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来源?
方法?
假定LZ的现象 确实存在的
那么
对于我国来说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夸张一点,退回到农业经济,自然是劳动力资源的增长来带动经济增长
但是现在是科技推动经济的发展,靠技术革新和进步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劳动力的增加却没有科技的同比例或高比例进步
当然不能显性的带动经济增长
愚见,请大方指点.
多谢诸位。
我就是用实际GDP的增长率与总就业人数的增长率做一个最简单的一元回归(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多重共线性了),时间段我分别用85-05年,以及90-05年做了两次,都有这个现象。至于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barke同学:估计每个人的第一反应都会与你的想法相似,但稍微想想就会知道这种解释是不对的。技术进步的结果最多是使劳动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小,绝对不会为负。
“昨夜我想了一整夜…”(记得一位“文”字辈的老先生曾经这样唱过)对该现象的解释有了一点想法:
(1) 主流经济学的总供给函数根本就不存在。因为该现象用现有教科书上的任何形式的生产函数都无法解释。我自己非常希望是这种情况,但现在没有时间作进一步的思考。
(2) 如果非得用靠近主流的思想去解释,也许还有一个办法:两部类增长模型(远学马克思,近学日本的宇则)或者三部类,甚至过多部类。不过仍然是时间问题,无法做进一步的思考。
希望有志同道合者共同研究。
barke同学:估计每个人的第一反应都会与你的想法相似,但稍微想想就会知道这种解释是不对的。技术进步的结果最多是使劳动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小,绝对不会为负
阿莫西林同学:
我不同意你说的绝对不会为负的观点,搜寻证据如下:
其回归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率出现强烈的负相关,而在60年代到70年代,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显著联系。
来源: http://www.cpirc.org.cn/yjwx/yjwx_detail.asp?id=1841
请阿莫西林 同学阅读此文章后再做定论.
而且,我并未说技术进步下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有个条件:当技术进步容纳不了劳动力增长时,劳动力增长与经济增长是负相关的
还有,请阿莫西林同学尽量避免使用"绝对"之类的字眼,除非你有了客观充分的证据,并且单纯的一个模型的分析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我久未看书,因此一时难以拿出充满经济学专业术语的论据,只好通俗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3 18:32:19编辑过]
忘了举个例子....
呵呵
可以当成一个玩笑..
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
这个,人口的增长,经济倒退了...
有两个疑问。
时间序列数据做一元回归有何意义?
第二,内生性问题怎么办?lz把主要的变量都遗漏了,做出来的结果肯定千奇百怪。
这个题目不错~不过对增长问题没什么研究,不知道怎么下手。
barke: 你指出的文章我看了,文章论述的是“人口增长”与“人均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而我这里谈的是“总体就业人数的增长率”与“总产出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根本是两回事,而你的高谈阔论也是围绕着前者激动地展开的(这里还有不少热心的朋友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而说到“总体就业人数的增长率”与“总产出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我建议你也好好阅读你一下你自己推荐的那篇文章,文章里也说了“Blanchet认为…因为在较短时间内,大致可以认为资本总量、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其他因素基本不变,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不可能为负值”。
顺便说一下,这篇文章水平不高(即使是您写的大作,也需要忍耐这样的批评),因为在论述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方面,Robert Barro的《经济增长》一书里有很权威、很全面的论述,该文章竟然没有提到。
另外,我说的“绝对”不是现实中的“绝对”,现实中当然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但是在主流经济学的世界里,这样的事情确实是不可能发生的… 说到这不能不说:相对而言,我更喜欢你举的那个例子。但遗憾的是,主流经济学中没有研究这一现象,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里是不可能出现“第二个和尚、第三个和尚”。因此,也就不会出现“当技术进步容纳不了劳动力增长时,劳动力增长与经济增长是负相关的”情况。
猪人同学:“时间序列数据做一元回归有何意义?”,我想说为什么没有意义?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怎么不可以呢?
另外,原本我也不是想做这两个变量的回归,只是偶然发现的。
也许还是peterf老师说的对。
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应该多考虑GDP的增长与劳动力的关系.
LZ"我就是用实际GDP的增长率与总就业人数的增长率做一个最简单的一元回归"--我认为LZ有点牵强.应用要灵活,方法很重要,在这里感觉用错方法.
谢谢,您很适合当领导:)
如果要回答LZ的问题,我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单位就业人员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单位就业人员创造的价值增大,第二,现在社会有大量的隐性就业,统计困难,造成统计数据有误.第三,净息应计入GDP中,要考虑到它的影响.
还有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考虑一个家庭的情况,家庭收入的增加与家庭就业人员的减少,它们之间确实没有必然的联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4 20:35:06编辑过]
老兄,你告诉我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什么级别(你不愿就算了)?你学过计量经济学吗?方程设定有问题,很简单的事!还高水平问题!
呃..
看到这里没话说了
毕竟自己只是看过回西方经济学的书而已,还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因此对经济学方法论无知,包括什么方程的...
但是希望阿莫西林老弟...
不要脱离了生活
暂时还没想明白
继续看
结合新古典增长理论中人口增长的影响来分析,可能有所收益
布衣神相:你不该去算命,你应该当警察:)我的计量确实是差点,所以才在这里问问题.我觉得如果你把"应该如何正确设定方程"直接讲出来会是更好地回答。另外,所谓“高水平问题”纯粹是为了搞笑,千万别当真。
谢谢你的忠告:)我其实就是不想脱离生活才来问这个问题的.以后多交流
lz不好意思。。。
问题理解错了。。。
周期、波动搞多了,思维存在定式了。
既然要参考solow就不要用计量了,solow用的不是这个方法。
而且这种臆测使的解释似乎不是学经济学的做的,看起来更像社科院和党校那帮大爷做的事情。
不过感谢lz发现了一个特征事实,以后做模型的时候仔细研究下~
挺高深的。。。。
但是要考虑一个数据的真实性。。。。
跟中国的特殊情况。。。
同学,请原谅我讲话可能冲了点!关于你问的问题,我想主要是你在方程中没有包含应该包含的回归因子,也就是你遗漏了一些重要的变量,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不要紧,你首先要看别的经济学家在这方面的文献和相关回归,这是你做回归的基础,你不能自己靠想象作回归;你要通过查文献发现自己遗漏的变量,回归才能正确!
假设一个时间序列Y,它的真实数据生成过程是:Y= b0 + b1*X1+ b2*X2+ b3*X3。而你又非常幸运地从众多变量中找出了(X1、X2、X3)来做回归,于是你得到了相应的参数估计值(B1、B2、B3)。
现在,假设你用X2对Y做一元回归分析,你当然也会得到一个估计参数,令其为β,那你觉得β与B2的正负号会不一样吗?
另外,你觉得“相关分析”这种分析方法还有用吗?谢谢。
老弟,我说的不要脱离生活,意思是不要脱离人性...脱离综合的现实.
主流经济学没考虑,你就不用考虑了?
别人搭好了框架,想做学术,不要只填充那个框架.
希望你多看马哲及相关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