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唐代三大女诗人,薛涛、李冶、鱼玄机,无一不是风尘女子。
能不能给一个经济解释?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样本是否太小?
2、是否卖艺不卖身?
3、是先卖身还是先有才?这个区别很重要啊。
我倒想问一下,为什么很多诗人经常去那种地方呢?比如杜牧、刘永等。
呵呵,nie兄这三个问题很重要,可惜我一个也回答不了,看来问题是提得草率了。
明清中国,一般有钱有闲的人才会去做诗玩,没钱的穷人就算读书也不过读读“经”,以图谋个“出身“,连史都不读,哪里会去做诗?写诗的人,通常是有钱留连烟花的。
唐宋的情形有所不同,唐代是以诗取士的,一般来说,只要能把诗写好,找个大佬递递贴子,进身搞钱都很容易。所以顾况看了白居易的诗作,大叹“以老兄的诗才,长安居也不会不易“
具体到杜牧和柳永情况又有所不同,杜牧家是阔佬,而柳永词名太盛,妓女是倒贴的。因为与柳永结交可以提高身价。
昨天找了点资料,勉强回答一下nie兄的问题.
按照杭州大学出版的<唐诗研究>中的说法,唐代有作品存世的女诗人共138位,其中约六成出身于烟花,约三成是后妃及官员的妻女,约一成身份不定.如果这是事实,六成的比例肯定远高于风尘女子在人群的比例,这个样本规模似乎也足以得出统计学结论了.
卖不卖身无从知晓,不过关系也不会很大.象薛涛、鱼玄机是卖的,不过卖法有所不同.
古代的"乐户",上等的以自幼入籍者居多,我们不妨假定是先确定妓女的身份,后有才好了.
妓女比一般的古代女子开放!没有那么多的封建禁忌!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们可能根本不在乎,说不定就是为了叛逆才想到要学些只有男人才学的文化,当时除了诗歌也没什么文化可学,于是就学写诗啊词啊,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东西谱上曲子可以唱,既文雅有可以有一个好价钱,何乐而不为呢?还有有了文化的女子,难免会多愁善感一些,再多一些风花雪月的体验,写出来的诗可能会凄美,更能煽情.
一家之言,祈望批驳!
以下是引用fillsky在2004-9-24 13:27:52的发言: 妓女比一般的古代女子开放!没有那么多的封建禁忌!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们可能根本不在乎,说不定就是为了叛逆才想到要学些只有男人才学的文化,当时除了诗歌也没什么文化可学,于是就学写诗啊词啊,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东西谱上曲子可以唱,既文雅有可以有一个好价钱,何乐而不为呢?还有有了文化的女子,难免会多愁善感一些,再多一些风花雪月的体验,写出来的诗可能会凄美,更能煽情. 一家之言,祈望批驳!
不必客气,这种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大家见仁见智好了。
fillsky兄的见解不能说没道理,但似乎不太像经济分析,我八股一下,能不能祈请fillsky兄环城经济学的方式来解释?
fillsky的意思,用经济学语言来说,大概就是因为投入了诗歌的人力资本,所以价格上升了呗。我觉得有一定道理。
除了人力资本,环境也很重要。高档的妓院,艺女可能如张兄说的从小就加入乐籍,那是专业化分工了,当然诗才超过旁人没有问题。文人风流,跟诗人混熟了,艺女们诗才又可提高。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4-9-25 10:32:29的发言: 据我观察,现在的*女和一般女孩的文艺差距没有古代明显(要是上述观察成立的话),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古代*女比现在的*女更注重文艺才能方面的投入呢?具体约束条件是什么?
