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经济学认识之二_____环境保护
当你看到渤海将变成死海,看到太湖的水只能勉强达到工业级用水,看到泉城济南变成无泉之城,看到北方沙化严重河流干枯,看到淮河水变黑,居民守着河水却无水喝等等,不知道各位作何感想,我一直有写一篇文章的冲动,不指望有何影响,只在于记录自己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提法,政府也在致力于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在提倡绿色GDP,这非常好,但我想问一句,执行者真的知道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吗?知道环境保护的本质吗?不知道这些,行为原则将无法制定;不知道这些,将会影响执行的信心,使执行无法坚持;不知道这些,行为将出现偏差,表面上干得热火朝天,实际是南辕北辙。这篇文章将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一、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这里先直接引入一个概念即自然资源概念,我将自然资源分成生产自然资源和生存自然资源,生产自然资源指石油及各种矿产等资源,生存自然资源指土地、树木、水、空气等资源。大家在谈自然资源的时候多是指的生产自然资源,一提到资源匮乏,就想到石油及各种矿产资源的缺乏。这样的理解将产生两个错误认识,第一个是认为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就无法发展了,第二个是自然资源丰富,经济一定能很好的发展。第一个错误认识将导致执行者思维的禁锢,第二个错误认识导致执行者疯狂的开采自然资源。这两个错误认识的根子是一样的,他们把生产自然资源作为了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而忽略了人的因素,实际上人及人的劳动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
现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谈一下日本,一提到日本,大家就会无意识的想到它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地方,因为他们生产的大多数生产资料都是要靠轮船运过来,但我要说这样的认识是有偏差的,日本的人口约1.3亿是中国的十分之一,土地面积37.5万平方公里约是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日本的生存自然资源丰富,适合人的居住。因此正确的理解是日本的生产自然资源缺乏,但生存自然资源丰富。生产自然资源的匮乏没有阻碍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请问珠穆朗玛峰上有经济吗?撒哈拉大沙漠里有经济吗?一定没有,因为没有人,那么请保护好你的树木河流山川吧,保护好这些生存自然资源,即保住了人,也即保住了经济。日本人为了保护一棵树木不惜动用所有的力量,因为他们知道没有树木,就没有日本了,他们是很聪明的,但是需要指出,他们只知道保护自家的树木,而不知道保护世界的树木,他们每年要用几十亿双的方便筷,这些都是从周边国家进口,需要砍掉多少树木呢,试想世界不存在了,日本能独存在吗?我又为他们的不聪明而惋惜!
另外,还需要提一点,就是中国古代文化是讲究天地人合一的,人和自然界是作用和反作用的,大禹治水始知天下有脉,一是山脉,一是水脉,山脉是大地的筋,水脉是大地的气血,对脉络的梳理保护有助环境的保护。
二、如何进行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呢?
这里又要引入一个概念,公共经济品的概念,公共品具有两个特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我认为自然生存资源属于公共经济品,就是说河流树木山川不是你独有的,也不是我独有的,是大家的。那么这个大家的东西由谁来管呢?一定是由大家的代表政府负责来管,政府可以交给你管,也可以交给我管,但对最终结果负最终责任的是政府,政府横竖要负责,那么还是政府直接来管吧!
这个环境保护好管理吗?难!一条河流从西向东横穿数省,一人之力,一县之力,一市之力,一省之力能管好吗?不能,但是一国之力应可以管好。美国人聪明,对田纳西州河流的治理,成立统一管理局,通过法律条款赋予管理局权利,管理局负责人由国会议会提名讨论及任命,这是用一国之力来治理。
中国也在仿效之,由于需要环境保护治理的范围太大,目前中国分为四个管理区。我认为可以分成五个,暗合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但这些都非主要的因素,主要的是相关的治理法规欠缺,环保局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其行为也将不会太大改变。建议由一副总理主要负责环保总局的工作,对环保局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在实践中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我认为这体现了用一国之力来治理的原则。
紫泥
祝大家五一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