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300 1
2007-06-14
“不要叫我将军”




南方周末   2007-06-14 15:32:53



  “不要叫我将军”
  我担不起那么高尚的称呼,我就是一个老兵
  
  □李青
  
  1910年,仵德厚出生在三原县一个商人家庭。兄妹4人,他排行老大。
  父亲做徒工,供一家6口艰难度日。1926年,冯玉祥部队在陕西招募学生兵,为减轻家庭负担,仵德厚参加了冯玉祥的部队。1930年中原大战,年仅20岁的仵德厚任连长,随部队与蒋介石的中央军刺刀见红。大战之后,西北军解体,仵德厚所在的部队并入国军第30军。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仵德厚率部守卫某高地,激战十余日后,全营600余官兵仅剩100余人,他左手被子弹击穿,险些截掉。由此,仵德厚开始了“一生最难忘的时光”。
  1938年3月28日台儿庄战役,日军占领了西北城区,时任国军30师88旅176团3营营长的仵德厚奉命增援,亲任敢死队队长,带领40名战士冲入城内,与日寇逐屋争夺,取得关键胜利。出城时“敢死队”仅剩三人……
  抗战中,他被授予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和“宝鼎二等勋章”,并擢升少将副师长。1949年,太原解放后仵德厚被俘,判刑十年。
  风雨50年。1990年前后,在西安侄子的家里,仵德厚和孩子们一起看电视,电视上演的是关于台儿庄战役的电视片。仵德厚说:“那是我打下的。”孩子们都笑了,他们压根儿不相信。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电影《血战台儿庄》在电视上放映,仵秀陪着父亲看。父亲指着电视说:“现场,比这还惨烈。”全家都默默无语。孩子们也开始明白:为什么小时候他们看战争片,会拍手大笑,喊着说:“打的美!”而爷爷,在一旁,会默默流泪。
  不知打了多少仗,战友们都死了,只有他还活着。如果不是在2003年,来了一位北京作家;如果不是因为他高寿,活了足够长的时间,他的一生,或许不会再有记忆的荣光出现。
  2004年,在接受凤凰卫视的采访时,他说:“不要把我叫将军,我担不起那么高尚的称呼,我就是一个老兵。”
  “这一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就算一个中国的公民,对得起国家民族。”采访中,这算是他的“豪言壮语”。
  97岁生日那天,家里摆了20桌席,来了不少亲戚邻里。作为寿星,他招呼着大家吃好喝好,却突然哭了。两天以后,他一病不起。
  “他这人的性情啊,就是这样,不会爆发,只会慢慢湮息……”送别仵德厚,杨凤鸣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说到这里,突然呜咽。这一刻,恰有秦腔响起:“金沙滩直杀得山摇地动,好男儿拼一死决不偷生……”粗犷的吼声,混合着阵阵哀乐。
    

  少将仵德厚 孙振军/供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6-14 18:53:00

向这位伟大的战士敬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