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划生育对中国的影响,这里从微观层次分析入手,首先从微观的家庭角度和企业角度来讨论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经济基础的破坏。
从家庭的角度看,小孩子的能力和知识主要是靠自己与外界的交流获得的,而交流的渠道主要有三种: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在家庭与家人的交流;在社会上与其他人的交流。因为小孩子处于父母的监护下,所以除了在学校的时间之外,与社会上的其他人的交流很少,而与家人的交流成为孩子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而且家庭环境本身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更是为各种科学和事实所证实。
与有多个孩子的家庭相比,独生子女家庭有着种种弊端:
1)孩子缺乏可以训练和培养沟通能力和同情心的渠道。两个孩子可以进行争论,三个孩子可以讨论,但一个孩子却只能独自冥想,这无疑弱化了孩子的沟通能力和同情心。此外,由于缺乏辩论,还会消弱孩子对知识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2)独生子女承担了更大的压力,并缺乏排泄这些压力的渠道。家中有多个孩子的父母往往会观察孩子们的特性,并根据孩子的特性来加以培养,而孩子也会由于兄弟姐妹的存在而不必整日处于父母的高压之下;而独生子女的父母,往往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并且由于没有其他孩子可以进行对比观察,父母往往对孩子本身的特性缺乏洞察力,更容易导致培养方式不当,同时,由于孩子必须承担父母对自己的全部期望,也是孩子很小便有了压迫感。
独生子女政策的弊端至少会导致以下后果:
1)缺乏沟通能力和同情心的人在参与社会和组织内的分工时更容易受到挫折,并且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从企业组织的角度看,这会大大降低整个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从而降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2)由于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的支持,所以他们在面临冒险性的创业活动时更容易选择逃避,并且父母也会鼓励其子女回避风险。从社会角度看,这会增加创业的成本,从而降低中国的经济活力。
3)严重破坏了华人家族创业的传统。华人经常首先从家族企业开始创业,而家庭成员就是最初的企业员工,企业的职能依照家庭成员的专长进行分工。这种家庭式的企业往往是许多华人企业的前身,而独生子女政策彻底断送了这种家族创业的基础,这意味着类似刘永行、刘永好等四兄弟所创造的奇迹在中国大陆的未来将不会再次出现。
以上仅从微观的家庭角度和企业角度分析了独生子女政策对中国经济基础的破坏性,正如文革的破坏性体现在最近30年才体现出来一样,独生子女政策的破坏性也会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充分体现出来。
政府应及早弥补这种过失,修改现在“弊大于利”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政府认识到这种错误之前,诸位应该首先行动起来,以身作则,在能力许可范围内多生优生,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注意:是“国家”,不是“政府”,因为政府的独生子女政策违背了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