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7-5-27 00:37:00
  • 以下是引用精忠岳飞在2007-5-26 12:57:00的发言:

世间任何人只有这三维生存途径。放弃这三维生存途径,去寻找第四维生存途径找的着么?

徐兄怎么有点爱追牛角间,这只不过是他的有意识的设置的一个思维类比.何必强往别人的思维陷阱中钻?

我认为,计划经济关系是凭空想象的----从理论上讲是不存在的。

第一、它现实存在过,不是你认为它不存在它就不存在。苏联从1928年到1990年,这么长的时间就是这个制度。你也不是什么权威,即使是权威,也会有人不断挑战其权威。

第二、即便很多自由经济学家,他们理论上也认为计划经济是可行的。但他们都是哈耶克的信徒把其看成是通往奴役之路。

也就是说纯粹的理论而非意识形态上,从来就没有人能驳倒计划经济,那些想驳倒计划经济的学说理论是永远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冲其量只不过是一带意识形态的依见而已。

徐兄怎么有点爱追牛角间,这只不过是他的有意识的设置的一个思维类比.何必强往别人的思维陷阱中钻?

  • 确然,我是以我所坚信的三维思辩逻辑推断:在三维逻辑之外的计划经济是不存在的。若有人认为其存在,那么(在我看来)也就如同鬼神一样之想当然的存在。

关于是否存在计划经济,这属于哲学上的话题。我只不过是便此提出来,呈供有哲学思辩兴趣的网友交流。

什么是计划经济?是否存在计划经济?

  • 我想在此探讨的主题是: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公有制理论之缺陷----忽视三维之资产各有其本源属性或称各有其价值特性。

  •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公有制理论之缺陷根源在于 西英(莫本)主义<<乌托邦>>中的"消灭 私有制,消灭 商品经济"。问题是:为什么要"消灭 私有制,消灭 商品经济"?不仅西英(莫本)主义没有交待,而且马克思也没有交待。这说明 莫尔没有展开深入缜密的思辨,只不过是想当然地认为 "消灭 私有制,消灭 商品经济"是人类理想社会的经济制度。马克思的"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则只是莫尔的"消灭 私有制,消灭 商品经济"之"一般地谈到"(换言之)而矣。

为什么要"消灭 私有制,消灭 商品经济"?

  • 某党校教授曾经告诉我说:"只有消灭 私有制.消灭 商品经济,才能消灭剥削"。

  • 可,我以东楚(陶本)主义(原理:没有被剥削者就没有剥削)来看: 产生剥削的根源是被剥削者缺乏客观劳动条件,并不是私有制和商品经济。换言之,"只有消灭私有制.消灭 商品经济,才能消灭剥削"这一逻辑(命题)是不成立的。

什么是东楚(陶本)主义?

  • 我在东楚民间接触到一种有关理想社会经济制度的学说.据传,这一学说是上世纪民间陶辞研读者,以陶渊明的不纳赋税(自然资源公产公益)制度为底本 之经济学解析而来的一种学说。(林子力的<<论新型等价交换>>实际上就是不纳赋税制度的基本特征----劳动等价交换)。

  • 怎样理解东楚(陶本)主义(也称 东楚社会主义)?如果说,西英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是:使这个世界没有剥削者的话,那么,东楚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则是:使这个世界没有剥削者----为缺乏客观劳动条件者提供客观劳动条件----产除被剥削的根源。所故,东晋陶渊明的办法是:建立自然资源公有公益(不纳赋税)制度----为缺乏客观劳动条件者提供客观劳动条件(自然资源)的制度;当代东楚民间陶辞学人的办法是:建立自然资源公有公益(不纳赋税)制度和生产工具(古时生产工具极为简易,社会成员均可自备之,是故无)劳动信贷制度----为缺乏客观劳动条件者提供客观劳动条件(自然资源和生产工具)的制度。

一句话,东楚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在于:为缺乏客观劳动条件者提供客观劳动条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7 0:52:0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8 19:34:00

