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觉得,兄弟猜想,兄弟无根据、无论证地说:
 一、大学对考试,要尽量简化,考试的内容,考试的目的,仅仅证明此学生比较用心地学过这门课程,就可以了。从而,不对师生带来过多过大的压力。当师生没有了这种考试的压力,是否就会整天瞎玩瞎闹呢?有可能,也不可能。兄弟相信人心向善,人都想往高处走,相信人都有理智明智的。因此,只要在“轻视”考试、放松对逃课的管理之情况下,在其他地方有适当的措施,仍旧可以形成良好的学风的。
 二、任何专业的学生,有相当的选课自由,面向全学校的全体课程,自由去选课。当然,本专业的最基本课程是必读的。
 三、学校对教师的考核,看学生选课、注册的人数。选课的学生多,则学校对此老师给予一定奖励和补助。这个方法,有助于老师敬业。
 四、教学、考试分离。教师只管上课,学校相对来说,只看选课的学生数量,不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某教师的课程,选修的学生多,就说明这个教师工作辛苦,和工作能力高。至于这些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在对此教师的考核指标当中。对学生的考试,由学校来组织出提和批改,同时,考试的目的,考试的内容,要宽松,主要是为了证明学生用心学过这门课程,就可以了---用这种方法,来让师生把精力用在自学上,用在思考上,用在读书上。而在这种制度下,老师肯定有一定压力和动力,去改进专业知识技能,改进教学法,改进教学态度的。
 五、当学生有了相当宽松的读书环境,当考试失去了筛选、选拔学生的作用了,那么,考试仅仅对拿到学分、拿到毕业证书有用途了。而社会上,也只看学生的毕业证书了。大家都不重视考试成绩了。进而,大家就会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等的了。这样一来,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有助于让学生自发的进行竞争,有助于师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7 13:32:1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