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高低对投资行为影响的不确定性
利率变化对于投资行为的影响,在短期上的表现和长期上的表现是相悖的。(我看楼主并没有进行逻辑推理或者进行实证分析,既无模型参考,也无数据实证,如何证明相悖性?依照您的观点,短期投资和利率反方向变动,长期却是正相关了?哈哈`)
几乎所有《西方经济学》都认为:利率与投资具有反向上的变化关系,即降低利率水平可以提高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对于经济发展有刺激作用。(首先只能说明.第一 您没有认真读过西方经济学,仅仅知道一点原理就任意扩大其的限定域,Keynes的简单国民收入理论主要是短期分析,表现为价格刚性,通过供求来分析投资行为,得出利率属于投资的机会成本,从而负相关,但是是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局部均衡分析,如果其他因素也在变动,那么就未必,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经济高涨,盈利机会增加时,即使利率再高,也不一定能够阻止企业的投资需求,这是由于经济形势和企业的内在动力和预期的收益率变动决定,反之则如同您说的情况)
然而实际情况是:从短期上的理论分析,利率与投资的确具有反向上的关系;但是在长期,利率与投资的关系并不是这样。(那请问,您的观点?)
第一,凯恩斯陷阱中,利率已经不能再低,从而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这是指经济运行处于萧条时的状况。也就是说,利率尽管已经很低,经济却是低迷的。或者说,在经济高涨时,利率是较高的,而经济运行状况也是较好的。
第二,从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滞胀”来看,当时经过和税收调整后的利率一直是负数,利率已经不能再低,但经济却是严重低迷的。(没有实证分析,且经济低迷并非是利率低的原因,恰恰相反,低利率正是恢复经济增长的手段,但是所包含的经济变量及相互关系相当复杂,有时间我们慢慢探讨)
从日本20世纪90年代“失去的十年”来看,当时的利率水平也处于负值。相类似的是,利率水平尽管很低,但是经济也陷入了停顿。(日本政府的名义利率很低,实际为负值,对于日本利率政策的具体分析,可参考F.S.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第七版,有专门论述,并非您想当然)
供给学派认为:“现在适当的经济政策再不能靠降低利息率来刺激寻求了,现在的政策重点应该放在关税和刺激供给方面。吉尔德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期收入和资本的高税率对阻止投资所起的作用已经大于过去利用利率杠杆所起的调节作用了;如果说过去持久不下的高利率是导致投资引诱不足的‘凯恩斯洼坑’,那么,今天的政府则成了‘新的凯恩斯洼坑’”。
实际上,上面的话隐含了两个矛盾的意思:第一,利率低可以促进投资;第二,利率已经很低了,但投资却没有促进,而且不能再促进。
那么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长期的实证来看,利率在长期和短期对于投资行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请大家讨论。(你说的是不确定,并非相悖,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