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923 2
2007-07-02
<P>今天早上有一师弟打电话来求助,说由于助学贷款没还上,学校不给发毕业证。</P>
<P>把钱汇过去之后,我进行了一些思考:我国银行的信用制度没有起步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某些特权阶级赚黑钱是没有胆量把  “自身收益”与圣洁的信用制度挂上钩的;而现行的所谓的信用制度更是一种似马非马的东西,天然的“垄断定价”了,至于穷学生,就被归入到信用度为0的阶层。我了解到英国的符合条件的学生在刚毕业就可以申请贷款买到房子。这是由于我们学生/年轻人的资信水平不够吗?非也。是我们整个社会都处于这样的一种局面中,或者说,大家的资信度普遍不高,有些专权阶级尤其不高。 </P>
<P>国家号令各大银行助学贷款是有代价的,那就是行政上的一些优惠,所说学生是无息贷款。但把后事没有处理干净,就是贷了以后怎么样还的问题。在我们的劳动力市场上,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劳动力的成本是很低的。没有一两年的时间,他们无法改变自身负债的局面。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的银行系统,非但不知恩图报,反而变本加厉。看来是惯坏了!</P>
<P>我们又不得不发问:这是怎样的母校?有由于暂时的一点杯葛就把自己的孩子逼上绝路的母亲吗(不给发毕业证就相当于没有读大学,也就相当于没有与同等知识阶层相匹配的翻身机会)?这种现象不是个例,几乎在中国所有的大学都有发生。 我又忍不住问一句:这是所谓的以人为本吗?是钱本位吧?</P>
<P>面临众多方面压力的应届毕业生正为生计发愁之时,又逢银行落井下石,再加上国家在政策上不加引导,任由其自生自灭,其处境可谓令人堪忧矣!</P>
<P>两个直接的不能善始善终政策,就宣告了他们未来的迷茫和无助。悲耶!!1</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7-2 20:55:00

既有因为政策发愁的,也有利用政策空洞的。。。

大概制定政策的人应该真正研究下公共管理的科学吧。。。

这样下去是双输之道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3 18:52:00
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