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在几天前还讲过不会调整税收政策,5月30日半夜突然宣布提高印花税,造成股市暴跌,有崩盘的危险。市场经济首先是诚信经济,政府的监管部门的诚信和对外口径的统一是建设诚信政府的关键。下面转两篇郞教授的文章说明这个问题:
郎咸平:ZF信用的缺失,国家发展的最大障碍!
郎教授的墨尔本演讲,论坛有,大家拜读一下!以下是节选:
那么,我多么希望我是错的。就在这几天,就在这几个月,人行行长不断的对外发表声明,说汇率我们不考虑调整,到了7月21号,突然调整。调整之后,我在我的电视节目里也好,或者公开发言也好,我都公开抨击人行,我说你既然能够说不调整而调整,各位知道代表什么意思吗,代表ZF信用的被破坏。你要打击国际炒家你不是这么打击的,不能拿ZF信用作背书,所以我要求人行负起行政责任。那么类似破坏ZF信用的金融政策呢是我感到深恶痛绝的,我在任何公开场合呢,我是大力抨击。那么今天升值以后,人行又说一句话,我们保证不再升值。我请问你,你还有信用吗。(笑)你一旦保证不升值,你给老百姓的印象就是一定会升值。(笑)
·······························
我和各位讲阿,ZF在做决策的时候阿,很多时候,会还没开完,外面都知道了,(笑)宏观调控这个思维阿早就知道了,很多人晓得,可能我不晓得吧,但很多人都晓得。所以在宏观调控政策没有出台之前,全部套现离场。然后宏观调控政策一出来,一刀砍向谁呢,接盘的上海老百姓,国际炒家呢他们比你先走,这叫什么各位知道吗,技不如人。真正的想砍到他们,没砍到他们,到最后呢,打击了上海老百姓,但是这也是活该的,谁叫你要去接呢。
郎咸平:只有重建国家信用,股市才能欣欣向荣
犜谥泄证监会主席即将召开重要的新闻发布会的前一天晚上接受香港凤凰台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指出当今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是国家信用的丧失!
采访中郎咸平语言疾速,为国、为民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郎咸平指出,近来中国证监会等国家机构采取的股权分置改革、降低交易费用和税收,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入市,推动基金护盘等所谓改革和保市举动都是细枝末节,不是问题的关键和根本。根本是国家信用的丧失。几年来国家采取不少的救市和推动股市上扬的措施,以致收效甚微,关键在于,国家允许上市的公司多数不是好公司,或者好公司上市后得到资金容易,不再好好经营,而假账泛滥,使国家丧失信用,广大中小散户不再相信国家的的声音和号召,对股市丧失信心。如果上市公司不是通过好好经营,为广大中小散户也就是真正的老板赚钱,而是想尽办法,做假账,圈钱,广大中小散户当然不会在掏钱给他们。其实来百姓手里还是有些钱的,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谁还会相信那些上市公司、谁还会相信股市和国家。所以什么什么资金入市都不是关键,都是细枝末节。
郎咸平还回顾了美国股市再上个世纪30、40年代,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美国政府严刑峻法,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投机、欺诈行为,很快在3-6年的时间扭转了局面,使得投资者可以放心投资,只要长期投资,就能到到丰厚回报。所以美国青年一开始工作就把闲余资金投入股市,一般可以得到7-8%加上银行利息的回报。关键在于美国上市公司在美国政府的严格监管下不能做坏事,只能好好为广大投资者赚钱,美国政府把国家信用压在了股市上。一旦有上市公司敢于作假、欺诈被发现,美国政府肯定会追查到底,比如前段的安然事件、安达信事件,这些公司现在已经找不到了。美国政府绝不允许他们的存在。
虽然两国有很多不同之处,但用国家信用担保,严格监管,不让上市公司胡来,而让他们只有好好经营,回报股民,是搞好股市的根本所在。其它都是细枝末节!否则股市永远不可能长期向好。老百姓已经不会再相信了,托市只能见效一时,而不能长久。在股市信用缺失的情况下搞什么股权分置改革是背道而驰,为什么不能等股市进入正规以后再搞??只有把国家得信用重新建立起来,中国股市才能欣欣向荣。
调控股市不能降低政府信用
2007-06-01 08:48 中华工商时报
“涨声”一片的股市终于体验到了来自行政的力量,政府通过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表达了其对证券市场非理性繁荣的态度。仅仅就此动作看,这样的行政干预就如同一支“退烧针”的强力注入,对中国股市的健康成长来说无疑是一次果断的诊断。
官方用看得到的手段打压股市,某种程度上不在于印花税的高低;关键是管理层认可了股市泡沫已经存在这样一个事实。显然,挤压意在长远的牛市,上调交易印花税也可以看作是一支预防针。
5月30日,虽然股市当天应声下跌,但是市场没有理由怀疑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正当性,只能就此次调控手段的适当性予以验证。
市场上政策性风险的释放,对于投资者可能是一次风险教育。遗憾的是,管理层在出台“上调交易印花税”措施的前后,是否存在“出尔反尔”的问题?备受质疑理所当然,即便政策被证明是正确的。
此前不久,财政部及国家税务总局就“中国将要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说法,明确澄清传闻是谣言。有报道引用财政部某官员的话称:“从未听说这件事(上调交易印花税),都是市场谣言”;国税总局一名官员亦称,若有此事,财政及税务部门应该会有沟通,但他们从未听说过此事。
谁不相信政府官员针对“上调交易印花税”的辟谣?何况这是市场上的谣言。
很不幸,政府所喜欢的出奇不意的调控措施出现了。原本不该相信的“谣言”,这一次真实的变现了!跟一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一样,官员对市场的喊话竟然也会出尔反尔。
其实,市场是否已经到了非行政手段干预不可的地步?市场是否过热?政府部门应有自己的判断。不过,即便出面辟谣,政府也没有必要自断后路。因为,作为调控市场的手段之一,“上调交易印花税”本来就是政府手里的一个选项;就当时的市场谣传而言,完全可以承认印花税有上调的空间,从而传达给市场一个预期不是更好吗!
市场涨跌本不稀奇,但是,如果管理层的信息披露不及时,或所披露的信息有差错、前后矛盾甚至出现“出尔反尔”的情形呢?
政府能否行政调控股市应该不是一个问题,无论股市由此涨跌。问题在于:此次上调“交易印花税”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它在事实上降低了政府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