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8 22:14:28编辑过]
发表一下我对证明的粗浅的见解,你的证明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之上。那么这里我就要问了: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率曲线 预算线的数学建模是绝对准确的么?是真理么?
在理论证明的过程中能引以为据的是真理或者公理。这在严谨的数学证明定义中早有说明,如若你的理论为否定命题,如何证明你所要证明的命题的否定还是肯定。
学习经济理论的重点是学习数学模型建立的思路,不是去否定一个已有的命题。
这只是我粗浅的见解 ,如有冒犯请板砖伺候吧
发表一下我对证明的粗浅的见解,
1、请问老兄是谁的马甲?网络上还要搞马甲,学术探讨还要躲躲闪闪,这缺乏探讨的诚意吧?
2、你并没有对证明本身说出任何问题,而是一开始就全盘否定了,如何谈得上“发表一下我对证明的粗浅的见解”?说这话不奇怪吗?
西方经济学
3、马经也是西方经济学,中国人目前所学的都是西方的东东。不同的是,马经在发展中一直处于禁锢状态,而非马经一直处于竞争、实践、淘汰、发展。
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率曲线 预算线的数学建模是绝对准确的么?是真理么?
4、我不敢断言谁是真理,也许谁都无法达到绝对真理的境界。但愚以为,禁锢的、神话的、不可辩驳的东东绝非真理;处于竞争、实践、淘汰、与时俱进之中的东西才更接近真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3 23:41:52编辑过]
学习经济理论的重点是学习数学模型建立的思路,不是去否定一个已有的命题。
哎呀,按照你这样做,人类只好回到原始森林,做类人猿了。
哈哈,不愿意去否定一个原有的命题,那纯粹你是个人的事情,根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模型没有任何干系。
假设:在一个简单经济里面,只有有A、B二人。二者在生产过程中付出了同样强度、时间的劳动,按照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理论,应该分配到等量的商品才算公平。
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而资本主义,并不等同于“交换”、“市场”、“企业”等等。资本主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本是利益关系。资本主义是资本家占有企业利润,社会主义是劳动者占有企业利润。
那么,劳动者占有利润,就等同于“在生产过程中付出了同样强度、时间的劳动。。。应该分配到等量的商品”吗?
假设:在一个简单经济里面,只有有A、B二人。二者在生产过程中付出了同样强度、时间的劳动,按照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理论,应该分配到等量的商品才算公平。
其实如果不考虑资本利润的归属问题,单独就劳动者内部来看,则许多资本主义企业,都是对劳动者赏罚分明的,都是论功行赏的,这包括:两个雇佣劳动者,如果付出了同样强度、时间的劳动,则真的分配到了等量的商品或货币。
但是,这符合劳动价值论吗?这真的是叫按劳分配吗?
无论这种公平多么公平,他们作为雇佣劳动者,却是难以获得资本利润的。
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而资本主义,并不等同于“交换”、“市场”、“企业”等等。资本主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本是利益关系。资本主义是资本家占有企业利润,社会主义是劳动者占有企业利润。
那么,劳动者占有利润,就等同于“在生产过程中付出了同样强度、时间的劳动。。。应该分配到等量的商品”吗?
呵呵,徐兄,无论你如何定义“社会主义”,如何定义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企业、利润,如何定义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我都可以证明马经分配方式的不可能。
我这个证明的要旨是:马经分配方式的破产,不是因为企业、商品、利润、利润分配等等本身,而是因为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偏好的差异性。
在你无法改变人类主观偏好的前提下,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论最终是自我否定的。
在前面,我们证明了在非对称信息下,由于道德风险而导致的马经分配方式的不可能:将全部产品分配给所有的劳动者。
在前面,老兄证明了什么了呢?
即便老兄你证明了,那也算不得什么。看我的。
兄弟能够证明:我用弓箭,可以射下一切导弹。
首先,作出两者的轨迹,可见,两者是同一类型的轨迹,或者,肯定在某个区间是同类型的,且仅有极小可能完全重叠,其次,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两者有相交点,第三,导弹已被击落!
