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4636 16
2005-04-12

请教,什么是制度失效?制度失效包含那些方面?有那些人在研究制度失效,有什么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4-12 16:21:00

借楼主个光,哪位大虾能否介绍下上财出的《制度设计》这本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12 18:12:00

要知道什么是制度失效?那么得先知道为什么制度有效率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935-1-1.html&page=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23 11:26:00

一、制度效率的含义

制度的效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假定制度所提供的服务或实现的功能为既定,则选择费用较低的制度是更有效的制度;另一种是,假定制度选择的费用为给定,那么能够提供更多服务或实现更多功能的制度是更有效的制度。务数量相等,那么费用较低的制度安排是较有效的制度安排。”

二、制度效率的决定

制度有时仅指一项制度安排,有时则指整个制度结构,因此,讨论制度效率的决定需要从制度安排的效率决定与制度结构的效率决定两方面来进行。

(一)制度安排效率的决定

首先,制度的“普适性”。所谓制度的普适性,是指制度是一般而抽象的、确定的和开放的。

其次,其他相关制度安排实现其功能的完善程度。由于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是“嵌在”制度结构中,它必定内在地联结着制度结构中的其他制度安排,因而每一种制度安排的效率还取决于其他制度安排实现其功能的完善程度。

第三,制度的实施机制。实施机制是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构成要件。人们判断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有效,除了看这个国家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是否完善外,更主要的是看这个国家制度的实施机制是否健全。

(二)制度结构效率的决定

任何制度结构都是由众多制度安排耦合而成的复杂的制度系统,制度安排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互依存性和关联性,它意味着制度结构的效率不可能通过简单加总单项制度安排的效率来说明。

与单项制度安排效率决定不同的是,制度结构的效率决定还受到制度配置状况的影响。制度结构所以需要制度配置,主要在于制度结构中各项制度安排之间并非总是能够相互协调和匹配。制度结构中单个制度安排的结合状态有三种情形,即制度耦合、制度冲突与制度真空。所谓制度耦合,指的是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为了实现其核心功能而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来激励与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制度耦合的情况下,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之间不存在结构性矛盾,没有互相冲突和抵制的部分,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制度结构的整体功能。所谓制度冲突,是指在制度结构内部不同制度安排之间的作用方向不一致,在行为规范上存在互相矛盾和抵触,对于同一行为某些制度给予鼓励,而另一些制度则加以限制。这将造成人们无所适从,行为紊乱,使制度结构系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整体功能。制度真空则是指对于某些行为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予以规范,形成制度结构中的“漏洞”,造成制度功能的缺失,从而使人们的某些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和规范,对社会经济带来危害。

就社会的制度结构来说,制度耦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如: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耦合,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耦合等。就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耦合来看。国家制订的各种法律制度与社会的传统道德习俗对个人的行为都有重要的影响。二者作用的范围和程度虽然有所差异,但它们常常对同一类行为从不同角度进行规范,如果其作用方向一致,则它们就是耦合的。但如果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某种行为的约束不一致,则两者就没有实现耦合,并使制度难以发挥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的正式制度主要是在求强求富的目标指引下,通过自上而下的人为选择过程而导入的;而非正式制度却更多地表现为以适应传统的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体系。所以这两种制度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场景下相遇时,它们之间产生了强烈的震荡和冲突。其主要表现是,家族观念与平等自由观念的冲突、信任危机的出现、保守和封闭观念与创新和冒险观念的冲突、“理”与“情”的冲突、利益原则与关系原则的冲突等。

在转型经济中,转型初期可以看到重要制度缺失或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McMillan(1997)指出,转型经济的这种制度缺失状况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首先,私人部门可能插手缺失制度的创设。如前苏联有些地区中私人产权和商务合同不能通过适当的法律制度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有时涉及到某些企业利益的私人机构会利用暴力手段追索债款。尽管此类手段有时对于公司来说确实有效,但由于它不能提供普遍服务而且严重损害法治原则而不为社会所认同。但是,这样做可以填补制度缺失造成的“空缺”。相反,现有制度软弱或法律执行不力时,更具掠夺性的私人部门式的“解决方式”就会通行,甚至造成“黑社会”有组织犯罪,诸如索要“保护费”。这种情况会抑制企业的发展,而且严重损害经济环境。其次,由于制度的缺失以及政治、法律和其他障碍造成制度难以创设。如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由于制度上的严重的政治对立,造成了农用土地合法的私人市场交易,结果造成俄罗斯私有农场发展严重受阻,而国家又缺少扶持现存国有农场和其他非私有的农业组织的充裕基金。当然,这并不是俄罗斯农业发展的惟一问题,但是,毫无疑问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总之,制度耦合是一种制度结构系统高度有序,各种制度安排之间协调一致的状态。而制度冲突与制度真空则是制度结构中存在大量矛盾和漏洞的状态。当制度结构中存在制度冲突和制度真空时,制度结构的整体绩效就会被削弱。因此,要提高制度结构的绩效与效率,关键之一在于做好制度配置,克服制度冲突与制度真空,实现制度耦合。

三、制度效率递减规律

上面有关制度效率的决定因素都是从静态的角度看待制度效率的。实际上,制度的效率还与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有关,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会从动态上对制度的效率产生影响。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之所以会从动态上对制度的效率产生影响,主要在于,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所决定的,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必然会降低。对于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对制度效率的影响,马克思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辨证关系原理已经作了深刻的揭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生产关系实际上是有关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关系的经济规则和合约,即各种制度安排。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经常处于发展变化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必然经历从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到不适应的变化过程。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时,生产关系会对生产力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即是说,生产关系(即制度安排)的效率必然随着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表现为,从促进生产力时的高效变成阻碍生产力时的低效。

制度的效率之所以会递减,还可以从人们对制度的需求的角度来看。既然制度也是一种“产品”,能给人们提供服务,人们自然会产生对它的需求。一项制度的效率如何,显然也与制度需求者的接受和适应程度有关。制度需求者也就是制度的“消费”者。既然是制度的“消费者”,那么,制度“消费”的过程也一定符合“边际效用递减”律。根据汪丁丁1996年的论证,“边际效用递减”律是以生理心理学理论——神经元对等量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强度随刺激次数的增加而递减——为基础的。既然人是由神经系统组成的,心理疲劳就是先天性的,当同一制度的信号刺激达到一定点后,人们反应强度的曲线就会随着刺激频率的递增而呈现下降的趋势,从而预示着制度“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这就是说,新制度产生的新激励水平,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丧失激励的新鲜感。人们更喜欢“新鲜”的产品,即所谓“喜新厌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30 9:21:3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23 16:41:00
请有识者再次讨论一下“制度的适应性效率”问题。奖励楼主问题现金5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23 18:46:00
制度设计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制度设计》这本书是一本论文集,其中,有些文章还是不错的。如果你对制度设计问题感兴趣,当然可以看一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