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382 15
2007-05-10
<P>考虑两个人A和B生产两种产品,其生产函数分别为:</P>
<P>                      Q<SUB>A</SUB> = f(T<SUB>1</SUB>);      Q<SUB>B</SUB>=g(T<SUB>2</SUB>) </P>
<P>其中,T<SUB>1</SUB>和T<SUB>2</SUB>分别为A的劳动时间和B的劳动时间,规定每个人的劳动时间Ti与休息时间Si之和不能大于24小时,这是从两个人都劳动一天来考察的。</P>
<P>两个人的效用函数分别为:U<SUB>A</SUB>=U(Q<SUB>A </SUB><SUP>1</SUP>,Q<SUB>B</SUB><SUP>1</SUP>,S<SUB>1</SUB>);U<SUB>B</SUB>=U(Q<SUB>A </SUB><SUP>2</SUP>,Q<SUB>B</SUB><SUP>2</SUP>,S<SUB>2</SUB>);</P>
<P>其中Q<SUB>A </SUB><SUP>1</SUP>+Q<SUB>A</SUB><SUP>2</SUP>=Q<SUB>A;</SUB>Q<SUB>B</SUB><SUP>1</SUP>+Q<SUB>B</SUB><SUP>2=</SUP>Q<SUB>B</SUB>;</P>
<P>同时,A和B信息是完全的,因为A可以流动到B,B也可以流动到A。(这对应于社会上的职业选择问题,一个人可以从一个职业到另一个职业,同时,也可以代表对正在寻求就业的人向不同岗位流向)。</P>
<P>问题是:在达到A与B的均衡时,产品A与B的交换率是多少?</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0 16:00:1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5-10 17:56:00

大二没学过`不好意思`嘿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1 22:35:00

这个极其非常以及相当之简单,就是一个阿罗——德布鲁体系一般均衡问题。任何研究生教材上肯定有。

答案就是:均衡比率至少存在一个,并且如果交换是自由的,最后肯定会收敛到所有均衡点中的一个。至于均衡点能不能根据初始条件来求,在一些简单的情况下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均衡点的集合用解析法求不出来。那就只有让交换自由进行下去,直到交换比率不再改变,我们就说此时观察到了一个均衡点。如果想让交换收敛到另一个均衡点,我们就只能试试看改变初始条件,至于最后收敛到哪一个均衡点那就不知道了。但反正最后一定能收敛到一个均很点就是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某一个均衡点对AB是不是“公平”那就不是阿罗——德布鲁体系搞得定的了,所以很多觉得新古典效用论不行的人就拿这一点来攻击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2 17:50:00
你做出来再说简单行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2 18:50:00

做不出来的

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只是说闭凸集内连续的映射一定存在至少一个不动点。

首先在理论上求具体的不动点还是蛮困难的,其次楼主也没有说明效用函数的特征,所以求不出来均衡比率

但是,有一种曲折的办法间接得到均衡比率,我在2楼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就是让这两个人自由交换,经过有限轮的博弈之后,从某一轮开始交换的比率就不会变了,这个比率就是均衡比率之一,而且这个比率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但可能这个比率不是最“公平的”。

楼主对马经貌似了解的可以,但应该不是科班出身吧?否则不至于对阿罗——德布鲁体系完全不了解。我之所以说这个“极其非常以及相当之简单”是因为这完全是教科书试的说明,基本上完整学过高级微观经济的都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2 19:24:00
另外“唐山学派”里面都是些什么人啊?我咋就没听说过有这么个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