证明完毕。
我这个证明的要旨是:马经分配方式的破产,不是因为企业、商品、利润、利润分配等等本身,而是因为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偏好的差异性。
在你无法改变人类主观偏好的前提下,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论最终是自我否定的。
老兄,我们不谈消费品,不谈商品,不谈偏好,我们谈钱,谈分钱。钱都是一样的,大家都爱钱,人人都喜欢钱的多。
我们也不谈社会主义,不谈按劳分配了。
给老兄如下问题,请证明。
现在有一个西方常见的企业,此企业运营正常。这企业里面分成两种人:一种拿资本利润,为1人,另一种拿工资,为1000人。
现在完全克隆上述企业,之后,取消那拿资本利润的1人,且使资本利润转化到工资总额当中,其他假定没有任何变化。
问:经过如此克隆和此一变化之后,后一企业,能否保持经营效率不变,为什么。
在前面,老兄证明了什么了呢?
即便老兄你证明了,那也算不得什么。看我的。
兄弟能够证明:我用弓箭,可以射下一切导弹。
首先,作出两者的轨迹,可见,两者是同一类型的轨迹,或者,肯定在某个区间是同类型的,且仅有极小可能完全重叠,其次,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两者有相交点,第三,导弹已被击落!
证明完毕。
呵呵,这个证明的第3点尚属于商业秘密,等我发表后再公开。
至于非对称信息的那一个证明则是很完整的,仅有个别细节没有列出。
当然,类似的证明本来应该放在微观经济版,因为那里有数学好的,能看懂。但由于事关马经,所以还是放在这里探讨。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话:任何学问只有和数学结合在一起,才算科学(大概这个意思)。既然你是一个马克思者,就应该秉承他的基本方法,重视数学这门科学语言,而不应该太过抵制。
呵呵,这个证明的第3点尚属于商业秘密,等我发表后再公开。
至于非对称信息的那一个证明则是很完整的,仅有个别细节没有列出。
当然,类似的证明本来应该放在微观经济版,因为那里有数学好的,能看懂。但由于事关马经,所以还是放在这里探讨。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话:任何学问只有和数学结合在一起,才算科学(大概这个意思)。既然你是一个马克思者,就应该秉承他的基本方法,重视数学这门科学语言,而不应该太过抵制。
既然如此,老兄你当如此说话:在前面,我淡泊,秘密证明了什么什么什么。
兄弟谈不上什么抵制不抵制数学,同样,数学它谈不上抵制不抵制思想----数学,是不会思考的,它是人类思考的结果。
马克思是说过,当学科能够用上数学,才算科学,之类。但是,马克思显然不是这个意思:用上了数学,就科学了。
假若马克思是后一种意思,那么,我宣布,地球是个共和国。因为,我已经给地球制定了地球共和国宪法了。地球,已经是自由民主的!
其实,依靠数学,还不如依靠计算机呢。计算机里面,不但有数学,还有运算!但是,问题是,你给计算机输入什么,它就运算什么。你叫它喊淡泊大哥,它就喊大哥,叫它喊淡泊老师,它就喊老师,那么,看来,计算机(涵盖数学)雄辩的证明了:老兄你既是大哥,又是老师!
给老兄如下问题,请证明。
现在有一个西方常见的企业,此企业运营正常。这企业里面分成两种人:一种拿资本利润,为1人,另一种拿工资,为1000人。
现在完全克隆上述企业,之后,取消那拿资本利润的1人,且使资本利润转化到工资总额当中,其他假定没有任何变化。
问:经过如此克隆和此一变化之后,后一企业,能否保持经营效率不变,为什么。
企业最重要的要素是企业家才能,你随意消灭了企业家,这个企业将丧失产权安排、企业治理结构、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其结果,无论你如何分配都是无效率的。
这个问题恰好落入“非对称信息与马经分配方式的不可能”和“商品偏好的差异性与马经分配方式的不可能”两大命题之中,即我已经证明完毕。
或许你说,在消灭一个企业家后,从工人中再立一个企业家。那么,由于这个企业家不是市场竞争中产生的,首先已经是无效率的了。即使你所立的工人恰巧堪任企业家,但由于你有随意消灭企业家的特权,这个企业家最终是你的傀儡,除非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将你干翻。
企业最重要的要素是企业家才能,你随意消灭了企业家,这个企业将丧失产权安排、企业治理结构、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其结果,无论你如何分配都是无效率的。
这个问题恰好落入“非对称信息与马经分配方式的不可能”和“商品偏好的差异性与马经分配方式的不可能”两大命题之中,即我已经证明完毕。
或许你说,在消灭一个企业家后,从工人中再立一个企业家。那么,由于这个企业家不是市场竞争中产生的,首先已经是无效率的了。即使你所立的工人恰巧堪任企业家,但由于你有随意消灭企业家的特权,这个企业家最终是你的傀儡,除非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将你干翻。
老兄,你说企业最重要的是企业家才能,符合现代管理科学吗?请你看看世界最有名的老板,和最有名的企业家,他们是否全部赞同你的观点。兄弟可以分别找出至少一个反例。
老兄,在你看来,企业家就是资本家了?
