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350 4
2007-06-12
<P>理想状态:理性与感性一致,合力产生的供求曲线三线吻合</P>
<P> [原创]供求曲线问题 <br></P>
<P>一般状态:理性与感性有一定差距,合力产生的供求曲线居于两者之间,有高位交点与低位交点</P>
<P> [原创]供求曲线问题 </P>
<P>假设状态:理性与感性相反,合力产生供求曲线平衡</P>
<P> [原创]供求曲线问题 </P>
<P>(理想状态与假设状态实际是不存在)<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2 15:16:5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6-12 15:08:00

怎么老是乱码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2 15:08:2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2 15:20:00
  商家所提供的产品哪怕(商家认为)再好,也是需要通过消费者认定才能实现其价值,所以价值是商家所提供商品与消费者需求认为的平衡,体现为价格(“价”和“值”分开似乎好理解了)。例如一杯同样的咖啡在家、酒吧、咖啡厅、宾馆价格有所不同,但直接成本并无不同(涉及装修成本暂忽略),理性需求之外尚存在感性需求例如酒吧的气氛、咖啡厅的情调、宾馆的环境等影响成本之外的价格,有人对气氛、情调、环境等感兴趣就构成了支持感性需求(成本与价格之间)的利润差价。一方面人是感性的,感性需求确实存在,另一方面商家(不论有意无意)须要由此挖掘商品利润空间,所谓物美价廉、优质优价、独具特色等都是如此……

  价格为价值体现,波动的是价值本身(所以价格波动)。价值规律不仅是在供求关系中的供求不平衡时才有,还有供求(平衡)相当时的商家需求引导与消费者对需求引导的认可所体现的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理解供求不平衡时就理性需求、商品口径一致时很好解释的(所认识的)价值规律,在感性需求以及同类产品口径不一致的价值差别是价值规律同样存在。吃饱后有吃好,吃好后有吃排场、吃健康……,人的感性需求无止境,(人)对商品价值的认定会随着商品附加价值提高而提高,商品性能之后包括商品形式、品质、包装及由此产生喜、乐、爱、好等,感性需求甚至可能脱离产品本身……。认为并没有背离价值规律,而是需要增加价值规律对感性需求的作用——“认为有价值那么有价值,不认为有价值则价值与价格不符,接下来依照原有理解的价值规律的作用力波动作用……”

  接下来供与需是双方面的,消费者在感性或以为理性时,商家并不是坐等消费者去感性,在“感性”(作为消费品,名词)的供需中,消费者在消费“感性”而商家在提供“感性”(不可见商品),并加以消费引导。目前的广告宣传有多少已经告别了简单的(产品)名称、功能、产地、联系方式而走近健康、心情、面子。问题已经不是价值与价格而是使消费者认可的价值与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2 15:25:00

从现象与感性看价值规律

  感觉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其规律绝大部分现象都能分解,只要能找到无可再分然后再回来透过本质看现象就显得清晰很多,感觉透过现象看本质之后应该跟一句话--透过现象中的本质看现象。认为社会现象很多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很多社会现象的本质可以说就是人的本质,然后现象的变化脱不出人在本质上变化。

  社会人与人关系由利益关系维系,认为亲情、友情、爱情等也可算作一种广义利益关系,所以亲情、友情、爱情与利益之间不易分清,既像不能用价值衡量,又像可以用价值衡量,认为是从人的本性对价值观的不同表现方式,因此认为是相对于可见利益的非可见广义利益。然后政治与经济间关系是在以社会为基础的人与利益关系,社会偏重于人与人关系用政治来解读,偏重利益关系用经济来解读……

  除了衣、食、住、行等生活必要需求外,理性需求之外由于人是感性的所以消费者存在的感性需求,商家(不论有意无意)须要由消费者感性需求挖掘商品利润空间,所谓物美价廉、优质优价、独具特色等均是如此。人的感性需求无止境,人对商品价值的认定会随着商品附加价值提高而提高,商品性能之后包括商品形式、品质、包装及由此产生喜、乐、爱、好等,感性需求甚至可能脱离产品本身……。

  价值规律可以解释理性需求,增加对感性需求的解释后,商家需求引导与消费者对商家引导的认可所体现的价值规律似乎可以解释(本人所看到的)现状。供与需是双方的,消费者在感性或以为理性时,商家并不是坐等消费者去感性,商家满足消费者感性需求没有什么错,引导消费者感性需求认为也没有什么错,但是没错之中产生了问题。认为引导感性需求应以理性需求为基础,当感性走入非理性时,感性之后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开始产生;引导感性没有错但当引导感性的同时也在影响社会两大基础之一--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2 15:33:00

产品的价值

  商品存在是因为存在交换价值,产品生产是为了符合某种需求,交易是生产厂商获取利润的需求与用户为得到某种功能的交换,所谓等价交换即双方认可付出与得到相当,货币只是代表价值的符号。产品定价首先是与需求相当,有竞争后考虑产品提供的功能与同类产品提供完成需求的能力比例制定相对定价,与产品成本没有关系,促销手段、市场策略等体现在价格上也是为完成某种目的对厂家来说是付出的一部分,当定价低于成本包括研发、生产、运营、维护或者说产生亏损而不是厂家目的,自然是在产品、经营等某方面出现问题或者说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包括楼上所说定价问题可能,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价格作为唯一的杠杆并不能弥补在其它方面出现的问题……

  “送礼就送脑白金”至于脑白金有什么功能好像没有在广告里看到(早期脑白金广告)。聪明的厂商会着眼于商品用途环境的培养,流行与个性无非人云亦云与反其道而行之,不为所动的也无非个性的一种。要达到某种目的很多是需要有成本的,费用的来源有前期投入与经营中的积累,大型企业自然有大型企业的好处,宣传与宣传能力却是必要的,宣传计入运营成本但可以创造、增加商品的价值,很多国产品牌宣传从产品出发针对竞争对手,一些行业巨头却在从需求出发针对消费者,其实很容易明白的道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2 15:34:4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