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贴发表在CD (Chasedream),作者是Lanlan000
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痛苦的三年半 ACCA是什么呢?看看他们的网站: http://www.acca-bj.com/ http://www.accaglobal.com 因为是经济类本科毕业,我当时可以免考2科。现在的免考制度好像是这样的: 会计本科/大专毕业 免5科 中国CPA 免5科 会计本科/专科+CPA 免6科 相关专业(经济、金融等)本科/大专毕业 视成绩单与有关课程的相关程度免2-5科 ACCA 在每年的6月和12月考,全球很多地方都有考点。如果免5门的话,最快的速度可以用一年半考完 - 每半年考3科,共9科。我那12科用了三年半,前6科还顺利,后6科就够呛,屡屡补考:( 那感觉就象一位辅导老师说的:苦海无边,回头又不是岸。 从2001年12月起,ACCA实施新的考试大纲(详情从他们的网站可以了解到)。我那时用的还是旧制,这样规定的:最后的 professional level 共6科,必须3科3科的过,如果一次有2科不及格,必须3科一起重考;如果只有1科不过又是30分以下(50分及格),也得3科一起重考。在新制里,这种规定降为只是对最后3科,而不是6科,就好一点了。 考最后6科的那段时间,我几乎没有任何的娱乐生活,除非是公司应酬。考完又还没知道成绩的那一小段时间是唯一不用看书的,但心里放不下这个事呀,没有心思做任何事情,晃晃悠悠的时间很快就过了,然后心惊胆跳的上网查成绩。 最痛苦的还是最后三科。那时我做的工作颇有压力,白天干的活不可能下了班后就在脑子里存盘关机,它会继续在脑子里绕来绕去,但又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不然那些字只是在眼前跳,根本不知道在讲什么。我实在受不了,“已经熬了三年,不要再这样过下去,一定要在这次考完”,这样想着我就辞了职。可是风险很大,万一考不过,找工作吧,下一次考还得受同样的折磨,这次不是白辞职了吗?不找工作吧,半年没有工作无论是给家人的心理压力还是将来再找工作都是很大的问题。那一年考试的前后三个月虽然是在阳光灿烂的夏天,但阳光只是在窗外。自己一个人郁闷得快神经错乱。我是比较不与时俱进的人,那时还懂上论坛,不然象这里有一帮XDJM解解闷,日子大概还好过些。还算运气,终于是考过了。然后,发了很多应聘信,找到了一份过得去的工作。再然后,治疗撂下的厌食症和胃病,把掉下去的体重补回来,直至现在。 后面我会讲ACCA的学习和考试方法,在此之前,先把这个证跟其他证比较一下,挺有趣的:)二、CICPA 和 ACCA 毕业的时候还有点看不上财务工作,考了ACCA之后就进了这一行。以后有机会的话跟大家聊一下应聘和招聘的事,这些年下来,面试的次数不下100来次,有应聘的也有招聘的。现在,先讲讲国内财务这一行当。这行有几类人: 一般会计,有个会计上岗证就行了,他们象金字塔的底层,多得不得了,极容易被替代;这些人继续深造的话会考(助理)会计师证,然后考虑CICPA。 管理会计,他们做分析做控制,比如成本分析,应收帐款管理,预算管理等等,一般要有CICPA或ACCA。在这里,CICPA和ACCA的意义也许没有太大不同,尤其是在国营单位的话,领导也许还没清楚ACCA是什么玩意。但在招聘的时候,外资/合资企业在其他条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一般是选择ACCA。就GAAP (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actice) 来说,各国有各国的要求,英国的当然跟中国的不一样。但只要有做会计的经验,没有人会怀疑你是否懂中国GAAP。然而管理会计顾名思义是要有管理的概念,这方面的概念在CICPA里少之又少,却在ACCA里占了很大的比重。因为在中国,会计向来的概念是记帐和出纳而已,至于如何利用财务功能帮助企业找到生存发展的空间,如何帮助企业控制和规范其他功能,如销售和生产的运作,如何帮助管理层决策.......这些观念都是近年来通过外资企业传进来的。在国外,则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西方的许多会计认证都涵盖这些方面,包括ACCA。 财务管理人员:那是真的参与到管理的,根据上面的分析,ACCA也就更有意义。我在应聘这么多公司的职位时,没有一个问我,除了ACCA,你有CPA吗?反过来就不一样了。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CICPA很重要,因为查账必须一条条抠是否违反国家政策,只有拥有CICPA的事务所经理人员才能签署审计报告。在四大里,ACCA受到重视。CICPA在那儿已经几乎是必备条件,要往上争夺就看谁拥有额外的战斗力。四大给企业审计通常有内部控制方面的建议,这方面的知识和上面说的道理一样,在ACCA里有充分的阐述而CICPA缺乏。 至于CICPA和ACCA学习内容上的比较,有一位网友做了以下总结,还挺在理的,供大家参考: “我们考过CICPA都知道,一共有五门,主要内容包括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和相关经济法律,总得说来,内容面还是很狭窄,更不用说它考试的内容的刁钻了。就算能顺利通过,也只能说自己是在中国的会计领域是个专家。请注意,我强调的是中国的会计领域,因为它的知识,也只能够应付一个类似joint venture的财务经理地位的所需知识。但是中国现在的大环境是金融业,会计业相当封闭,不发达,很多外国非常通行的工具比如 factoring, option, swaption等鲜有提及。况且中国的会计制度现在正在不停变革,而变革的方向,却恰恰是国际会计准则。 ”ACCA却不同,它所涉及的知识领域相对比较宽广,要考的九科中包括了国际会计准则,审计(包括高级审计),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IT系统,战略财务管理,甚至金融,期货等在中国甚少涉及的金融工具的操作等。另外课程的设置也有玄机。2字头的paper就是每科的基础知识,比如2。5是国际会计准则较低端的掌握,2.6是审计的低端,2.4是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这几门的知识范围和CICPA相关科目的要求相若。3字头的paper几乎每一科都在2字头可以找到基础,但是又都上了一个台阶,所以每一门几乎都加了一个strategy。3字头的学科强调从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CASE里面的企业也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企业,往往是一个集团,跨国公司等等。 “如果把中国的CPA所需要的知识比作财务经理,那么ACCA覆盖的知识面积可以比作CFO,甚至是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最后三科strategy 的科目,真的是从一个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当然,理论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考的过试的人不一定肯定具备实务的能力,但是起码ACCA向这个方向开了一个门,让我们的思维受过一次熏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吧。我自己的经验就是感觉学完了ACCA后,对工作中很多事情的体会深刻了很多,学会了很多管理的技巧,对于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解更非常深入,进而对于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觉得顺理成章,一切早已熟悉。”
五、其他证书 CFA 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需要这个资格的专业人员主要包括基金经理、证券分析师、投资顾问、投资银行家、交易员等。最近很多人对这个证很感兴趣,但当中有的人并不太清楚这个证的适用范围有点窄,而且颇难考。 CMA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在国内机考,一些GMAT的考场就有考,国内还有一些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和帮忙报名。这美国佬的确太骄傲,根本不做任何的推广工作,一副你爱考不考的样子。据说在美国就三大会计证:CPA, CMA, CFA. 另外还有 CMA Canada CIMA 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UK),在国内知名度不是很高,但在英国是与ACCA不相上下的。以前好像有同事在上海考这个试,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 CIA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 (Certified Internal Auditor). 在国内已经蛮热的了,但这个证属于锦上添花,要找内部审计师,更重要的是看相关经验和个人素质。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