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7-5-4 02:25: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7-5-4 2:12:00的发言:

重新组合,我们可以理解成对既有人力物力的某种杰出的利用。这种杰出的利用,简单来说,要么导致社会已经认可、已经需要的产品,被更快、更好、更节省的提供(通过生产或销售等),要么,导致了新的需要或满足了新的需要(新的产品)。精确来说,我们可以用一些指标来衡量,例如超额利润,等等。

在上述过程之中之后,我们还可以用数学来分析,和表示。

那么,数学这里是一个分析过程,表示过程,或者说,是统计过程,而不是证明过程。

老兄同意吗?

另外,老兄对上述对创新的解释,同意吗?

1、你的理解很透彻。不过有一点,虽然要素可以重新组合,而且重新组合能够带来诸多好处,但是这种组合是需要冒风险的。比如一个小饭馆,如果老板判断上一道新口味的菜肴可以赢得更多的顾客,那么他就要打破旧的要素组合,对饭馆的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一旦失败,他可能失去更多的顾客。因此,这种创新如果成功,企业家应该得到更高的要素回报。可见,这里不存在什么“超额利润”,只有经济利润——创新的报酬。

2、对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学术界有很多其他解释。经济学同其他学术一样,是可以竞争、淘汰的,只要你的理论更有统计证据支持、更有说服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4 02:31:00

关于无产阶级的大公无私,是跟公有制、社会主义,紧密联系的。

资本主义,尤其是作为国际先进的资本主义,相对来说,实现了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但是,在资本面前并不是人人平等的。这里的资本面前人人平等,不是那种机会均等。机会均等,是说,人人都有权利都有可能成为资本所有者,从而公平的获取那种居高临下的地位。这种资本面前的不平等,只能由站人口少数者,来搞。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资产阶级这个阶级不是大公无私的。

那么,无产阶级假若具备了实力,能否继续搞资本不公平呢?显然,从阶级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整个阶级,是搞不了的,庞大的无产阶级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搞那种资本面前的不平等的。而是要搞资本面前的人人平等,即公有制。公有制,就是理论上来说,人人都有权去利用这公有资本去劳动,而为自己谋利,而以能者为之。而这种资本面前的人人平等,就整个社会各阶级来说,以无产阶级最为需要,最为迫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4 02:38:00
以下是引用淡泊在2007-5-4 2:25:00的发言:

1、你的理解很透彻。不过有一点,虽然要素可以重新组合,而且重新组合能够带来诸多好处,但是这种组合是需要冒风险的。比如一个小饭馆,如果老板判断上一道新口味的菜肴可以赢得更多的顾客,那么他就要打破旧的要素组合,对饭馆的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一旦失败,他可能失去更多的顾客。因此,这种创新如果成功,企业家应该得到更高的要素回报。可见,这里不存在什么“超额利润”,只有经济利润——创新的报酬。

2、对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学术界有很多其他解释。经济学同其他学术一样,是可以竞争、淘汰的,只要你的理论更有统计证据支持、更有说服力。

统计,就是经验。老兄你同意吗?

经验,就不是数学了----相对来说。

那么,老兄你暂时不要提什么数学证明了。何况,老兄前面提到的,都不是数学证明,而是叫做:数学表示法。

数学表示法,好比法语表示法,英语表示法,好比图式法。就是个翻译问题。

非要说数学的话,那麻烦老兄,把上述推理,给出数学表示法吧。或者数理逻辑表示法,亦可。

我们就事论事,就经济谈社会,就社会说现象,把现象再浓缩了,叫做事实吧。

事实胜于雄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4 02:42:00
老兄同意楼上的总结吗?要不,兄弟请个俄语专家,来个俄语表示法,来证明你的无知,进而即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8 22:07:00
关键是:数学往往是描述事实最佳手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9 14:17:00
以下是引用淡泊在2007-5-8 22:07:00的发言:
关键是:数学往往是描述事实最佳手段。

就这个贴的内容来说,即便老兄用数学做了最佳描述,在兄弟看来,也是无用的。

因为,我们可以不谈论商品,而是谈论钞票、个人收入。在兄弟看来,老兄的立论已经没有必要,已经无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9 18:51:00
以下是引用淡泊在2007-5-3 22:25:00的发言:

在前面,我们证明了在非对称信息下,由于道德风险而导致的马经分配方式的不可能:将全部产品分配给所有的劳动者。

现在,本人试图证明,由于人们对商品的偏好的差异性,必将导致马经分配方式的不可能:每个劳动者分配到同样的产品数量(绝对公平),而且每个人都达到最满意(效率最优)。

假设:在一个简单经济里面,只有有A、B二人。二者在生产过程中付出了同样强度、时间的劳动,按照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理论,应该分配到等量的商品才算公平。

观点:这样的分配会因为二人对商品的偏好的差异性而导致无效率,最终失去公平性。

当然,这个证明较复杂,论坛公式编辑能力有限,本人就大致描绘出证明方法:

1、绝对公平+效率最优,就是艾齐沃斯盒型图的如下状态:

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OAOB是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曲线(交换契约线)。此时,G点位于盒型图的核心,在该点实现了MRSAXY=MRSBXY,而且A、B二人有同样的预算线,同样的产品分配数量。此时绝对公平和最优效率都实现了。

2、G点对应的基尼系数为0。此时的洛伦次曲线位于洛伦次盒型图的对角线上。这也是绝对公平的表现。

3、可以证明,由于消费者对商品偏好的差异性,导致交换契约线不可能通过G点,而是偏离该点。对应的洛伦次曲线不可能为对角线,基尼系数不可能为0。



你缺失了一点东西,就是边际生产率递减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9 18:53:00

另外就是流动性。

假定A和B可以流动,即A不仅可以生产A的产品,A也可以生产B的产品,B不仅可以生产B的产品,也可以生产B的产品。

我说这段话的意义在于:劳动是可以流动的。

同时,可以再简单一次:只有一个人的生产,即一个人生产两种产品,那么你的模型就不成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3 21:43:54
淡泊兄是高人中的高人,尔等岂配与他对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4 20:06:47
bangfu999 发表于 2011-11-23 21:43
淡泊兄是高人中的高人,尔等岂配与他对话?!!!
是你眼里的高人中的高人吧。

没想到,我把密码想起来试验出来登陆了。


他说,
“假设:在一个简单经济里面,只有有A、B二人。二者在生产过程中付出了同样强度、时间的劳动,按照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理论,应该分配到等量的商品才算公平。

观点:这样的分配会因为二人对商品的偏好的差异性而导致无效率,最终失去公平性。”


补充假设:
在一定时期内,
能够现实真实衡量各自劳动贡献,并且按贡献领取钞票或者劳动券-----------之后各自随意购买货物。
货物的价格如何产生暂且不论。
货物出售后的收入(或亏损),可按照各自所领取钞票、劳动券的份额分红(或补偿亏损)。
则,在一定时期内,
大家各自按自己的钞票、劳动券数量,随意购买那些货物。
则有人买这,有人买那,有人买的多,有人买的少,有人买的早,有人买的晚。而货物要么出清,要么没出清。
总之无伤大雅。


另,他的证明,要么成立,要么不成立,或者比较成立什么的-------------都没多大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3 13:39:18
理论都有假设前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