其实,在兄弟看来,你不会审题啊,因为,兄弟前面明明说了:这2个企业,完全是同一个企业,完全相同---仅仅是在工资总额上面有变化,前者工资总额少,后者工资总额大。
马克思是说过,当学科能够用上数学,才算科学,之类。但是,马克思显然不是这个意思:用上了数学,就科学了。
你看懂数学后,就可以亲自批判我的证明了,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如果你能够深入我的证明,并指出其中问题或者错误,或者全盘推翻之,我都感谢你。因为你在帮助我,降低我的工作成本。
恐怕到那是你又不肯轻易出手了,因为帮助别人搞学术具有极强的“正的外部性”——有那功夫你赶紧搞一篇正确的文章抢先发表了。
你看懂数学后,就可以亲自批判我的证明了,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如果你能够深入我的证明,并指出其中问题或者错误,或者全盘推翻之,我都感谢你。因为你在帮助我,降低我的工作成本。
恐怕到那是你又不肯轻易出手了,因为帮助别人搞学术具有极强的“正的外部性”——有那功夫你赶紧搞一篇正确的文章抢先发表了。
假设老兄是飞机设计师。那么,当你懂得数学之后,你是无法设计飞机的。只有你懂飞行的现象、事实并获得真知之后,你才能真正运用数学。数学只是个工具,并不是任何现象、事实、规律、思想。
假若老兄用数学证明了什么,那么,你不会无法解释这数学的内容吧?
另外,兄弟前面已经证明了,我可以用弓箭击落任何导弹。请去复习数学,并找出兄弟的数学证明有什么数学问题。
补充说明一下,我那弓箭,可以进行数学符号的升级,例如说,可以升级到子弹,实在不行,我可以更新换代成某一型号的某个导弹某某某。
老兄,你说企业最重要的是企业家才能,符合现代管理科学吗?请你看看世界最有名的老板,和最有名的企业家,他们是否全部赞同你的观点。兄弟可以分别找出至少一个反例。
现代企业生产函数Q=f(L,K,N,E)其中,E为企业家才能。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企业家才能就是创新。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唯一理由。
从你的发言,我怀疑你看过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书。
老兄,在你看来,企业家就是资本家了?
高鸿业喜欢纠缠这个概念,结果把马经人给带坏了。企业家与资本家当然有区别。但是,在当今时代,在存在大量企业孵化器的今天,即使身无分文,只要具备企业家才能,就可以做大经理、大老板,甚至掌控企业的股份。
另外,我前面的话中,将企业家换成资本家依然成立。
其实,在兄弟看来,你不会审题啊,因为,兄弟前面明明说了:这2个企业,完全是同一个企业,完全相同---仅仅是在工资总额上面有变化,前者工资总额少,后者工资总额大。
人都随随便便整没了,怎么能说是同一个企业?
最终,由于产权、企业制度的破坏,在非对称信息的作用下,后者的工资额会大幅度下降,直至为0,甚至为负。这个,科斯定理已经证明,我就不废话了。
现代企业生产函数Q=f(L,K,N,E)其中,E为企业家才能。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企业家才能就是创新。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唯一理由。
E,明明是E话通嘛。
另外,问个汉语问题,什么是叫创新?
创新,就是英文E?
高鸿业喜欢纠缠这个概念,结果把马经人给带坏了。企业家与资本家当然有区别。但是,在当今时代,在存在大量企业孵化器的今天,即使身无分文,只要具备企业家才能,就可以做大经理、大老板,甚至掌控企业的股份。
买彩票,就可以做大经理、大老板,甚至掌控企业的股份,甚至那彩票公司的大股份。看来,彩民就是大老板,就是彩票公司的某把手,甚至一把手。
人都随随便便整没了,怎么能说是同一个企业?
