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354 4
2007-05-18
谁来击破中国股市潜规则
左小蕾

  
前两天,美国证交会连续起诉4名华人涉嫌“内幕交易”,即提前获悉上市公司重大消息,并大量购入股票从而非法获利。

这种“内幕交易”的方法,中国股民一点都不陌生,惊讶的只是美国证交会的“小题大做”。在各种消息满天飞的中国股市,老老实实做技术面、基本面的股民往往被人嗤之以鼻,疯狂追逐整体上市、券商借壳等内幕消息似乎才是一夜暴富的“王道”,那些联手坐庄的大股东与券商就更不用提了。如果按照美国证交会的起诉原则,中国不知道有多少人需要排着队上被告席。

对股市“潜规则”心存不满的人自然也指望着美国式的苛刑峻法,能够彻底净化我国股市的环境。为他们的观点提供新注脚的是近日的杭萧钢构( 19.60,1.78,9.99%)——该公司披露证监会对其110万元的处罚额度后,股价非但没有下跌,反而死死地钉在涨停板上。这似乎不能不引起一些猜测。

毋庸置疑,中国股市确实需要更严格的监管法律。但是,仅仅原搬照抄美国的法律条文就能起到作用吗?恐怕未必。毕竟,类似的“潜规则”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就拿近期的个税申报来讲,为什么有那么多“达标”者不去主动申报?归根到底,还是一种法不责众的心态在起作用。而股市显然不会是一朵荷花,因此很难指望它出淤泥而不染。

“潜规则”之所以长盛,就是因为它的黑暗和隐秘。暗室中,双方互相默契,对方要什么就心照不宣了。但正如西方传说中的吸血鬼,“潜规则”也摆脱不了“见光死”的宿命。一旦被揭露出来,并成为公众注视的焦点,它就很难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苏丹红咸鸭蛋、吊白块粉丝,食品的部分领域也曾盛行这样或者那样的“潜规则”,但是舆论监督发挥威力后,生产商无法再依靠信息不对称肆意愚弄消费者,曾经的“潜规则”也就渐渐没有了用武之地。

无论对于股市还是其他领域,透明化、多样化的监督方式,才能让“潜规则”的使用者感受到各个方向照来的镁光灯,让他们在伸手前局促难安,才能使得“显规则”成为更安全、有效的选择。


第一财经日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5-18 23:22:00

中国的透明化 多样化的监督 何其艰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1 11:47:00

关键是透明化监督需要成本,而其收益对监督者来说根本就近乎没有。如此,谁还有动力去监督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7 19:06:00
透明化对监督者来说不但是没有收益,可能还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吧!中国股市最大的庄家是谁,大家都明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8 10:11:00
中国证监会的执行力度不强,不能有效遏制内幕交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