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205 4
2007-06-23
<H1><FONT size=3>过度宽容是对学术不端的纵容(</FONT><EM><FONT size=1>范华关)</FONT></EM></H1>
<P>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发布两则处罚公告,武汉大学教授艾勇和中国民航大学教授张连顺因抄袭他人<a href="http://edu.people.com.cn/GB/8216/64401/69142/index.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ff>论文</FONT></A>受到通报批评,并被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a href="http://edu.people.com.cn/GB/8216/64308/index.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ff>资格</FONT></A>3年。监督委员会还公开了13起抄袭、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但均隐去了名字和单位名称,仅“发挥警示<a href="http://edu.people.com.cn/GB/index.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ff>教育</FONT></A>作用”。(《京华时报》6月21日)<BR><BR>  我仔细看了<a href="http://edu.people.com.cn/GB/8216/37769/37812/index.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ff>网友</FONT></A>对此新闻的评论,发现有两种声音占据着主流:一是认为学术不端现象太普遍了,抓两个典型出来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虽有警示意义,但离有效解决此类问题还差得太远;另一种声音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质疑为何这13起科研不端行为被一笔带过,连名字和单位都隐去了,那还有什么真正的警示意义?<BR><BR>  对于学术抄袭行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公开批评和及时处罚。这种批评和处罚应该是零容忍的,即不能因为程度较轻而放纵,不能妄想警示教育能促使其改正错误,并让其他人引以为戒。事实上,留有余地的态度,只会让学术不端行为更加放肆,更加无所顾忌。今天我们可以容忍这13起学术不端行为,那以后一定也会容忍更多的类似现象。这就意味着,处罚永远是“枪打出头鸟”,而不那么明显的违规者,则永远不会受到处罚和批评,这不是纵容是什么?<BR><BR>  抓大放小,杀鸡给猴看,整治典型,教育其他,这似乎是国人惯用的对待违规者的态度。但实践证明,抓大放小是行不通的,它很可能导致小违规受不到处罚,小错泛滥,最终铸成大错。如反腐问题,只抓几个大典型并没有用,过多小贪官存在会使得腐败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也会导致更多大贪官出现。以前的要求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现在官员受贿几万元钱似乎根本就不算腐败。这种过度的容忍既是对违规者的纵容,也是对规则的破坏。<BR><BR>  当前我国学术不端行为非常突出,多半是因过度容忍所致。我们很少听到哪所学校因为抄袭问题开除<a href="http://edu.people.com.cn/GB/8216/64401/index.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ff>教师</FONT></A>,甚至在有人举报某校教师存在抄袭行为时,学校还会搪塞或是辩解,而不及时进行全面调查和处罚。既然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方都如此“宽容大度”,那么抄袭者自然更有底气和胆量,这也就难怪学术不端为何如此普遍且难以禁绝了。 </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6-23 17:22:00
我们学校评上副高的教师文章,基本剽窃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23 17:38:00

同意楼主的观点。不能过度宽容。

尤其是专家教授更应该有自己的东西,不能是抄袭别人的,应该在自己的学科中创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23 20:16:00

我希望从严惩治学术腐败,的确,过度宽容是对学术不端的纵容。

目前高校与科研机构学术腐败的情况,矫枉过正一点,惩治的力度放得大一点,应该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前我国学术不端行为非常突出,多半是因过度容忍所致,长此以往,我们将会没有了真正的“学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24 00:46:00
学校对论文剽窃现象的过分宽容和对其他一些事情的过分严格,充分体现了学校了政府机构同样的衙门化,同样的掩耳盗铃。记得前一阵说一些政府禁止媒体采访本地区的一些新闻吗,因为,这会产生副面影响,可是,越这么做,结果就是,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积累的问题就会越来,这个衙门腐烂得就会越快,最后改革的成本就会越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