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贸易逆差问题成为近来美国国会议员活力聚焦点,这是为什么?
史宗瀚:形成贸易逆差的原因很多,也有美国方面的结构性因素。但主要是美国政治上的问题,而中国的贸易盈余这么大、这么快,就把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化了。
《21世纪》:为什么说是政治上的问题,因为议员们主要是受到选民的压力吗?
史宗瀚: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选民的利益具体是什么很难讲,选民也不可能花工夫去研究这些问题,但议员们说得太复杂了,选民也弄不明白,简单地归结为中国因素,选民容易明白,而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一般老百姓很容易把问题都放在中国身上,议员们把问题简单化有利于让选民明白,于是他们把很多事情都堆到中国头上,就成为一种必然。
《21世纪》:你认为中美经济关系中最主要的争端在哪些领域?
史宗瀚:结构性问题就是人民币升值问题。其实,每年升值3%-5%,再过5年,不用10年,总的升值就会很高。这种争执实际上不是一个很大的实际问题,也没有对错,这更多是一个政治上的问题,美国有自己国内政治因素,中国也有自己的步伐,有自己国内的要求。美国这个国家,选民的情况实际上是很复杂的,尽管这种争端可能并不完全是由于中国造成的,但选民不会考虑得那么深。
《21世纪》:所以我们需要多加强沟通?
史宗瀚:对有些问题,沟通并不能够解决,美国政治体制就是这样,议员有动力把问题搞得简单化,把责任放到中国头上。现在美国因为要选举了,议员们就会把动作搞得很大,美国的政治体制就有动力去把中国这种非民主国家丑化,到选举以后可能缓和一点,好一些。
不管专家说什么,议员有自己的独立利益,比如选区里面有很多钢铁公司,那么这个议员就容易把中国丑化,他这样是做给选民看的。
《21世纪》:那么你觉得美国国会施加压力效果有多大?
史宗瀚:目前发出这么大的声音主要是美国国内的原因,中国也知道这种原因,因此不可能会做出很大的让步。议员借此出出气,所有的议员和选民都看到,我们美国很棒,这样议员也同选民的一个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