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475 42
2007-05-01

关于计划生育对中国的影响,这里从微观层次分析入手,首先从微观的家庭角度和企业角度来讨论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经济基础的破坏。

从家庭的角度看,小孩子的能力和知识主要是靠自己与外界的交流获得的,而交流的渠道主要有三种: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在家庭与家人的交流;在社会上与其他人的交流。因为小孩子处于父母的监护下,所以除了在学校的时间之外,与社会上的其他人的交流很少,而与家人的交流成为孩子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而且家庭环境本身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更是为各种科学和事实所证实。

与有多个孩子的家庭相比,独生子女家庭有着种种弊端:

1)孩子缺乏可以训练和培养沟通能力和同情心的渠道。两个孩子可以进行争论,三个孩子可以讨论,但一个孩子却只能独自冥想,这无疑弱化了孩子的沟通能力和同情心。此外,由于缺乏辩论,还会消弱孩子对知识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2)独生子女承担了更大的压力,并缺乏排泄这些压力的渠道。家中有多个孩子的父母往往会观察孩子们的特性,并根据孩子的特性来加以培养,而孩子也会由于兄弟姐妹的存在而不必整日处于父母的高压之下;而独生子女的父母,往往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并且由于没有其他孩子可以进行对比观察,父母往往对孩子本身的特性缺乏洞察力,更容易导致培养方式不当,同时,由于孩子必须承担父母对自己的全部期望,也是孩子很小便有了压迫感。

独生子女政策的弊端至少会导致以下后果:

1)缺乏沟通能力和同情心的人在参与社会和组织内的分工时更容易受到挫折,并且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从企业组织的角度看,这会大大降低整个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从而降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2)由于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的支持,所以他们在面临冒险性的创业活动时更容易选择逃避,并且父母也会鼓励其子女回避风险。从社会角度看,这会增加创业的成本,从而降低中国的经济活力。

3)严重破坏了华人家族创业的传统。华人经常首先从家族企业开始创业,而家庭成员就是最初的企业员工,企业的职能依照家庭成员的专长进行分工。这种家庭式的企业往往是许多华人企业的前身,而独生子女政策彻底断送了这种家族创业的基础,这意味着类似刘永行、刘永好等四兄弟所创造的奇迹在中国大陆的未来将不会再次出现。

以上仅从微观的家庭角度和企业角度分析了独生子女政策对中国经济基础的破坏性,正如文革的破坏性体现在最近30年才体现出来一样,独生子女政策的破坏性也会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充分体现出来。

政府应及早弥补这种过失,修改现在“弊大于利”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政府认识到这种错误之前,诸位应该首先行动起来,以身作则,在能力许可范围内多生优生,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注意:是“国家”,不是“政府”,因为政府的独生子女政策违背了国家的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5-1 19:22:00

不要太偏!!!

越穷的地方越想多生孩子,因为穷的地方一般都是靠体力劳动养活的,且生产严重不足,不会出现“失业”(没活干)的问题,只会人少而做不成某些事的问题。人越多,才能越多生产,这样就致使人想多生养。发达的地方,各种资源利用率(例如教育、土地)趋于饱和,供给多趋于饱和,人太多只会导致太多失业,相对有限的资源会无法养活过多的人口。但落后的地方多生孩子只会保证生活下去的绝对数量人口能保持相对的稳定(例如由于落后生产不足,医疗差,出生率高增加的人口能抵消死亡率高导致的人口减少,从而延续后代)。也就是落后的地区多生人口忍受饥寒的生活来保证繁衍。发达的地区又由于人们不再需要担心人的延续,出于享受的目的不愿多生孩子,导致人口逐渐减少,渐渐导致劳动力不足。人都是愿意过富足的生活的,从贫穷到富足正常的途径就是教育,但贫穷时教育资源少,养活的人口也少,所以要控制人口。而到了相对富足的时候,人们自然会少生孩子。正所谓未雨绸缪,所以在由贫穷向富足转变中的某个阶段就要放开剩余限制。当然不能等到全国、富足了才放开,那时候就晚了,要在富足前的某个阶段,人口生育愿望降低到某个阶段就要取消或者放宽计划生育政策。

所以版楼主不能将计划生育一棍子打死,它在特定时期是一种需要。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制度,这是显而易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 17:55:00
当时是没有办法,现在第一批独生子生工作都这么困难,如果没有计划生育,不知道我们的日子会怎么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4 00:14:00
以下是引用heini9hao在2007-5-1 19:22:00的发言:

不要太偏!!!

