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19415 87
2007-06-10

儿童节又来临了,看了有朋友提到儿童教育问题的文章,觉得这是个合适的时间,谈谈我对中国教育的看法。

中国教育如果被一概抹杀,恐怕也是不客观和公平的,基本也不会被大众所认同,但是教育领域中的问题太多太大,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培养人才,对。问题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才是决定了我们教育具体内容和形式的基本方向性问题。

坦率地说,无论教育界还是多数民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相当模糊的,原因也许是对于人才应该怎么样不太清楚。对于判断人才标准采用了简单粗糙的“唯分数论”,这也是从封建时代科举考试排名论的自然延续。

当然,人才标准问题并非每个老百姓所能研究透彻,这本来应该是教育界的研究课题,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界同仁,每天忙着如何鞭策自己的学生考高分,排名次,争荣誉,而对于教育的根本目标反而缺乏认真的思考和实践。

尽管如此,今天的教育仍然是比我们的时代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我国教育界一直是领先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大概是二三十年前的三、四年级内容,而英语等课程上几乎无法与过去相提并论,记得我是初中才开始正式学习ABC和国际音标。而在大学层面上,现在的四级考试接近我读书时的五~六级水平,这些都是进步,不能否认。

在素质教育上,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很关注这个问题,各种兴趣班和校外辅导遍地开花,其结果是,正规教育传授的同时,增加了一块兴趣培养的负担,我们不难见到,出了校门进钢琴教室、画画、跳舞、补习英语,比比皆是。

现在的儿童累啊,难啊,更苦了。我们大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中。我读书近二十年,背过的最重的书包也没有现在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的书包重。除了实实在在的二十斤重的分量压在孩子们还没有骨化成熟的肩和细小的脊椎上,就是沉甸甸的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我们大人没有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体会一下,如果是你在这个年龄,你受得了吗?

我不认为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有更好的承受力和心理、生理成熟度,而是被逼无奈地将负担极残忍地压在了孩子们身上。教育机构仍以考试和名次论输赢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师们在这个问题上比家长表现得更为“残忍”。

如果我们回到正确的认识轨道上来,我们应该承认,每个个体是有差异的,而且差异很大,特别是个人成长的时段和速度都很不同,现在的教育体制要求每个孩子都一样整齐划一地发展,是根本违背科学精神的拔苗助长行为。

我今天最想表达的一个观点,就是“不要被起跑线理论所误导”。

我们的教育者和家长最基本的冲动来自于担心自己的学生或孩子被别人甩在后面,然后他们又将此推广到被社会抛弃这个很夸张的推论上,因此而惴惴不安,对一些发育较慢的孩子动起粗来,强迫其快速成长。

起跑线理论最大的荒谬之处在于将人的一生做局部化和静态的理解,以为一时的成败决定了终身的成败,这不是事实。打个比方,在长跑运动中,开始跑得快而跑在前面的人,不一定最后还是在前面,掉队或者淘汰的不在少数。如果以结果为导向,就不应该要求在长跑的每个阶段、每个时点都领先,这样的例子虽然有,但是特例,不应要求每个人都有此超人本领,特别是不要要求你的学生或你的孩子是这样的超人。

每个孩子的发展在整个一生都不是均衡的,有的人在这段时间发展较快,而在另一段时间较慢,但在整体效果上,只要每个时段都没有荒废,就已达到最佳状态。即使能做到这一点,也比较不容易,何况是要求其在力所不能时做到超常发挥呢?而且不顾客观情况的高强度是否会损伤到其日后更好的发挥潜力呢?这些问题更值得我们的教育者认真研究。

我想,虽然我只是个例,但我也非特殊到不具有一般特点,以我为例,我认为所谓输在起跑线,简直是痴人说梦、杞人忧天。

我因为从小跟祖父母长大,只读过几个月的托儿所,上了小学就很不适应,当时教语文的班主任说我迟钝,别人听写汉语拼音字母都跟得上,我却跟不上。后来转了学,三年级时也表现一般。到四年级时,数学老师跟我父母讲,说这个孩子在数学上很有潜力,我现在回忆,当时似乎也绝对没有什么出奇的表现,其实,我爸妈一直说我在数学上比较薄弱,比如应用题,我总是想不明白(可能到今天,我还是觉得那是在折磨人,如果用方程式,简直不用思考,我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是否还需要求解应用题了)。我想,可能我对数字和比例等方面表现了一定的敏感吧。上初中时,语文和英语比较好,数学也不错,基本上已能名列前茅。考上重点高中后,因为父母都在外地,我放羊了一年多,后来发奋赶上来,考入了重点大学。然后就很顺利了,在学习上没有花太大力气。我想,我应该是后天成熟型的,但并没有跑得比别人慢,当时的一些好同学,今天都不知道在哪里了,多数如仲永一样淹没于人群中了。

我以为,学习也像长跑,观众着急什么呢?坚持到最后才是重要的目标,而坚持到最后又有余力冲刺的,才是真正的胜利者。不输在起跑线,就能保证不输在终点线吗?赢在起跑线的会不会坚持不到最后呢?

事实往往正好相反。

但愿我的一些感想能唤起你的共鸣,让我们更科学地培养我们的孩子们吧,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让他们最终成为对社会对自己负责的有益的人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6-10 08:14:00

很简单,换句话说就是公平观的问题

起点公平还是结果公平!

起点公平就是,国家有责任保证每一个人,具体的说就是儿童,都能拥有一个同样的起点,或者都能享受同样的教育、衣食住行等等,如果儿童因为自身的原因,比如不努力、先天有缺陷等等,所造成的后天结果的不一样,那就只能是责任在自己了,这样的话,任何人都没有什么好责怪的!

而结果公平恰恰相反,不论所有人的起点怎么样,国家通过转移收入,再分配等方法保证大家都能有饭吃,但是有钱的始终有钱,子孙都能有很好的机会上学、教育,而没有钱的始终没有钱,国家给的只能吃饱而以,更不要说子孙们能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最后人家有钱人还要说,还要上学受教育?有口饭吃就不错了,你吃饭的钱都是我交的税给你的呢!

这就社会为什么会有阶级矛盾,毛主席的阶级矛盾没有错,错的是他老人家认为在中国已经没有阶级了,但是现在照样有阶级,只不过……嘿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8:37:47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0 21:46:06
拜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9 23:40:30
支持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0 01:01:18
我们出生于草根,你说怎么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