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7463 14
2007-06-21

我国将从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此次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调整原因===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工业结构有所改善,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市场销售更加旺盛,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就业人员增多,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但是,当前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流动性过剩等问题依然突出。

据海关统计,2007年1-5月进出口总额为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总额4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8%,进口总额35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8.7个百分点,累计顺差857亿美元,同比增长83.1%。

外贸顺差增长过快,不仅加剧贸易摩擦,而且加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为了缓解贸易顺差过大,促进外贸平衡,政府需要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力度空前 有 "一石二鸟"之效

自7月1日起,我国将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与此前历次调整相比,本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力度和范围都是空前的,被列入调整“大名单”的,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有关专家认为,此时出台这样的政策可谓“一石二鸟”,一是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问题;二是促使中国经济增长由偏快向更稳健的方向转变。

出口退税再调整 如何做好加减法

外贸顺差增长过快,不仅加剧贸易摩擦,而且加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为了缓解贸易顺差过大,促进外贸平衡,政府需要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作为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抑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同时,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顺差“压低”四成商品退税率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取消和降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我国相关出口商品的成本将会增加,从而会对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由于这次在政策设计时采取了“有保有压”的区别政策,释放了国家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有利于引导企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减少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从而引导企业调整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

为遏制流动性增加法宝

财政部此次如此大规模的出口退税调整,如果只说一个理由的话,“顺差过大导致我国经济外部失衡”一定是首选答案,而这种退税政策的大调整或将缓解货币政策抑制流动性独木难支的状态,从企业贸易的源头遏制流动性,减缓经济失衡压力。

===产业影响===

政策调整将对出口产生重大影响

有关专家认为,政策的调整将对我国出口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我国外贸顺差的缩小甚至逆转不是短期能解决的,许多发达国家的外贸发展都经历过长期顺差的局面;另一方面,该政策短期内将对利润率本来就低的低端产业以及依赖出口的中小企业带来较大冲击。“首当其冲的是我国纺织行业,影响的就业面比较广。”有外贸专家表示,如果我国主动放弃了某些行业的国际市场份额,以后想要重新占领将非常困难,其他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等都已经盯上纺织业、家电业等国际市场了。

钢铁:下调出口退税率影响有限 调整接近尾声

此次出口产品税率调整中,部分钢铁制品(石油套管除外)出口退税率下调至5%。业内人士认为,与今年前两次调整相比,此次调整的产品范围较小,力度较弱,对国内整个钢材市场影响不大。

业内人士认为,对钢铁行业而言,连续六次下调钢材相关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也意味着出口退税调整正在接近尾声。

有色金属:出口退税调整是把“双刃剑”

海通证券分析师杨红杰表示, 从有色金属出口退税调整情况来看,国家明显不支持有色金属半成品、初级产品和一般性制品的出口,并且逐步降低中档次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但铝箔等产品不在本次调整范围内。

===股市影响===

抑制效应将逐步显现

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出口税收的调整已经涉及到市场的两大基石:利润增长与流动性充裕,因此,对于股票市场资产价格膨胀的趋势是具有一定抑制效应的。但这一效应是否显著,主要取决于出口退税政策的范围和力度。由于我们对于后续政策将连续出台有着较为强烈的预期,因此,我们对于由此带来对股票市场的抑制性影响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

关注对股市的长期结构性影响

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以及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关部门日前决定将于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对于证券市场而言,分析人士认为,该政策短期对股市的整体影响将比较有限,但长期以及结构性影响仍值得关注。

出口退税新政:有限的冲击波

被取消出口退税的553项“两高一资”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很小,而被调低出口退税的2268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产品,则在国际市场上具备强劲竞争力,因此,本轮大调整最终可能难收满意之效
  
