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954 0
2007-05-13
<P>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一些部门和地方给予院士较高的待遇以及额外的研究经费,这表明它们对科学的重视。但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并不赞成给予院士过高的待遇。”</P>
<P>  笔者看来,路甬祥院长的这番话,是对目前媒体关于院士制度存废争议的一个回应。  <BR> <BR> <BR> <BR>当前,一些部门和地方给以院士以优厚的待遇,这些待遇不仅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还包括诸如“副省级待遇”之类的特别关照。这些超常的待遇和地位,造成学术腐败,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引起舆论的诟病。</P>
<P>  而在一些部门和地方以提高院士待遇来“表明它们对科学的重视”的同时,拖欠教师工资的消息却从未间断过。前不久,《中国教师报》发表一篇题为《拖欠教师工资仍是难解难题》的记者调查,报道说,从该报收到的来信、来电情况来看,“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而且近几年来一直是教师反映的焦点问题之一”。</P>
<P>  我们知道,人才的结构呈金字塔型。重视“金字塔”上的尖端人才,给院士以适当的高待遇,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塔尖”需要有“塔身”和“塔基”的支撑。我们要造就更多的诸如院士之类的高端人才,并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施展才能的环境,就应该同样重视基础教育。为什么我国至今没有培养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育专家认为,这与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落后和偏差密切相关。可是,连教师赖以生活的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又谈何重视基础教育和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P>
<P>  给院士以过高的待遇,却拖欠基层教师的工资,这说明某些部门和地方对科学的“重视”并非真心实意,正如某些院士自己所感叹,一些地方领导把院士当成了“花瓶”。院士是“稀缺资源”,在有些人看来,部门和地方引进院士的多少,是行政官员“能力”和“政绩”的体现,院士的待遇越高,引进的院士越多,官员的决策就越有“科学依据”和“说服力”,脸上也越有光彩。而基础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不能迅速见到成效,更不能快速提升官员的“政绩”。</P>
<P>  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各级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各类人才的协调培养。那些给院士过高待遇却长期拖欠教师工资的地方,应该及时调整人才战略思路,以科学的态度和合理的政策来重视科学。</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