最终,由于产权、企业制度的破坏,在非对称信息的作用下,后者的工资额会大幅度下降,直至为0,甚至为负。这个,科斯定理已经证明,我就不废话了。
“经济人假设”,就是说,人。。。。(假定不是智力上的残疾人,也不是胎儿。。。)。。。难道胎儿不是人吗?!
胎儿都能给搞没了,人类就不可能再有新人了,新人都没有了,那什么产权、企业制度的破坏,又算得了什么?
假若老兄用数学证明了什么,那么,你不会无法解释这数学的内容吧?
用数学证明者,一般都有能力解释之,或者用文字表述之。但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语言,尤其自身的逻辑。因此,试图用定性的方式去替代定量的分析,是徒劳的。
正如你前面激将bajjo斑竹,要他用文字去描述数学证明,结果让他很为难一样,你让我去描述,我也一样为难。因为这样的描述更晦涩,因为你要用一种逻辑习惯去替代另一种逻辑习惯。
比如导数,U=XY,它对X的偏导数为Y,对Y的偏导数为X。我怎么解释呢?其实导数就是斜率,U对X的偏导数就是假设Y为常数时X的微小变动对U的影响,或者以X为自变量时U的斜率变化情况。
瞧,我这样解释了一通,你明白了吗?你不还是一笔糊涂账吗?
譬如京剧,过去,无论中国人如何描述京剧的妙处,西方人都是不懂。后来,他们派留学生亲自到中国学习京剧,领会了京剧的奥妙,然后回国宣传,才让京剧在西方有了一点市场。
可见,数学这玩意,是经济学人无法回避的一门必修课。
用数学证明者,一般都有能力解释之,或者用文字表述之。但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语言,尤其自身的逻辑。因此,试图用定性的方式去替代定量的分析,是徒劳的。
正如你前面激将bajjo斑竹,要他用文字去描述数学证明,结果让他很为难一样,你让我去描述,我也一样为难。因为这样的描述更晦涩,因为你要用一种逻辑习惯去替代另一种逻辑习惯。
比如导数,U=XY,它对X的偏导数为Y,对Y的偏导数为X。我怎么解释呢?其实导数就是斜率,U对X的偏导数就是假设Y为常数时X的微小变动对U的影响,或者以X为自变量时U的斜率变化情况。
瞧,我这样解释了一通,你明白了吗?你不还是一笔糊涂账吗?
其实很简单,我们完全可以让E+Y=Z,且。。。,且。。。,且。。。。,。。。,。。。,最后,得到了一个系数:S=0.123654
这个数学过程、运算过程,老兄等人,千万不要解释了,因为,那只能用数学语言来解释。
兄弟的问题是,为什么那E,它等于创新?创新这俩汉字,什么意思?
兄弟郑重请求:请用数学,解释创新这俩汉字儿。
用数学证明者,一般都有能力解释之,或者用文字表述之。但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语言,尤其自身的逻辑。因此,试图用定性的方式去替代定量的分析,是徒劳的。
正如你前面激将bajjo斑竹,要他用文字去描述数学证明,结果让他很为难一样,你让我去描述,我也一样为难。因为这样的描述更晦涩,因为你要用一种逻辑习惯去替代另一种逻辑习惯。
比如导数,U=XY,它对X的偏导数为Y,对Y的偏导数为X。我怎么解释呢?其实导数就是斜率,U对X的偏导数就是假设Y为常数时X的微小变动对U的影响,或者以X为自变量时U的斜率变化情况。
瞧,我这样解释了一通,你明白了吗?你不还是一笔糊涂账吗?
明白了。我学过算术。
记得,我老师说了,什么叫1?1,就是这个苹果。苹果好吃吗?
好吃!!!
吃完了呢?
饱了!!!
对,吃饱了,苹果就是个0。
老兄,你那数学里面,也有一个1,这个1,总得有个苹果吧?