那么我现在来论述一下,市场经济以及私有制在现在工业社会的不合理性。

市场经济一切资源和人员组合都要通过竞价和试错法来产生,试错带来的社会损耗如,失业、资源浪费就十分恐,由于是形成均衡所需的传导时间由于工种和分工越来越多,那么一切都要通过谈判、竞价和试错来完成,那么要想达到理想的资源配置形成均衡那些所需的时间有可能会超过人类历史。

更加命的是企业家经营试的决策和竞争,影响大型工程以及研发,可以说市场经济阻碍技术进步。庸人们总是攻击计划经济,说计划根不上变化。那么我们反向推导,如果市场经济客观世界瞬间无时无刻不变化,那对于科学工程上来说及其研发上来说尤其不利。如:这个月打算研发大飞机,等时间一变了,那么企业家经营式的人性决策,以及这个讨价还价因素的影响那么,变化是可能的。那么花费很大力量集中起来的人力物力资源,就浪费了。

今天打算生产飞机,明天又是汽车,再后就是火箭到头来什么也不要生产和研发。很多人都认为竞争会促进技术进步,而这只不过是一相情愿的按某种逻辑来进行推理。实际上竞争阻碍技术进步,因为很多技术的发展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一大量的人员长时间的合作。而市场的竞争破坏这种合作。

实际上马克思指出的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就在这里。这句话从另一个层面早就把这种工程学上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还有一点,

为什么西方国家制定出那么多技术标准,为什么不照顾一下中国的市场变化呢?要中国的市场变化顺应西方的准则?这一点有脑子的人还想不通么?而中国要研发或生产什么,就会被人指责计划跟不上变化。中国多数庸人脑子有毛病,类似情况在市场中死了不知道多少回了,脑子还不开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9 22:39:00
以下是引用精忠岳飞在2007-5-17 10:33:00的发言:

公有就是共同所在,而不是条块分割,大家都可以拥有,目的就是为了集中控制。离开了集中控制就不是公有,那只不过是名义上的而已!离开了集中控制将发生灾难或和私有企业没有什么区别而导致私有化。大跃进就是放弃了集中控制把经济权下放,即没有集中控制预编价格体系来让企业进行分散的线性规划,又没有屎场经济下那个独立的核算,这两者都没有。

第一部类根本主没有必要存在那些小而散的企业!有了这些就无法完成预设价格体系,即预设了也无用,第一部类(重工业)的中小企业会打乱计划,始终会出现计划根不上变化。而计划经济的本质就是要让其没有变化。在第一部类领域,这些所谓集中所有制的地方个企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试想一下,把各个企业分离开来,公有和私有在还有什么区别?说不定更差!



公有应当是指全社会所公有。我所提出探讨的问题是:全社会所公有什么?怎么公有?其学理根据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有关全社会公有什么的回答为: 全部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公有;有关怎么公有的回答为: 计划经济; 有关其学理根据,我没有找到其学理根据的影子。

陶本主义经济学论有关全社会公有什么的回答为:自然资源类资产归全社会所公有;有关怎么公有的回答为: 不纳赋税(:建立自然资源公有公益制度);有关其学理根据:当代陶本主义者告诉我,人类社会的资产以其本源的不同归为(人智劳动.自然资源.生产工具)三类,各类资产因其本源的不同而属性各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9 23:35:2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31 16:12:00

公有应当是指全社会所公有。我所提出探讨的问题是:全社会所公有什么?怎么公有?其学理根据是什么?

所谓公有就是要全社会一体化,整个社会像一部机械一样精密的运转。各社会生产组织不分彼此,它们的关系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它们都是社会大机器的一个零部件,而不是有独立意识的经营个体,这才是真正的公有。也就是说公有是和集中控制的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计划经济就谈不上公有。社会一体化了才不存在各种内耗,才可以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使得经济完全被人类所控制征服。

公有在理论上极端的适合,工业生产的最大化以及工程项目的建设,而市场经济极端的不适应这一点,经营式决策的波动会影响科技的进步,以及中断重工项目的研发。

只要是工业社会,市场经济就是极其不合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31 22:10:00
以下是引用精忠岳飞在2007-5-31 16:12:00的发言:

公有应当是指全社会所公有。我所提出探讨的问题是:全社会所公有什么?怎么公有?其学理根据是什么?

