想舍弃一些不太重要的精神规范也是值得的,既然离不开讲坛,体制规定的遵守,也应该纳入奋斗的一部分,为什么不做一个既有地位又让学生爱戴的教授呢???
曾经听一位老师说过,美国的大学作授课的老师和做研究的老师往往有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育人和学术研究是大学的两大职能,不同的性格的老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有些老师终生以教学为主,而有些老师则是搞研究为主,我们应当给老师多一份自由的空间。
作为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校
确跟不上时代改革的步伐
真是好笑啊
中国所有的改革中,高校的改革最慢,而且最没有效果,这也是咱们教育体制改革的悲哀啊!
呵呵,应该发展民办高校,引入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