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样一个话题,我内心尤其感到沉重,这折射出了当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育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在地方高校问题尤其严重,我想当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尴尬的现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才梯队建设上的问题。没有好老师的引领,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样一抽象而体系复杂的学科来说确实会让初学者感到言之如空物。
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否有用这样一个话题,其他的我不多说,我想在这里提下六册计划,大部分人对马克思六册写作计划都不了解,马克思在为其整个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写《导言》时最初提到了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结构问题,在《导言》中,马克思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最初提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五篇计划”,五篇计划结构体系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篇指的就是他在《导言》一开头所说的分工、货币、价值等一些比资本更一般更抽象的范畴;第二篇则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结构,研究资本、雇佣劳动以及土地所有制,实际上就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基本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工人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因此,这一篇是对资本主义现时运动的考察;后三篇的内容则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在国家和世界范围内的系统研究,马克思把经济危机问题的分析放在“五篇计划”的最后,因为在他看来,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所有矛盾的集中体现,因而经济危机只有在世界市场上才能得到完整展开,对经济危机的研究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最具体的研究,任何资本主义矛盾的可能性都可以转化成经济危机的现实性。
晚些时候,马克思放弃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五篇计划,转而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六册计划,六册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册: 《资本》(包括第一篇《资本一般》、第二篇《竞争》、第三篇《信用》和第四篇《股份资本》, 共四篇);第二册:《土地所有制》;第三册:《雇佣劳动》;第四册:《国家》;第五册:《对外贸易》;第六册: 《世界市场》。
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资本论》实际上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只包括的是第一册《资本》册的第一篇《资本一般》,这部分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中最抽象的内容,而对于《资本》册的其他内容,《竞争》、《信用》、《股份资本》,以及其他五册的内容,马克思并没有来得及具体而详细的论述,当然即使马克思身体状况良好并且有足够多时间写作,他也并不一定能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但这里我想说的是,马克思经济学体系是严格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的展开的,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现象有时会歪曲的反映本质,而且越是具体的事物包含的规定性越多,要全面的认识它,必须先认识那些简单的规定性,所以马克思采用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资本主义经济最本质,最简单的规定性就是价值、货币等范畴,其次就是资本一般,而最复杂的规定性就是世界市场。大家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否有用这样话题,换种说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否跟现实紧密联系,是否有现成的关于对现实表面现象的分析,或者能够拿来对现实进行分析。如果大家仅仅局限于《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一般的分析,或许会觉得,过于抽象,对现实的现象解释不足,但如果大家认识到了马克思的六册计划,认识到了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论,我们就会知道资本一般是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中最抽象最一般的内容,而按照六册计划往后展开,就会越来越多的涉及到对具体现象的研究,当然这些较为具体现象也是最抽象规律的展开。
当然,之所以这么多人忽视了马克思的六册计划,是因为六册计划体系的内容在马克思之后并没有被其继承者完整的展开和发展,这需要所有后来者的努力,但是,我们并不能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没有关于现实层次关系的位置,正像马克思在《导言》中阐述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时所说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既定的,即资本主义经济这样一个现实整体,任何经济学范畴都是从一个侧面反映这样一个整体,但是这些范畴之间是有层次关系的,是有先后顺序的。仅此而已,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对抽象的范畴的研究放在方面,而对比较现实具体的范畴的研究要到后面才展开。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想在重复的叙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区别,我只是想让大家更加全面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身的严密性和严格性让大家产生了片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