所谓公有就是要全社会一体化,整个社会像一部机械一样精密的运转。各社会生产组织不分彼此,它们的关系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它们都是社会大机器的一个零部件,而不是有独立意识的经营个体,这才是真正的公有。也就是说公有是和集中控制的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计划经济就谈不上公有。社会一体化了才不存在各种内耗,才可以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使得经济完全被人类所控制征服。

公有在理论上极端的适合,工业生产的最大化以及工程项目的建设,而市场经济极端的不适应这一点,经营式决策的波动会影响科技的进步,以及中断重工项目的研发。

只要是工业社会,市场经济就是极其不合理!的。


问你一个问题:是否存在一个劳动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形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 22:19:00
以下是引用精忠岳飞在2007-5-25 12:53:00的发言:

价格体系扭曲并不一定会导致经济危机,而价格体系正确代表的是现有生产力下(当然某些价格扭曲导,某些领域技术进步使得社会整体生产力发展除外)的社会福利最大化,这种按西方经济学来说可以是帕雷托似的改进,即大多人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社会得到发展。而价格体扭曲(从苏联的状态来说是剥削农民来加速工业化)确可以加速工业以科学发展,把资源倾斜在某些重要领域。

特别是非工业国家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始积累很血腥,人口减少三分之一(移民美国或饿死),社会主义国家确也可以利用价格扭曲来加速工业化的原始积累,通过扭曲生产资源生活资源的比例,也就是大多数资源向生产资源倾斜,以极大极短的方式加速原始积累。英国用了上百年完成,而斯大林下的苏联确把这个时间压缩到两个五年计划的十年。可想而知上百年的压缩到十年左右会导致何等的血腥和残酷。

当然人口增长速度够快那么适当的价格扭曲确能使民众生活改善更快。亚当。斯密有一个理论认为人口增长只要扩大生产,那么社会人均财富就会增加。李嘉图和马克思认为错了,其实亚当。斯密的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我建议你着手研究商品经济,当你从理论上弄清楚终极(最理想)的商品经济形态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之后,你也会象我一样不再坚持计划经济学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4 20:33:00

什么是无因异化劳动等价交换的形态?

以下是引用桃源居士1在2007-5-16 23:24:00的发言:

就商品经济的形态而言(试问),

你认为: 它究竟有哪些基本形态......?

你是如何划分的?你认为应根据是什么来划分其基本形态?请你谈谈有关这个问的见解。

如果你也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那我们就以东楚民间的一种经济学说所关于商品经济形态的划分为草案展开讨论。(下面是摘自其手稿中的一段,呈供讨论之资)

东楚经济学关于商品经济的三大基本形态划分为:1单因异化劳动等价交换的形态(指在生产工具极其简易的古代,由生产工具类资产所导致的社会成员间非劳动收入差异 趋近于零,故而,社会成员间的非劳动收入就只是自然资源这么一类因素);2双因异化劳动等价交换的形态(指在生产工具发达的现代,生产工具类资产所导致的社会成员间之非劳动收入差异极为显著 故而,社会成员间的非劳动收入就有自然资源和生产工具这么两类资产因素);3无因异化劳动等价交换的形态,也称劳动等价交换的形态。

注释:(我的见解)

1单因异化劳动等价交换的形态----指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经济之形态。

2双因异化劳动等价交换的形态----指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之形态。

3无因异化劳动等价交换的形态----指资本主义以后的商品经济之形态。

附:东楚经济学的一般商品价值公式: y = a + b + c

式中,

y为某一商品的价值;

a为该商品所耗自然资源的价值;

b为该商品所耗人智劳动的价值;

c为该商品所耗生产工具的价值。

无因异化劳动等价交换的形态 关键在于(理解) 如何消除社会成员间非劳动收入差异。怎样理解用劳动信贷来消除 社会成员间由生产工具类资产所导致的非劳动收入差异呢?

在现实社会里只有缺乏客观劳动条件者,他们所付出劳动创造的价值得不到等价的回报,所以,只有建立劳动信贷制度,他们所付出劳动创造的价值才能得到等价的回报。

什么是无因异化劳动等价交换的形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