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这个问题不需要多想就能回答,因为改革涉及到既得利益群体,所以总要遭到质疑。
但不管现在中国的教育改革状况如何,其前景是乐观的,除非我们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北大等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改革就很好。
那些所谓的教育专家连教育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就在那大谈教育改革
这样的改革能有希望吗?
有二个原因。
一是改革政策出台缺乏足够的社会调查,即百姓们最关心最希望的是什么,新政策出台可能会带来哪能些副效应。
二是教育部门的公信力太低,即便是可行的政策,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民众信任度,新政出台便会遭受质疑。
教育制度一直都在改,每个省都有很多措施出来,但是呢?效果目前为止没见到!
我一直是教育改革的试验品.从我一年纪的时候,小学课本全面改革.到中考的时候,自然总分从120到180.到了高考,取消了英语听力.最后呢,我仍然觉得自己是接受了应试教育而非素质教育.我的实践能力还是很差的.
我觉得教育制度的改革应该很本质上改革,而非形式.而且应该从小树立正确的观念.到了成年,思想成熟了,改变可是很难的.
楼上的这位网友讲得很好,我赞成!
对教育改革,我是不抱什么希望的,在印象中总是改革结果与改革的初衷相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7 19:25:36编辑过]
只要不改革现有的教育官僚体系,我对教育改革就不会有多大的信心。
从改革教育官僚体系做起。
就以录取与体育考试挂钩这一政策说起。
这个规定的意图很好,但这条政策的出台,相当程度上是站在城市本位的。政策的制定者们只看到了“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没看到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农村孩子同样很多。他们的体质差,远远不是多上几节体育课的问题,而是根本的贫困问题;也远远不是教育观念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开展体育课的条件。
怎么改都还差不多,换汤不换药.怎么都觉得教育理念就有问题,教育最重要的是自由的风气,可我们国家呢?政策一改,学校闻风而动,一切跟着政策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校不是要塑造个性特异的人,而是要抓教育,就象抓生产一样...简直无语.
江苏的教育一改再改,可从小上到大,我就没发现有什么变化,一样的作业考试加各式辅导班,有的现象甚至更严重.比如,我上的那所高中,前年寒假还能放个十天半个月的,去年只放了一周,为什么呀?改革多了,要做多手准备,当然要补更多的课!
这是让百姓放心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