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准备考经济史的研究生,就在经济史发贴吧.
湖南人才的诞生,是层层推进的,先人开创时代,后人在他们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他们之间或为因果,或为递进.我们不能将他们分开考虑.
第一层:曾国藩一代,他在咸丰年间为肃顺推荐,在湖南办团练围剿太平军,由于他学兼汉宋,融中华理学儒学于一身,为知识分子所推崇,加上他广招人才,最后他的幕府是清朝最庞大的,有400余幕僚,其中不乏李鸿章,左中棠那样的政治人才,也有杨载福等军事人才,还有钻研学术的,教育办学的,可谓人才济济.而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湖南人.有名的如陕甘总督左中棠,首任驻英法大使郭嵩焘.
曾国藩对人才的培养是不遗余力,呕心沥血的,再加上与太平军,捻军战争的洗礼,培养出来的人很多成为朝中重臣.曾国荃再攻克天京后掠夺的财富,也成为湖南的洋务的资本积累.1861年,以曾国藩建立安庆军械所为标志,洋务运动开始,湖南的人才各使所长,开办教育,著书立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继续推行洋务,开办两湖书院等学堂,挑选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培养了许多思想进步的学生,成为日后革命的骨干力量.湖南开全国文化经济之风.
第二层:维新一代.以谭嗣同,熊有龄,唐才长等为代表.谭嗣同是旧官僚的后代,但受湖南活跃的新思想的影响,开始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就象那些沙俄反对农奴恰恰是接受新思想的贵族子弟),他们邀请梁启超在湖南讲学,办报纸,培养出来人才以蔡锷为代表.
第三层:辛亥革命一代.黄兴于张之洞开办的两湖书院就学,后受张之幕僚,粱鼎芬的器重,送往日本留学.类似的还有宋教仁,杨度等.只不过黄宋在维新变法后意识到,只有共和才能拯救中国,而杨则继承了维新派的衣钵.
第四层: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代.毛泽东,刘少奇,朱德,贺龙,罗荣桓,任弼时…他们的特点是受过湘土特有的优秀的启蒙教育,胸怀大志,忧国忧民(除了贺龙:他更多是湘西彪悍的民风),特别是开国元帅有三个是湖南人,大将里有六个(?)湖南人,他们中有的祖辈就是湘军将领(在这里曾国藩也起到一点作用啊).
所以,是曾国藩在19世纪里打下的坚实基础,让湖南的人才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