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liyulintu在2007-6-27 14:28:00的发言:
当内地高校还戴着准计划经济的帽子跳舞,港校则全然一副深谙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面貌。与香港是全球闻名的“自由港”相辅相成,港校则秉承了“零门槛”的人才引进模式,无论是对教授专家人才的全球纳贤,还是对优质生源的海纳百川,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专家治校”或“教授治校”,在包括学术研究、教育模式革新、培育学生向上精神、营造校园管理人文氛围等层面,有一种承担时代使命的道德自觉,无论是从事教学一线的教授博导,还是负责学校日常运作的管理者,都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而且在知识传授中,将更多独立清醒的价值认知,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并与之分享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洞见。这就是大学之“大”,高等教育之“高”。
高校对于个人人生受教育经历的重要性,不在于其几年学习过程中,获得多少有效知识信息,而在于开启了更广阔的人生视界,掌握了对知识的多种学习路径,并且获得完善饱满的人格。在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的竞争中,前者提供了后者所无法具有的“比较优势”,令诸多内地学子向往前行,这恐怕才是更值得内地高校警醒与奋起的。(毕舸 )
“面子”是需要“骨架与肌肉”支撑的,倘若没有后者,“面子”要来也没有。
但愿我们内地高校能警醒与奋起,当然,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认识到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