越穷的地方越想多生孩子,因为穷的地方一般都是靠体力劳动养活的,且生产严重不足,不会出现“失业”(没活干)的问题,只会人少而做不成某些事的问题。人越多,才能越多生产,这样就致使人想多生养。发达的地方,各种资源利用率(例如教育、土地)趋于饱和,供给多趋于饱和,人太多只会导致太多失业,相对有限的资源会无法养活过多的人口。但落后的地方多生孩子只会保证生活下去的绝对数量人口能保持相对的稳定(例如由于落后生产不足,医疗差,出生率高增加的人口能抵消死亡率高导致的人口减少,从而延续后代)。也就是落后的地区多生人口忍受饥寒的生活来保证繁衍。发达的地区又由于人们不再需要担心人的延续,出于享受的目的不愿多生孩子,导致人口逐渐减少,渐渐导致劳动力不足。人都是愿意过富足的生活的,从贫穷到富足正常的途径就是教育,但贫穷时教育资源少,养活的人口也少,所以要控制人口。而到了相对富足的时候,人们自然会少生孩子。正所谓未雨绸缪,所以在由贫穷向富足转变中的某个阶段就要放开剩余限制。当然不能等到全国、富足了才放开,那时候就晚了,要在富足前的某个阶段,人口生育愿望降低到某个阶段就要取消或者放宽计划生育政策。

所以版楼主不能将计划生育一棍子打死,它在特定时期是一种需要。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制度,这是显而易见的!!!

1,我是反对强制性的独生子女政策,实际上即使国家现在放开,迫于生活压力,人们不会不加限制地生育,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两至三个。以前吃大锅饭的时候,粮食是按人口数分配的,人们自然有多生育的激励,现在的国情早变了。

2,是不是放开计划生育之后,人口总数一定会不受限制地爆炸呢,我以为这种可能极小,同时,国家可以采取其他激励政策来鼓励人们少生优生,强制性的独生子女政策完全可以被一套其他社会激励政策取代。

3,现在的情况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往往有能力抚养和教育多个孩子,独生子女政策对这些人群来讲是一种极大的社会资源(家庭教育资源)浪费。设想如果在学校里强制每个老师只能教10个学生,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后果,同样是一种极大的社会教育资源浪费和闲置。此外,父母往往会从对长子的抚养和教育中总结大量的培育孩子的经验与教训,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么这些经验与教训就被白白浪费了。

4,你的反驳大多引自有争议的经济增长理论,事实上,关于什么是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方面,经济学家也是有各种解释的,不能将有争议的经济理论当作真理来指导我们的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4 00:35:00
以下是引用jianggenghua在2007-5-2 17:55:00的发言:
当时是没有办法,现在第一批独生子生工作都这么困难,如果没有计划生育,不知道我们的日子会怎么过.

1,我不认为当今的学生就业率与计划生育政策有正相关。实际上,我认为教育体制和教育政策的呆板更应该为学生就业难负责。如果孩子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就算是独生子女也可能找不到工作;同样,如果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到位,孩子们自然会被塑造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国家过去总是把中国经济落后与人口数目、一穷二白挂起钩来。现在,经济学知识已经让大多数人认识到那只不过是一种借口,日本、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比中国大得多,但两个国家都在为低生育率发愁。

3,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督促,政府的许多社会与经济政策(包括独生子女政策)都已经过时。不到火烧眉毛的时候,政府自己是没有足够的激励和动力来修正这些政策的,这也是一党专政的弊端之一。

4,真正让我担心的是中国的性别比例失调,而该问题是独生子女政策直接导致的。即便是在重男轻女的古代中国,也没有出现如此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调问题,所谓的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同样被政府拿来做挡箭牌,做借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4 13:18:00

真正的问题是:计划生育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是一个以家庭宗族为基础的国家,兄弟姐妹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却没有了兄弟姐妹,等于毁掉一部分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