  “你愿意出多高的价格都没用,现在已经没有集装箱了。”找遍了上海港所有集装箱堆场的负责人后,上海一家货代公司的业务员赵荻在电话里无奈地告诉常熟的客户。
  6月27日,上海港的船舱价格已从月初的每个舱位约2200元攀升至2450元左右,但有价无市。此时距离7月1日出口退税下调政策大限还有3天。3天内如果没有奇迹出现,这家常熟工厂将损失13%的利润。根据新政,他们出口的染料的出口退税率将从13%一调到底,变为零。
  从上海港往上,渤海湾畔的天津港保税区仓库也是物满为患。有所不同的是,这里的货仓拥堵着大量钢材。钢材从天津、河北、辽宁等钢材集中产区源源不断地运抵,希望能在这块自由贸易区内找到一处容身之所,以减少5%-13%的损失。
  不同的出口商有不同的招数。
  江苏吴江广友纺织公司选择加班加点生产。但是,大部分订单仍然赶不及在7月1日前生产出来。总经理唐灿军只能一边跟国外客户商议涨价或撤单,一边跑跑国内市场。广友的主打产品粘胶纤维的出口退税率在这次调整中下降了6个百分点。
  “一个星期了,所有同事的电话几乎就没有放下的时候,大家都在对着电话大声嚷嚷,像在交易所里一样。”深圳一家贸易公司的员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工厂、贸易公司、物流公司、船公司、保税区,围绕着出口退税的调整,集体卷入了疯狂。
  6月19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财税200790号文),宣布自7月1日起,调低2268项易引起贸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税、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两高一资”)商品的出口退税,还有10项商品出口免税。本次出口退税调整不设过渡期。
  这是自2004年1月国家开始改变出口退税的政策思路、转向下调出口退税率以来,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一次调整,海关税则中有三分之一的商品在列,最高下调幅度达13%。
  十余家上市公司随后发布公告,称将给全年利润带来重大负面影响,云天化(600096)预计公司利润将因此减少5000万元左右。
  尽管多数生产企业、贸易公司此前对出口退税调整早有预期,但是突如其来的调整还是击中了不少企业。
  
  双重压力裹挟下的大转型
  实际上,最近的一次出口退税下调,仅仅发生在一个月之前。
  6月1日,142项“两高一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被调低,同时还提高了日用商品、机械零部件等209项商品的进口关税。
  即便是大范围的下调,最近的一次也不过是9个月之前,即2006年9月,那一次涉及到1537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的调整。
  9个月来,调整出口退税的政策出台间隔愈短、措施愈严。尤其是进入2007年,3月20日、4月15日、5月20日、6月1日,频率加快。钢材首当其冲,从降低、取消出口退税率,逐渐加大到设立许可证制度、加征出口关税等组合措施。
  2004年1月出口退税下调政策公布,第一次改写了自1998年以来到2004年间的上调趋势,此后,出口退税率一直在调低。不过,历次出口退税的调整频率、幅度和范围,都比不上最近9个月调整力度。
  “这并不令人意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说,“2006年开始,国家的贸易政策真正从前些年的鼓励出口创汇转型到追求出口质量和贸易平衡上来。”
  这一“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先是在2006年初列入“十一五”规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又在2006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一起被并列为“四大宏观调控目标”。
  对于7月1日将要执行的出口退税新政,财政部部长在答记者问中,更是首次明确“将解决巨额贸易顺差、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调整的首要目标”。
  1998年以来,中国的贸易收支一直行驶在令人目眩的快车道上,但从2005年开始增速猛然加快,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超过了1000亿美元,2006年又增长80%,达到1770亿美元,令人惊骇。今年的前五个月,继续高速运行,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贸易顺差的约一半,857.2亿美元。
  绚烂夺目之下,双重压力裹挟其中。
  2005年秋,美国前副国务卿佐立克在一次公开演讲上发明了“利益相关者”这个名词送给中国。此后,欧美国家抨击中国贸易政策时就屡屡为中国贴上这一标签,声称中国的贸易政策使全球经济进一步失衡,中国应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在不断加强舆论攻势的同时,欧美国家也采取了诸多制裁措施,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步步升级,已经从单纯的反倾销上升到反倾销反补贴等多种措施的组合。
  在国际压力之外,来自中国本身的经济运行压力也在上升。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流动性过剩、固定资产投资过度增长等很多问题,都与出口带动有关。”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解释道。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任何一驾马车落后了或者超前了,都会制约整体的前进速度。但是,一直以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三驾马车的“出口、投资、消费”,其中的前两驾马车跑快了。
  
