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LG转载文章。
经济肯定是要着陆的,无非是“软”和“硬”的问题。但是,个人浅见,着陆是否还存在“软”的可能性?
1.出口的顺差能否降下来?如果劳动力价格、生产资料持续存在比较优势,而生产厂商为一己私利而继续无序竞争。那么,价格还会在国际市场上维持现有的价格优势和相对较高的性价比。国际分工中的生产环节向中国转移,那么出口怎么可能减少?何况,顺差的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贸易途径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
2.股市持续上涨,为何房价没有应声而落?除了地方政府主导的政府行为之外,宏观调控不曾真正发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对房价的听之任之,我想与考虑到信贷风险有着很大的关系。“开源节流”,一面控制现有的对房产的信贷;一面坐等继续住房的民众贷款购买开发商的贷款。我的意思是,房子是开发商贷款建的,那么,消费者买到的实质上是开发商的债务。而普通消费者的还贷能力,是要优于逐利的商人的。毕竟,关系型社会里,亲友是不会坐视他们在经济上出现的窘迫的。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犹如传销,一般能搞到钱的地方,就是亲友了。
3.由于股市的持续升温,即使人民币短时间内不升值,其获利也足以满足国际游资的预期了。何况,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始终不曾退却。而高涨的股市,对人民币在汇市上是一个利好消息。而国家为了抑制经济的过热上调利率的话,反过来将更加强化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以个人的见解,虽然梳理经济的千头万绪很困难,但总要找到突破口才是。最佳的软柿子应该是房地产。对经济可以起到抑制过热,对政治可以安抚日益怨愤的百姓。而恰恰因为高房价才是抑制普通消费者消费的元凶之一。由于要存钱买房子或还贷款,那么用于消费的闲置资金从何而来?
如果房价降了,百姓可以有闲钱去消费,那么,内需何愁不会拉动?此外,降了房价可以将潜存于此的投机性资金挤到股市,集中之后将便于国家对经济的进一步梳理。毕竟,那样目标集中,总好过投机资金处处开花,令政府在调控时瞻前顾后,难以有的放矢。
而房价的软着陆,以目前情况和远期的推测,都是不可能的。
要挤压泡沫,正需从实体经济着手,犹如治病,固本才是上策。
何况,正可借此机会,对产业进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