请老兄用数学解释1个苹果很好吃,都吃饱了,所以是个0。
买彩票,就可以做大经理、大老板,甚至掌控企业的股份,甚至那彩票公司的大股份。看来,彩民就是大老板,就是彩票公司的某把手,甚至一把手。
你喜欢用小概率事件去批驳别人,这是马经人常用的方法。这大概是不学习数学的坏处之一。
实际上,我在阅读资本论时发现,马克思是尽量克制自己对小概率事件的应用的。比如,他对无产阶级大公无私的假设,并非是因为他发现某个工人做了某件好事,而是因为他认为无产阶级一无所有,所以敢于抛弃一切闹革命——“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当然,马克思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无产阶级获得财产后,他们是否还是是大公无私)。而普通人会这样证明:瞧,雷锋就是大公无私的,所以无产阶级就是大公无私的。
所以,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向马克思学习一些基本方法,因为马克思可是辩论高手!
你喜欢用小概率事件去批驳别人,这是马经人常用的方法。这大概是不学习数学的坏处之一。
实际上,我在阅读资本论时发现,马克思是尽量克制自己对小概率事件的应用的。比如,他对无产阶级大公无私的假设,并非是因为他发现某个工人做了某件好事,而是因为他认为无产阶级一无所有,所以敢于抛弃一切闹革命——“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当然,马克思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无产阶级获得财产后,他们是否还是是大公无私)。而普通人会这样证明:瞧,雷锋就是大公无私的,所以无产阶级就是大公无私的。
所以,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向马克思学习一些基本方法,因为马克思可是辩论高手!
无产阶级为什么大公无私呢?这是相对来说的---用的除法。无产阶级及其家属,可以占到社会成员的主流,那么,无产阶级也可以搞阶级的自私自利,即用这种广大人群的自私自利去剥削极少数人,或者还去剥削众多个体工商户去,但是,这有用吗?可行吗?他们自己又是否喜欢呢?
即便无产阶级及其亲朋好友们,他们大搞阶级的自私自利,但是客观上结果上一看呢?得不偿失啊,因为,得不到好处的人,太少了。得到好处的人呢,太多了。而得到的好处呢,太少。
所以,马克思又说了,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类从不自由到相对自由的过程。
换言之,也就是西方哲人所说地:压迫者,无自由。中国古人也说过,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对了,小日本鬼子也有头脑,他们说,共存共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们中国人听着,我们拿你们当自己人,咱们是自己人,日本人不打日本人啊。
关于无产阶级的大公无私问题,老兄也可以参考如下3个词汇:国民,公民,非公民。
请想一下,公民,是否会压迫国民呢?如果公民们,压迫非公民们,有好处吗?可能吗?
那么,显然,公民们,肯定会给予非公民们以公平的
----除非,这里的公民人数,不占人口的大多数,或者,不占成年人的大多数,例如奴隶制国家当中的共和。
又或者,这里的公民内部本身,就不公平,从而,产生极端情绪和行为,导致对国民当中的少数人、极少数人的压迫---但是,这同样会导致这部分公民,对那部分公民的压迫啊。
兄弟的问题是,为什么那E,它等于创新?创新这俩汉字,什么意思?
兄弟郑重请求:请用数学,解释创新这俩汉字儿。
1、E是Enterpriser的缩写。
2、创新的数学解释:根据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设利润Z=f(L,K)
对企业的要素做如下安排:
M=aL,N=bK,G=G0,。。。
则Z'=g(M,N,G,...)
如果使Z'>Z,我们称这是一个创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4 1:58:16编辑过]
1、E是Enterpriser的缩写。
2、创新的数学解释:根据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设利润Z=f(L,K)
对企业的要素做如下安排:
M=aL,N=bK,G=G0,。。。
则Z'=g(M,N,G,...)
如果使Z'>Z,我们称这是一个创新。
重新组合,我们可以理解成对既有人力物力的某种杰出的利用。这种杰出的利用,简单来说,要么导致社会已经认可、已经需要的产品,被更快、更好、更节省的提供(通过生产或销售等),要么,导致了新的需要或满足了新的需要(新的产品)。精确来说,我们可以用一些指标来衡量,例如超额利润,等等。
在上述过程之中之后,我们还可以用数学来分析,和表示。
那么,数学这里是一个分析过程,表示过程,或者说,是统计过程,而不是证明过程。
老兄同意吗?
另外,老兄对上述对创新的解释,同意吗?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