  生死一线间
  转型必然带来阵痛。自2006年9月频繁调整出口退税以来,李天季和圈内人见面必不可少的话题就是政策,“什么时候调啊?”、“再调下去就没得做了”是常常能听到的话。
  李天季是江苏常熟瀛城贸易公司的业务员,负责出口服装。5月份听到传闻之后,他就按照传闻中的下调4个点提高了价格,但是提高价格后,只签下了一些老客户。“4月份以前的订单基本上等于白做了,改革之后,走着看吧,希望国外客户能慢慢接受中国企业的普遍提价。”
  入行三年,李天季见证了纺织服装业的兴衰。“以前最高时能有30%以上的利润,现在能有5%就偷笑了。如果政策继续,我们也不知道下一步会怎样。”李天季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但在中国纺织品商会副会长曹新宇看来:“除了出口退税逐年下调带来的影响外,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政策转型之时,生死往往一线之间。
  据李天季介绍,相邻的吴江以粘胶纤维(服装面料)出口和羽绒服内销为主要支柱产业,但去年的暖冬导致一批内销的羽绒服企业关门,今年的政策则可能导致一批外销厂商关门,因为粘胶纤维的出口退税率在此次调整中降了6%。
  对于这种困局,隆国强认为“出口退税政策肯定会对部分企业和产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但他认为,“更多的企业还是能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药效尚有限
  实际上,在历年进行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中,企业已经有所行动。
  中国纺织品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建议,纺织品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考虑下一步的发展道路,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可以考虑从欧美市场转向亚洲或非洲市场,生产中端产品的企业可以考虑走品牌发展之路。“纺织品企业不要把这次调整单纯看为出口退税率的政策,而应该理解为我们国家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曹新宇说。
  本轮出口退税政策的政策意图非常明朗,财政部在政策公布第二天的答记者问中,阐述了此次政策的两个目的:解决贸易顺差和促进出口结构甚至产业结构升级。
  资源性产品也是此轮调整的重点之一,实际上此前已经有过调整。国内某知名耐材公司海外事业部员工说:“2006年把我们公司的镁砂制品的出口退税降到零以后,议价能力和竞争力较以前有所下降。不过,坦白地讲,目前重复建设严重,如果通过政策保留优质企业、加速行业整合,也是一件好事。”
  但是,目前这轮史无前例的大调整能否达成预期目的还不明朗。
  “一些应对政策的生存方式不够积极,比如简单把成本转嫁到上游企业,或者直接压低劳动力成本,”马宇说,“如果这样,本次政策传递出来的调整出口结构的意图就不能实现。”
  另一个问题可能更为关键。
  “553项‘两高一资’在整个出口退税额中占比很小,2268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产品,则是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因此新政策短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但长期看仍会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隆国强认为。中信建投证券的分析师潘向东和许燕妮持同样的观点。两位在针对此次出口退税率大调整的报告中指出,对出口额最大的机电产品调整不大,也是药效有限的原因之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育新博士认为:“削减贸易顺差需要多种手段组合使用,单独一个工具是不能奏效的,而且任何一项政策工具都有其副作用。就根本而言,还是需要靠扩大进口来平衡。”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也在近期指出,中国政府正在进行外贸政策清理工作,变过去外汇短缺时期的“奖励出口、限制进口”政策为“鼓励进口”。
  
  出口退税不应调来调去
  山雨欲来风满楼。事实上,早在4月份,外贸圈就广泛流传着一份《财政部拟调整出口退税的名单》。5月末的时候,李天季也曾集中接到了好多从上海、江苏、浙江的同行处打来的电话,内容指向同一个话题:快要调整出口退税了。抢出口、提价格、签合同附带条款,这些工作李天季在6月初就都做完了。
  类似的情形也不是第一次发生,年初就曾经传闻即将出台调整文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当时就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变化,2月分别同比增长54.4%和80.3%,3月又分别同比下降20.2%和27.4%。
  “政策让我们有些无所适从,因为不知道何时会改、改多少,我们只能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去猜。”李天季的看法在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外贸从业人员中很有共鸣。
  对此,曹新宇认为“纺织品企业不应该紧盯着政策,一有传言就去抢出口,那样路子只能越做越窄,越没有方向”。
  而张燕生则从政策制定的方面提出,未来的政策制定还应注意整个贸易激励机制的调整以及政策的中性化,否则,就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预期与决策。
  1994年,中国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后,出口退税政策几易其章,出口的涨跌也随之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像亚洲金融危机和1996年的退税率下调,就曾导致1998年我国的出口形势非常严峻,全年只增长了0.5个百分点,以至于1998年再次提出鼓励出口的政策,逐步恢复退税率。
  对此,隆国强认为,出口退税政策是一项最基本的贸易制度,不应该调来调去,而应该稳定下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9 12:08:4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6-21 22:30:00