蓝田兄的这个问题大概不难回答。因为古代淫业是合法的,鸨母有动机对“姑娘”进行长期的人力资本投资,而当代中国卖淫不合法。套用张五常先生的话说,违章建筑必定简陋。
在古代,良家妇女的提供是单次博弈。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提供劣质产品是纳什均衡。
而风尘女子的提供是重复博弈,鸨母根据嫖客的偏好对假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动机远大于父母。
如唐宋的窑姐学诗赋,旧中国上海长三堂子里学油画,弹钢琴则反映了时代的偏好不同。所以nie兄问为何“很多诗人经常去那种地方呢”?恰到点子。
关于现代情况,我补充一点。其实也不能笼统地说现代艺女才能不如古代。你们不在北京,想必也听说过著名的“**人间”和“长龙城”,就是高级艺苑,里面据说都是大本以上的文化,而“长龙城”据说全是PKU/TSINGHUA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受到很好的垄断势力的保护,所以敢于引进高人力资本的艺女,而艺女也常常花费巨资进行包装,每一身衣服价格都在3000元以上,而她们的出台价高达5000。这也验证了张兄的观点:合法性和重复博弈。
声明:以上数据根据网络小说《给我一枝烟》等提炼,本人绝无任何侮辱名校和大学生的意图。
看看波夫娃的《第二性》吧,里面专门有一章叫做:妓女。原文是:prostitute and hetaera。——妓女和交际花。
分析的不错。楼主所提的问题应该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不过这这里我们还是可以尝试经济分析的。
吟诗作赋这类阳春白雪的事,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出现的概率会更大。
请taige5555朋友不要再发毫无内容的水贴,否则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必要的处理。
古代的传媒(传播手段、出版业)不如现代发达。诗词流传的主要方式是靠传唱和写在墙上、石上以便传抄。要实现大面积的流传以成为“流行歌曲”,就要到人口较集中且流动性较大的地方去。* 院加上女性音质与男性的天然区别使得它成为一个诗词传播的理想场所;另一个理想场所是名胜古迹。
若身居 * 院,自然占据传播的有利场所,如果自身又会作一点诗词、会弹会唱,且又常同诗词人交往,则其诗易流传而出名。总之,古代 * 女诗人集天时(天赋),地利(传播场所),人和(能够见到许多想通过该场所流传作品的诗词人)于一身,易于成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9 14:00:10编辑过]
有人读过B.Russel的婚姻与道德吗
妓女的形成似乎比我们想得要复杂些
风尘女子经济上比较独立,有经济基础做后盾可以追求"上层建筑";二来是有诗意,雅韵比较适合那些风流墨客的"口味",顾客的上帝嘛,当然要投其所好了 如此而已
诗歌能调动人的感情,又没有物质上的易灭性,一个众多官员和文人追捧的女子写的诗,先不论水平,多半会引起大家的好奇和羡慕。她的诗也许就跟着著名文人官员的逸事一并传送。要是一位贵妇人或贵族小姐很会写诗,她的丈夫或父亲出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心理,也许根本不会理会和鼓励。平民百姓的妻女,多半学学针线,略识得几个字不当睁眼瞎罢了,哪里有学会做诗的机会。妓女的身份给了女诗人传播思想的机会;妓女的不从事体力劳动,成为有闲阶级,提供了学习诗歌成为诗人的可能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10 20:34:04编辑过]
个人觉得妓女作为服务提供者,通过
通过诗词歌赋可以提供差异化的产品,自然身价增加....
从另一方面来说,她们既可怜又很无聊,以诗词来打发下时光?
谁来个回归?
这个吗
可能是老鸨让她们学的
没有考证
本人认为,虽然古代男人经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那些公子哥却大多喜欢才女,他们经常出入这些烟花之地,那么这些风尘女子为了取悦这些公子哥(不凡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很有才华)她就必须琴棋书画至少会一样,这样很容易与这些人思想上进行沟通,所以烟花之地才女可能会多一些。这最后会形成一种趋势,文人雅仕会更加经常去这些地方(因为家里的另一半一般都不会有太多知识,所以很难有共同语言),则更多的烟花之地的女子会学一些这方面的东西,以取悦他们。所以烟花之地才女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