7月1日起外国旅行社可以“不受限制地”在中国开设子公司

中国将进一步开放旅游业
7月1日起外国旅行社可以“不受限制地”在中国开设子公司,而注册资本的要求亦将放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指此举“有助于提升中国旅游企业的竞争力。”而新措施实施的时间较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定下的最后期限提前了第四个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21 22:31:00

7月1日起将调整2831项商品出口退税政策

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财政部网站的新闻稿称,此次调整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中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这次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主要包括: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盐和水泥等矿产品、肥料、染料等化工产品、金属碳化物和活性碳产品、皮革、部分木板和一次性木制品、一般普碳焊管产品、非合金铝制条杆等简单有色金属加工产品,以及分段船舶和非机动船舶。

二是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主要包括: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纸制品、植物油、塑料和橡胶及其制品、部分石料和陶瓷及其制品、部分钢铁制品、焦炉和摩托车等低附加值机电产品、家具,以及粘胶纤维。

三是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主要包括:花生果仁、油画、雕饰板、邮票和印花税票。

鉴于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缓解外贸顺差过大为主要政策目标,考虑到去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设置过渡期出现的问题,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没有设置过渡期,而是将调整的政策内容提前一定时间对社会公布,以使企业有提前准备时间。同时,考虑到一些造船合同和对外工程承包合同一般期限较长,价格难以调整,因此,规定对此前已经签订的船舶出口合同和工程中标或已经签订的价格上不能更改的长期对外承包工程合同涉及的出口设备和建材,于2007年7月20日前在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登记备案的,准予仍按原出口退税率执行完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21 22:31:00

深圳福田口岸7月1日开通 通关能力媲美罗湖

今年7月1日,一个可与我国目前最大的陆路口岸罗湖口岸媲美的日通过能力达到40万人次的深圳福田口岸将正式开通启用,此举将极大改善深港两地的旅客通行能力,疏解两地间的往来瓶颈。

据介绍,福田口岸是深圳市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商定新建的旅客过境专用口岸,位于福田保税区东侧,与皇岗口岸直线距离约500米。福田口岸总用地面积62,9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2,036平方米,由联检大楼和深港皇岗/落马洲人行通道桥组成。通道桥连接福田口岸联检大楼和香港九广铁路落马洲管制站,是连接深圳地铁4号线和香港轻铁东部支线的口岸枢纽。

据了解,福田口岸的占地面积是罗湖口岸的3倍多,总建筑面积比罗湖口岸多出1.2万平方米,通关能力与罗湖口岸相当。新的福田口岸联检大厅共有出入境边检通道146条,其中出境通道78条,入境通道68条,设计日过境旅客通过能力为25万人次,高峰期为40万人次。罗湖和福田两个口岸的通关时间相同,均为早上6:30开闸,晚上24:00关闸,运行17.5小时。

深圳市口岸办主任曹绍业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把福田口岸开通目标锁定在7月1日香港回归10周年纪念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25 10:36:00

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倒逼浙企转型

此次力度罕见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成为很多外贸企业绕不过的“大考”——

自7月1日起,国家将实施出口退税“新政”,调整涉及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平均下调幅度约为2个百分点。那么,浙江作为外贸大省,此次出口退税“新政”将给我省外贸出口带来哪些影响?对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如何?

“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力度很大,所下调的产品大都是zjs 的主要出口商品和优势出口商品,对全省外贸出口可能会有直接影响。”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汉东表示。

他说,我省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轻工纺织产品比重一直较高,比如,服装、鞋帽、箱包、塑料制品、电线电缆等,这些产品都在这次退税下调之列。加上我省出口又以一般贸易和外贸企业出口为主,因而短时间内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全省外贸出口影响会较大。

省外经厅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我省外贸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一般在5%至7%,其中有不少商品和行业都在依靠出口退税维持利润率。出口退税政策一调整,部分企业无形中被削弱了产品价格竞争优势,可能面临丢失订单、市场的风险。

鞋革产品作为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的商品,此次出口退税将从原来13%下调至11%。对此,多尔康鞋业总经理胡启多第一反应就是 :“这下以后生意难做喽。”他认为,靠产品提价“消化”也不是办法,或许一些老客户对调价还能理解,但一些新客户不大可能会接受提价。他显得有些无奈。

浙江美欣达印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服装部经理陈云峰也深有同感。他告诉记者,由于皮革作为“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被取消了,公司的成本因此增加了不少。目前公司已经签下的一批订单,只好亏本交付。他说,据粗略统计,这样一来,公司损失的利润在200万美元左右。加上服装的出口退税下降2个百分点,也将给公司带来2%的利润损失。他说,由于今年来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企业本身经营就比较难,在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下调的双重压力下,预计企业日子不太好过。

张汉东认为,尽管国家此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对企业现阶段的经营影响较大,尤其是对那些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出口企业更是严峻挑战。但同时,这种挑战其实也是一种动力,倒逼着企业不得不去研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往附加值高、深加工的方向发展。

“政策对谁都一样,就看哪个企业能化压力为动力,应变能力强的企业,就能在竞争中站得住脚。”张汉东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25 10:46:00

出口退税政策应保持适当的稳定性

  还应鼓励自主创新先进制造业发展,鼓励其占据国际市场
  
 
  
  出口退税新政终于在端午节正式发布了。论取消出口退税和降低出口退税率商品种类之多,在近几年的历次出口退税调整中,此次调整遥遥领先。鉴于我国贸易顺差已经连续两年突破千亿美元,今年1-5月贸易顺差累计数额又同比增长83%之多,攀上了857.2亿美元的新高峰;鉴于巨额贸易顺差给我国带来的流动性过剩、资本市场泡沫横飞、通货膨胀压力加剧等问题日趋严重,压缩国际收支双顺差是中国当前宏观经济调整的重头戏,而财税政策又从来就是见效较快的政策工具,此次出台出口退税新政并不十分令人意外。
  但出口退税新政并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而且实施后还应注意防范可能带来的问题。首先,中国贸易顺差和美欧贸易逆差不是中国单方面的问题。针对全球经济失衡局面,“挤出效应论”着重强调美国和其它经常项目赤字国消费过多、储蓄过少、对资金需求过度;“挤入效应论”则着重强调经常项目盈余国家储蓄过多而消费、投资过少,导致资本过度供给;实际上这种局面是“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共同导致的,因为正是在美国人寅吃卯粮式消费需求,以及满足这种消费需求的预期利润的拉动下,中国才有过多的资金投入投资而不是国内消费。而且美国的“低储蓄、高消费、高负债”格局迟迟难以真正转变,这才导致其它东亚经济体的庞大顺差经久难消。有鉴于此,根据受益和公平原则,美欧需要作出的调整力度应该更大才对。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已经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减少出口激励、增加进口和对外投资激励的措施。
  其次,尽管过度依赖出口市场存在很大风险,转向更加倚重国内市场的发展模式是大势所趋,但这种调整需要时间。所以,我们一方面应坚决落实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另一方面应该从提升产品结构、改善企业组织等方面加大投入,缓解出口退税新政可能的副作用,并促进达到提高出口效益的预期目的,避免发生政策调整回头。
  尽管目前需要大力削减贸易顺差,但是必须牢记,财富的生产能力永远比财富本身更重要,在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对外经济平衡、不断提升国内产业结构等主要目标中,抑制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即对外经济平衡)是短期或中期目标,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乃是长期目标,我们不能为了中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考虑到先进制造业产品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出口市场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固然要大力削减“两高一资”等低技术、低增值、高污染、高能耗商品出口,但仍应鼓励自主创新先进制造业发展,鼓励其占据国际市场。我国目前资产市场泡沫问题之所以严重,表面上看是流动性过剩等因素,实际上是因为自主创新先进制造业过度落后,缺乏高预期回报的投资机会,过多的资金不得不追逐过少的投资机会和资产。
  此外,2004年以来,我国已经数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从去年9月以来的贸易政策调整尤其密集,今年6月1日起要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7月1日起实施出口退税新政,从去年实施新出口退税制度到此次出口退税新政,历时不过半年。即使目的正确,过于频繁的政策调整也必然导致企业对政策环境的预期很不稳定,干扰其正常的生产和经营节奏。因此,此次力度空前的出口退税新政发布之后,出口退税制度应当稳定足够的时间,一两年内不应继续削减了。
  旨在提高出口效益、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调整方向已经提出数年了,政策调整也已经发生了几次。在政策调整酝酿过程中,不少企业宁可进行活跃的游说力求保住某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目标的政策,却不愿意下功夫提升产业结构、开展自主研发。此次出口退税新政告诫许多企业,与其把希望寄托在游说上,不如把希望寄托在自己企业积极的实际调整措施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